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英歌h
铨铨是王兄外甥女的女儿,管我叫舅婆,刚参加完高考,在爸妈陪同下,一大早就赶来参加本地一所大学的面试。
她“控诉”说,这么多年爸妈总是跟她说,我们要去谁谁家,你在家好好看书学习。结果她今年已18岁,第一次来我家。清瘦腼腆的小女孩已出落成身材高挑、落落大方的大姑娘。
10:30至12:00进校门、收手机、抽签、等待,面试从12:00到18:00,几点轮到不清楚。这可难坏我这舅婆,这午饭怎么吃?
大伙七嘴八舌总算形成共识:先让她吃点饭,然后送进学校,我们去饭店吃饭,下午等她考完再去接。毫无准备,这18年来到舅婆家吃的第一餐饭吃什么呢?我想想说:“铨铨,舅婆给你煮碗面吃吧,希望你顺顺利利。”
如今的高考真是越来越复杂,哪儿是进考场出考场这么简单,考的又何止是学生,分明是在考家长嘛。我听他们在客厅热火朝天地议论着,什么“三位一体”、什么“强基计划”,我是完全听不懂,也不感兴趣,我的心思就是为铨铨煮好这碗面。
面条常煮,这次还真煮出点压力。首先绝对不能煮砸,必须保证一次成功,且色香味要显示出舅婆的水平,给铨铨留个好印象。更重要的是,这碗面是为一位高考生、一位准备去参加面试的考生煮的,食材必须保证新鲜洁净且营养丰富。
我先清水煮面,再凉水冲洗控干,切肉丝、切青菜、切丝瓜、煎鸡蛋,然后肉丝炒好加水煮开,一看汤水油腻浑浊,便捞出肉丝,重新加水加青菜、丝瓜煮开,再下面条稍煮,加调料,碗里冲上葱花,面盛好后,煎蛋面下一只面上一只,最后淋几滴核桃油。整碗面看起来,清清爽爽,这可能是我煮过的卖相最好的面了。遗憾,忘记拍照留念。
满满一大海碗,有点类似于面盆,估计是两餐的食量。我担心她吃不掉,还备了只小碗给她,然后留她一人在餐厅。没想到这女孩子饭量真好,全吃光。舅婆我心满意足。
下午直到四点过才等来她出考场的消息。他们去接,我以秋风扫落叶之速,备好晚餐。他们边吃边议论考试的事。我什么也没问。她吃完却主动坐到我身边,很郑重地问我:“舅婆,你在北方读大学,我想请教你一个问题,听说你们北方的大学浴池都是通间,洗澡都在一起洗的?这多难为情啊,听说有些人都穿着衣服洗是么?”
这孩子别的不问,关心这个。”舅婆上学是上世纪80年代,那肯定是这样啊,大通间,一个个淋浴喷头,认识不认识的都在一起洗,这有啥难为情的。现在条件多好,很多大学生宿舍搞得跟公寓式的,单独卫生间、空调,住不了几个人,我们那时一屋四张上下铺要住七八个人。“
他们一家匆匆吃完晚饭要赶回去,明天一早还要赶往舟山,参加另一所高校的面试。我疑惑:“铨铨,你能简明扼要地给舅婆说说,啥是三位一体?”
她很认真地给我解释一番,我还是云里雾里,可能指的就是学考成绩+面试成绩+高考成绩,按总分从高到低录取?反正是比以往单凭高考成绩定乾坤,要客观、公平得多,对考生机会更多吧。
下楼时,铨铨突然冒出句:“我高中复习太累时,就幻想着以后的退休生活。”
“你连大学还没上,就想着退休?”我瞠目结舌。
“那时就比较空闲了嘛,跳跳舞,做点自己感兴趣的事情。”
我不知该如何回答。暮色黄昏,那辆黄色的小车,一转弯消失在远方。
铨铨,希望你能记得舅婆曾用心为你煮的那碗面,干净清爽,祝你顺顺利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