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周星期五,月月他们进行期中考试了。在考试前两天,老师才在群里发公告,说可能要进行期中考试。
这是孩子第一次进行比较正式的考试,妈妈虽然不是很在意,可是,想到考试对老师来说,可能是判定班里孩子学习优劣的重要依据,成绩好坏,可能直接影响老师对孩子的印象。因此,妈妈不能不上心,希望孩子能考好些。
之前,老师为了赶课,学过的知识,基本没有在课堂给孩子复习过。妈妈只能在家里,用两个晚上的时间,给月月复习一遍知识点,提醒她要注意哪些地方,哪里可能会考到。
对于月月的数学,妈妈是放心的,孩子学得很不错,担心的是语文。月月没上过学期班,学起拼音来老费劲了,虽然背得滚瓜烂熟,但是运用上就懵懂了,特别是在一些特殊字母和音节上,混淆不清。
对于这次考试,月月并没有表现出紧张、在意等情绪,一样贪玩。让她复习,妈妈刚走开一会儿,她就丢下课本,跑一边画画或是玩儿去了。孩子不急家长急,对于这样的情况,妈妈想自己是不是太过于忧虑了,这只是一次再普通不过的考试。
没做什么准备,考试如期进行。考完试,妈妈只问了月月一句话:你把题做完了吗?这是妈妈对月月最基本的要求,不管写得对不对,试卷不能留空白。
“当然做完啦!”月月自信满满,大声回答。
“能写完就好!”妈妈夸赞。
月月一向很乐天,不管什么情况,都能保持一颗快乐的心。妈妈看着她,突然觉得,不管孩子考得好不好,都不应该太过在意考试分数,不然可能会影响孩子的个性发展。
这一周星期一,试卷发下来了。放学接月月的时候,妈妈迫不及待问她考得怎么样,她却表现得非常淡定,竟然说不知道自己的分数,让妈妈自己翻书包找试卷。
妈妈只能自己找出试卷,打开来,数学100分,语文98分。妈妈心里欢喜,虽然没能得双百,但是已经很好了。
妈妈对月月的表现,感到很奇怪。一些孩子,知道自己考了还不错的分数,早就快快拿出来告诉爸爸妈妈了,甚至会邀功,但是月月没有,非常不在意。
对于这场考试 ,她自始至终都表现得非常淡定,不着急、不紧张、不在乎,跟平常一样,写完作业就疯玩。反而是妈妈,因为在意了,所以逼迫她学习,但孩子并不太愿意。
月月没有跟妈妈分享自己的分数,却说了另一件事。她说:“妈妈,我们班今天很多同学挨老师批评了。”
“为什么呀?”妈妈问。
“班上很多同学语文考不好呗,还有些同学不及格呢!语文老师都生气了。”
“这样啊。”对于这样的情况,妈妈已经无语,不知道说些什么。一边是孩子不在意考试,一边是学生的分数关系着老师的绩效、名誉等。作为家长,妈妈心疼孩子,但从教师的角色看,又同情老师。
但是,不管是老师还是家长,妈妈想,大家的目标是一致的,就是希望孩子学得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