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国内的很多社交平台都流行讲算法,讲基于用户画像和行为数据等基础上的内容分发,这是一种进步,帮用户做了信息筛选,节约了用户的时间成本和精力成本甚至是社交成本,把特定场景下的人和信息进行更有效率的连接。打个可能不恰当的比方,算法的使命跟婚介所的红娘是差不多的性质,把特定婚恋需求的男女之间进行匹配,促成婚恋。
但是,如果我们回到故事的原点来看:
算法不是目的,是手段。算法能算到的是概率,算不到的是人性。
一向喜欢清纯可爱型的,有一天可能被高贵冷艳型击中了,口口声声说希望找个独立女性的,最后还是把小鸟依人型的搂在怀里了。
人性复杂,口味易变。
你不能断定,定期看《哈佛商业评论》的贴着理性和知识甚至是中产阶级标签的人,就肯定不屑于追《甄嬛传》和《延禧攻略》等大众喜闻乐见的宫斗戏。天天关注国内外经济形势和政治局势的人,未必就对名人轶事和娱乐八卦不敢兴趣。吃惯了山珍海味的皇帝,偶尔也是想尝尝乡野小味翡翠白玉汤的,日日同等心思的饭菜,几多精良,也容易吃腻。如果用户只是手滑点了个娱乐八卦,系统就天天推,那不得疯了。不是每个用户都知道他们有调教算法这种隐藏权限,以及会正确地调教算法的。
如果只是拘泥于算法和推荐,那等同于在人和信息之间架起了一堵无形又自负的墙。
当然也有另外一类平台是采取人工+算法的。
但,如何非常好地平衡内容算法和复杂的人性诉求,依然是个玄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