第十六回 贾元春才选凤藻宫 秦鲸琼夭逝黄泉路
我上回说到我对金哥与守备之子的这段公案是觉得很悲情的,所以这一回一开头我就想讲讲我个人的想法。我们知道由于贾府的干涉,最后这两个人是为情而自杀。葫芦案与这件案子不同的地方是葫芦案若是因情而发生,而这件案子,我看到了一个“义”字。我有时在想若是单单为情字,他们真的会纷纷自杀吗?
另外,我感到悲情的是他们让我看到了一种对权势的反抗,有一种宁死不屈的精神存在,这种精神才是令我真正动容地地方。
前些年,或许我们都听说过某些青年殉情的事情。那时候,我看到这样的新闻很惊讶,为他们惋惜,同时觉得他们太傻了,难道人生中真的只有爱情吗?后来,我读了这段故事,我忽然觉得他们让我感动。我也在想是不是有些东西到了现代还阻碍着爱情的自由,可能这些东西不再是封建礼教里的,可是会不会是金钱、地域、人性?
还好这几年,我觉得我们思想终于打开了一些,包括长辈们的想法也有所改变。我曾经听闻有一个老头为了不让自己的女儿不嫁给不喜欢的女婿,他亲自把女儿的腿打断了。当时,我觉得太不可思议了。
刚刚所说其实是上回一个故事的结束。第十六回我个人觉得是曹雪芹写法上有着让人望而却步的高超。他可以将好几件事串联在一起,而且在几件事下各埋下伏笔,文思缜密,杂而不乱。
还记得秦可卿死前与凤姐说过有一件非常喜事吗?那么这件喜事在这一回来了,宝玉的姐姐元春封为贤德妃。这个消息来得突然,因为这天是贾政的生日,一家人正热闹着,宫里宣了贾政去,所以家里人都在担心。可赖大打听消息回来才知是大喜。没错,我觉得惊喜是大喜。出乎意料才是让我们的情绪从一个境地到另一个境地,这样大起伏的改变是让我们记忆深刻的点。
第二件事是秦钟,从宝玉南书房建好,秦钟生病,到智能儿私自来找他,秦父气死,再到秦钟夭逝,其实是再说一件事情,可是曹雪芹把他拆开,利用插叙的方式叙述,让整回处于悲喜交集的情景中。因为秦钟,宝玉在面对姐姐升为贤德妃这件事上高兴不起来。所以,有时候我跟朋友说宝玉内心是一个悲观的人,我们可能都会去想一些高兴的事,然后把不好的事放下,宝玉不会。这也足够说明他和秦钟的交情。
可是,这样深的情感,秦钟最后的劝言,宝玉其实还是没有听进去。有时,我就在换位思考,如果有一件事,那么多人来劝我,我会不会再坚持自己的最初想法,会不会去改正?俗话说:“听人劝,吃饱饭。”我想我应该会受类似古言俗语的影响。
第三件事是黛玉、贾琏的回归。其实,这几回对黛玉的描写都很淡。轻轻地几笔将黛玉这一趟远行写完了。可是,我却能感受到黛玉所经历这场丧父之后的改变,就是书里提到的“超逸”,超逸在这里是不同凡俗的意思。以前跟朋友谈到这里,我常说的一句话是人的大智慧通常来自于大苦难,也可以理解成人的成长是经历苦难中得来。宝玉多日不见的黛玉,这次再见她时,给他的感觉大概这样的。
这是黛玉,贾琏回来后有些什么事发生呢?
是王熙凤对他的倾诉,也可以说是撒娇吧!我们好像看到的王熙凤总是强势的,厉害的,满是心眼的,可是,当她见到远行回来的丈夫后,她的样子完全是一个小女人,她也需要安慰、需要夸奖、需要帮助,她让贾琏知道原来她离不开自己。我觉得这个在婚姻是十分重要的。在这里,王熙凤告诉我的是在现实中我们要扮好每一个角色,经理的角色,媳妇的角色,妻子的角色等等。
后面还有一件事就是关于对香菱的讨论。贾琏觉得香菱被玷辱了,很可惜。凤姐很聪明,直接刺破他的心思,说要拿平儿去换。事情最怕就是讲穿,说的人不尴尬,听话的就尴尬。当然,我们知道最后香菱根本没来,是平儿说的谎,目的是不让贾琏知道放利钱的事。这也是平儿知贾琏的表现。有时,我觉得贾琏才是书中最幸福的人,有这么两个知他懂他的人照顾他。可惜的是他身在福中不知福啊!
第四件事是当听说贾府有一个大工程时,一些人的涌动。书里提到主要是赵嬷嬷和贾蔷。赵嬷嬷是贾琏的奶妈,他是为两个儿子来谋差事的,他和贾琏、凤姐三人有很长的对话,我们也知道这些老人在贾府待得久,有地位,也会说话做事。从他们的话赶话的言谈中,他们的家族曾经都有接待过皇帝,然后排场、花费之大,中间又提出甄家接驾四次,我们知道曹家曾经也是接驾四次。
我觉得有意思的是甄家如此荣耀之家,他们还借过贾府五万银子,所以很多人接驾是个用钱买荣耀的亏本买卖。或者说他们的名都是利得来,然后又用名去挣利,好像现在很多人也是这样的哦!
贾蔷是托贾蓉帮忙求一个买办的差事,贾蔷是一个富有城府的人。贾琏怀疑他不能做好,最后是王王熙凤说的情、作的主让他去办。有时候,你不明白为什么贾蔷、贾蓉一到过来的,贾蓉悄拉凤姐的衣襟,凤姐会什么意?
大家还记得凤姐毒设相思局那一回吗?相思局的故事离不开这二位配角。经常我会觉得这二人是小人,可是世间恰恰缺席不了这样的小人,他们会钻空子,会谋钱财,鬼主意多。你看他们来之前把所有事安排好了,不允你一句容后再议。他们连送礼都想好了。
我看到这里,脑海就浮现出这二人在小黑房里分账的情景。
第五件事是大观园的动工。大观园是荣宁连接的地方,选这么个地方想不到的一个原因是省财力。我们隐约看到一丝贾府空架子的影子,然后再看后面章节那些排场,你会感到悲哀,一种自然而然的悲哀,不是意外所带来的。
最后谈谈:
我讲读《红楼梦》一直是一个过程,没有一个结束,它总带给新的东西,不是它在变,是我们在变,角度在变,心性在变,智慧在变。我读这么多次《红楼梦》改变最大的是从热闹文字回到安静的文字,从大主角大事件回到小人物小情节。朋友跟我说:“因为你看得太多,大情节已经难以忘记。你这时需要去读小情节。”
这是一部分原因吧!还有个原因是目前我觉得小人物小情节离我更近,我更容易读懂他们,体会他们。我建议初读的人不要这样,初读的人跟着感觉走就行,不分大小情节,不分主次角。
以前我从来不会在意宝玉只问黛玉“平安”二字。平安真的很重要,尽管是我们对离别的人随口一说,可是它是我们心底发出来的。它是假中的真,真情的真。
我不会在意贾蔷作采办负责什么,后来会,从苏姑买回来的十二个唱戏的女孩就是他办的。我们不知道期间发生了些什么事,可是我们知道其中的龄官喜欢上了他。这也是奇妙的缘分,这种缘分与宝黛的缘分没有高低差别之分。
第三我不会在意秦钟临死前与鬼差的僵持,少时会觉得是书中的封建迷信,吸引眼球,增加那时人们阅读的兴趣。可是,读到“铁面无私”“瞻情顾意”“有许多的关碍处”这些字眼,不由得会思考些什么。
我不知道当一个无情无意的时候会有多可怕,我开玩笑说:“应该是比鬼更可怕吧!”因为那个都判最后还放秦钟回去见宝玉最后一面了。
这回死亡的是人秦钟,他与贾瑞一样没有去西方极乐,也没有飞升,是下地狱。
可叹!可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