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天会想聊聊关于女性的话题,如果身为一名女性,的确会因为非常害怕伤害关系,而选择说出言不由衷的话。
例如,我很不开心,但是张开嘴说出的是没关系;明明想说不需要时,回答却是谢谢。在明明很想让对方别走的时候,你说没关系,甚至明明很想表达自己的不满时,你选择微笑点头。
这样的情况,生活中并不少见,甚至就是很多人的生活轨迹。
可怕的是,有人经历一段内心折磨的潜伏期后,直接让这样的情况变成麻木而平常的事情。
“催婚”这个词语并不陌生,它是永久不衰的“热门话题”,优质对象更是成为了很多父母眼中的“香饽饽”。
年龄在很多人看来,就是一条界限。只要你到了一定年龄,就该结婚生子。
可是有时候你会发现一个问题,为什么女性很多都被叫“大龄剩女”,而很少听到“大龄剩男”?
女性被认为过了一定的“青春保质期”,到了一定分水岭,就是剩下的,只有被挑选的份了。而男人则“越熟越吃香”。
和一个女性朋友相聚,谈论的除了彼此之间老生常谈的寒暄外,她说得最多的就是被父母花式催婚的事情。过程中还不免激动地手脚比划,因为那些大姨妈也加入她父母的催婚队伍里,可想而知,情形有多激烈...
这位女性朋友继续大吐苦水,春节回家7天,就被安排了4场相亲。每次相亲回来,还要面临爸妈的审视和拷问。
“赶紧随便找个人嫁了!”更是成了父母对她说的口头禅,她说就差没怀疑人生了。
有时候想想社会存在的普遍现象,便是子女和父母之间的观念差别所在。
现在的年轻人更追求的是身心的自由,例如他们会害怕结婚后的生活会发生天翻地覆的改变。时间和精力都放在孩子和家庭身上,他们害怕失去自己,过的是没有自我的生活。
而传统的父母一代的观念则认为,既然到了年纪,就应该做那个年纪的事情,子女“贪婪”享受短暂的幸福状态,其实就是在消耗自己的老来的幸福。
你又能评定谁对谁错呢?
我们总会自然而然到人生的重要阶段,承担起自己应有的社会责任和家庭责任。这是每个人都需要经历的过程。但并不代表要建立活在他人期许里而没有了自己。
身边听说过太多因为因为搭伙过日子闪婚闪离的事例,也听说过两人默默磨合相互忍受过一辈子的。
婚姻可以是人生的选择项,而不是必选项。我们会常常因为把自己的内心寄托在他人的需求和期待,而忽略了真正内心的声音。
很喜欢主持人蔡康永说过的一句话:人无法独立于别人的眼光而活,爸妈是用来爱的,不是用来服从的,所以爱情是我自己要谈的,婚姻是我自己要结的。
永远不要用自己的婚姻去满足别人的期待,愿我们的选择都能忠于自己的内心。
今日事:
1.早起开启第一天爱意冥想,感觉很奇妙,虽然还在调整中,但是放松的感觉真的很棒。与自己对话,放下喧嚣和繁杂,接受最本真的自己。
2.字词练习:妇孺(ru)皆知,y、r 分清。绕口令:黑、化、肥、发、灰
3.整理文章:公号排版整理。
4.点评简书文章5篇:
不得不说今天看到有位小伙伴码了44万字,惊呆之余只有佩服两个字,优秀的人果然都是在奔跑啊~
文章的质量感觉提升挺多,一边点评,一边学习。
感谢在五篇中,有三篇的小伙伴配了精美的图片而不是大段大段的文字挤在一起,缓解了阅读者的疲倦感,赋能之余感觉带有一丝丝清凉~
今日反思:
必要的、有用的,无用的。
小仕专属金句:
心理因素往往比外界因素来得更加猛和急,没有适时调整,其实就是在离自己期待的事物越来越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