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学在传统文化的影响下,以中医理论为指导,从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完善理论,形成了养生的基本法则。许多年来产生的诸多不同形式的养生方法,都是遵循了这些基本原则。
1.协调脏腑
五脏间的协调是通过相互依赖制约,生克制化的关系来实现的。有生有制,则可保持一种动态平衡,以保证生理功能的正常顺利进行。脏(藏)腑(泻)的生理,以藏泻有序为其特点。藏泻适宜,机体才有充足的养料,以保证生命活动的正常运行。任何环节发生故障,都会影响生命活动而发生疾病。
从养生角度而言,协调脏腑是通过系列养生手段和措施来实现的。协调的含义大致有两点:一是强化脏腑的协同作用,增强机体的新陈代谢活力;二是纠偏,当脏腑间偶有失和就及时给以调整,以纠正其偏差。
2.畅通经络
经络是气血运行的通道。只有经络通畅,气血才能川流不息地营运全身。只有经络通畅,才能使脏腑协调,阴阳交贯,内外相通,从而养脏腑、生气血、布津液、传糟粕、御精神,新陈代谢旺盛,以确保生命活动顺利进行。所以说经络以通为用,经络通畅是机体健康的保障。
畅通经络在养生方法中主要作用形式有二:一是活动筋骨,以求气血通畅。如:太极拳、五禽戏、易筋经、八段锦等,都是用动作达到所谓“动形以达郁”的目的;二是开通任督二脉,营运大小周天。在气功导引法中,有开通任督二脉,营运大小周天之说。任督二脉相通,可促进真气的运行,协调阴阳经脉,增进代谢活力。开通任督二脉,营运大小周天其养生健身作用都是以畅通经络为基础的,由此也可看出,畅通经络这一养生原则的重要意义。
3.清静养神
在机体的代谢过程中,各种功能都需要神的调节。故神极易耗伤而受损。因此养神就显得尤为重要。《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中指出:“神太用则劳,其藏在心,静以养之。”所谓静以养之,主要是指精神不思,即是用神,也要防止用神太过。因此,就有中医最高境界是养生,养生的最高境界是养心之说。即“精神内守,病从安来。”强调了清静养神的重要保健意义。
清静养神,以清静为方法养神为目的。其原则的应用归纳起来有三点:一是清静为本无忧无虑,静神而不用,即恬淡虚无,则气可绵绵而生;二是少思少虑,不过分耗伤心神,使神不过用,所谓少思虑以养其神;三是常乐观和喜怒,无邪念妄想,用神而不燥动,专一无杂念可安神定气,即《内经》所谓“以恬愉为务”。这些原则的运用在传统养生法中均有所体现。如:调摄精神诸法中的少思寡欲,情志调节;休逸养生中的养性恬情;气功导引中的意守调息入静;四时养生中的顺四时而养五脏;起居养生中的慎起居调睡眠等均有清静养神的内容。
4.节欲保精
人体之精是指禀受于父母的生命物质与后天水谷精微相融合形成的一种精华物质,是人体生命的本原,是构成人体和维持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物质。精一般呈液态贮藏于脏腑之中或流动于脏腑之间。精于气相对而言,精属阴而有形,藏于脏腑;气属阳而无形,流动运行全身上下内外。一般说精的范畴是指先天之精、水谷之精、脏腑之精和生殖之精。其中狭义之精是指生殖之精。
由于精在生命活动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所以要想使身体健康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养精是十分重要的内容。《内经》明确指出:“善养生者必保其精,精盈则气盛,气盛则神全,神全则身健,身健则病少,神气坚强,老而益壮,皆本乎精也。”保精的意义由此可见。
保精的另一方面含义,还在于保养肾精,也即狭义的精。男女生殖之精,是人体先天生命之源泉,不宜过分泄漏。如果纵情泄欲,会使精液枯竭,真气耗散而未老先衰。《千金要方.养性》中指出:“精竭则身惫。故欲不节则精耗,精耗则气衰,气衰则病至,病至则身危。”告诫人们要保养肾精,这是关系到机体健康和生命安危的大事。
要达到养精的目的,必须抓住两个关键环节。其一为节欲,是指对于男女间性欲要有节制,自然;男女之欲是正常的生理要求,欲不可纵,亦不能禁,但要注意适度,不使太过,做到既不绝对禁欲,也不纵欲过度,就是节欲的真正含义。其二是保精,此指广义的精而言。精禀于先天,养于水谷而藏于五脏,若后天充盛,五脏安和,则精自然得养,故保精即是通过养五脏以不使其过伤,调情志以使其不过极,忌劳伤以使其不过耗,来达到养精保精的目的。避免精气耗伤,即可保精。在传统养生法中,调摄情志,四时养生,起居养生等诸法中,均贯彻了这一养生原则。(完)
加微信:beiw77
入群了解和学习更多的养生健康知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