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思考感悟、逻辑思维待整理底层思维、模型、认知、工具
【知识管理】少碰热知识,多学元知识(二)

【知识管理】少碰热知识,多学元知识(二)

作者: 做自己的CEO | 来源:发表于2016-05-31 06:15 被阅读374次
20160531.jpg

高收益长半衰期的流体思维

1.栅格化

栅格化思维是采铜在思维运筹学中提出的,即将一项事物的组成变量强制细分,再逐个对每个变量的值进行加减增删。这样的思维方式有助于分析问题,以及创意的生成。

例如东哥提出消费品行业的十节甘蔗理论,即将消费品行业从价值链的维度拆分为十个变量:创意、设计、研发、制造、定价、营销、交易、仓储、配送、售后,这就是一个典型的栅格化思维。这样拆分变量后,便能将不同的零售电商平台代入分析,以及制定商业决策。

2.最小公理

欧式几何是人类有史以来最宏伟的逻辑自洽体系,而欧式几何的基础仅有五条公理。阅读哲学上对于欧几里得的探讨,我开始思考,任何一个精神存在、物质存在、社会存在是否都存在一个基础公理,作为基础支持着整个体系大厦?观察这个世界会发现,国家法律体系的基础为宪法,优秀的公司将愿景使命价值观作为决策标准,一个人在决策时会依据个人价值观做出取舍,宏观物质运动遵循牛顿三定律...

费曼先生层问,如果所有科学知识都丢失了,只有一句话可以传给下一代,怎样才能用最少的词汇来传达最多的信息?他的答案是:所有物体都是由原子构成的。

这个世界里,似乎在任何一个有限度的范畴内,都存在一个最小公理范式。

这个最小公理范式未必仅是一条陈述,可能是几条,或者是一组。总之,我把最小公理定义为一种思维过程,即不断寻找底层那个无需证明即成立的公理。用一个单词表示这种思维过程就是:minimizing 。

最小公理思维是我在2015年自我生长出的心得,我认为它是一种极其重要的商业分析元思维。

例如,收费软件时代,微软用了十几年来教育用户;免费软件时代,淘宝用了十年完成市场教育;当软件进入补贴经济时代,滴滴仅仅用两三年就完成了市场教育。从收费到免费再到补贴,用最小公理思维来分析其演进原因,在不同的范畴能得出不同的最小公理。例如在技术层,最小公理是CPU运算能力,正呈指数级增长。在产品层,最小公理是产品生命周期,趋零。财务层,最小公理是毛利率,趋零。如果仅作学术分析,技术演进当然是最底层原因,这样的分析能提供更深度的视野,但无法指导商业实战,因为无论是CPU运算能力还是产品生命周期,这样的变量是无法被创业者所掌控的。所以分析范畴停留在财务层,瞄准毛利率,指导实战才有意义。无论是淘宝大战ebay还是O2O的补贴大战,他们都是在市场导入期(注意这个前提),利用毛利率这个变量对友商发起进攻,毛利率成为了真正的胜负手。

3.可证伪性

信息即权利,这句话没错。二十年前改革开放时期,信息不对称造就了巨大的财富。而在当时信息稀缺的背景下,获取关键信息的能力大部分取决于资源、胆识、机遇。

移动互联网时代,信息即权利依然没错,但大背景中的信息稀缺已转向过载。顺理成章,甄别分析有价值信息的能力,成为继资源、胆识、机遇之后获取信息不对称的第四手,并且权重越来越高。

形成这种能力的关键思维之一,就是可证伪性。

证伪性是评判一个信息、言论、学说、知识是否值得学习和接受的标准。关于证伪性的谈论,哲学上已经有了结论。波普尔的《猜想与反驳》就全篇讨论证伪性问题。正是因为科学可证伪,知识才能发展,思维才能迭代。

说一下反面,鸡汤理论的问题在于不可证伪,如:

如果你简单,这个世界就对你简单。

人生没有彩排,每一天都是现场直播。

你的缺陷是你的优势。

只有坚持,就能成功。

这些不可证伪的理论拥有巨大的心理吸引力,其秘密在于它们符合任何人的认知,完全正确,还能够解释一切。无论发生什么事情,你都能预先理解它,这不仅给你智力上的掌控感,而且,更重要的是,让你拥有应对这个世界所需的安全感。

如果一个人的脑袋装满了不可证伪的理论(人生鸡汤,职场鸡汤,创业鸡汤),那么他的思维将陷入全知遮蔽盲区,也就是说,这一类问题用这一个解释就行了,无需再学其他理论,因为这个解释已经将所有问题穷尽,这就是全知状态。一旦陷入全知遮蔽盲区,知识将不再发展,思考能力停滞不前。

4.三洽

证伪性能帮助我们进行批判性思考,但批判性思考并非正确思考的全部。不仅要证伪,有时也需要证实,即如何衡量正确本身呢?

王东岳先生讲授“如何衡量正确?它的指标是什么?”时,用纯逻辑的方式定义了三大指标:

1、自洽

就是一个学说系统,它的内在系统整理完整而自洽,不出现内在冲突,而且这个系统包容了当时所有的信息量,找不见跟这个系统相关的反例。

2、他洽

任何一个逻辑变更或知识更新,它一定要能够融洽它此前或周边学说。

3、系洽

一个学说体系或者逻辑模型必须对新出现的信息增量能够含容,并使之通洽。

哲学结论是纯逻辑且抽象的,但依然能用在日常生活中。当我听一个人讲述某个观点、言论时,三恰是我决定是否接受其结论的标准。由于创业的原因,平时我有机会与许多大佬交流,我发现牛人之所以牛,思维自洽是基础,他洽能力有所起伏,系恰者已是顶尖水平。而普通人都很难做到自洽,而不要提三恰。

如采铜所说:

1、在现实世界中思考理论问题。

2、在理论世界中思考现实问题。

三恰关乎认知能力。认知能力是创业的最大门槛,也是能力的分野点,无论是从理论还是现实中,我都找到了印证。

除开所得,其余都是所失

每天刷朋友圈1个小时,一年我刷掉365小时,95%的文章都是垃圾信息,95%的时间都是浪费;

依然读了一些烂书,一天一本,两天一本,读的时候感觉基本是:对对对!这个说得太对了!

后面一想,我都觉得对那还读个毛啊,这种书籍处在我的舒适区,并没有卵用。反思为什么要读这类书,我想原因是为了刷心中的KPI:一年读几百本书,两个小时读一本书等; 80%的交流是没有价值。聊太多八卦无聊,没推动任何合作也无任何思想启发;

看了太多烂片,浪费时间也浪费钱;

....... 太多太多,实在无法归纳。

2016年学习迭代

1、书与深度文章

学习体系定位:体系构建。

迭代:深度阅读元学科的书,烧脑的书与文章,突破舒适区的书与文章,终极目标是思想自洽。不要将KPI设定为读多少书,要设定为完成几次思想跃迁。

2、与牛人交流

学习体系定位:检验知识,获取启发。

迭代:过去与牛人交流,总是期望能从对方那里学到很多知识。反思后发现,每次与牛人交流时长在30分钟—60分钟之间,即使对方再牛,在这么短的时间内也很难将一套思想体系说清楚。

另外,如果直接吸收对方提到的知识框架是有问题的,因为脱离了其背后作为支撑的思想体系,我们无法明确这个知识框架的适用范围与前提,直接拿来使用不仅起不到效果,反而会使决策走偏方向。那么,为了将与牛人交流的时间价值最大化,我调整为做这两件事:

1、做知识检验,用自己的知识框架去他洽牛人的理论,如果他洽,知识便得到印证。

2、如果不能他洽,从牛人的理论中获得启发,回来后沿着启发方向学习并完成他洽。

3、线下课程

学习体系定位:深度构建单点知识体系。

迭代:避开实战课程,多参加元知识课程。实战课程是热知识,去年我参加过产品创新课程,演讲者有周鸿祎、王信文、刘德等。课程讲者很牛,但热知识过多,产品元知识较少,学习性价比并不高。王东岳先生的课程由于时间问题我未参加,但看课后笔记却发现错失了一次思想迭代的机会,懊悔不已。

2016年,少碰热知识,多学元知识。


文章版权信息

  • 原文作者:刘传
  • 原文转自:http://mp.weixin.qq.com/
  • 本文关键词:知识管理,思维,高收益,三洽,学习,迭代
  • 版权声明:本文由做自己的CEO团队作者原创,所有版权归属作者。

相关文章

  • 【知识管理】少碰热知识,多学元知识(二)

    高收益长半衰期的流体思维 1.栅格化 栅格化思维是采铜在思维运筹学中提出的,即将一项事物的组成变量强制细分,再逐个...

  • 【知识管理】少碰热知识,多学元知识(一)

    我对自己2015年的学习做了一个总结。 2015年怎么学的? 读书,坚持读书 与牛人深度交流 牛人的深度文章 参加...

  • 少碰热知识,多学元知识

    我对自己2015年的学习做了一个总结。 2015年怎么学的? 1.读书,坚持读书 2.与牛人深度交流 3.读牛人的...

  • 《加速》读后感3

    第二章 认知管理 9.知识焦虑 ,什么值得学 知识管理就是通过收集,整理知识,有效的产出结果解决问题。如果知识没有...

  • 知识管理的正确姿势

    知识管理 知识管理——收集和整理知识,有效率的产出结果,解决问题。 如何做到有效的知识管理? 区分知识的来源,你学...

  • 费钱

    开学才至一二周, 钱已用至三百多。 日夜伏头学知识, 知识却比用钱少。 201...

  • 《樊登读书法3》知识的自我反刍

    1.读书要建立的底层积累:经济学知识,心理学知识,国学知识,管理学知识,逻辑学知识,哲学知识,人生经验。 2.知识...

  • 《加速》阅读笔记(中)2020.2.9

    《加速》阅读笔记(中)2020.2.9 二、认知/知识管理 1、学什么 什么值得学?面对知识爆炸的时代,每天被各种...

  • 读书要养成什么习惯?

    1.读书要建立的底层积累:经济学知识,心理学 知识,国学知识,管理学知识,逻辑学知识, 哲学知识,人生经验。 2....

  • 关于如何读懂一本书

    一、我学到了什么? 1、读书要建立的底层积累:经济学知识,心理学知识,国学知识,管理学知识,逻辑学知识,哲学知识,...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知识管理】少碰热知识,多学元知识(二)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wyycd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