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有语言
任何事物都不是一成不变的,感情更不例外。如何保持感情的常新常鲜,是婚姻关系中一个永恒的话题。
这个话题在美国作家盖瑞·查普曼写的《爱的五种语言》一书中被再度演绎,因为这本书的核心观点正是婚姻关系的可修复性。这给遭遇婚姻危机的人们带来了重生的光明。
不论是精心营造的幸福时光,还是让对方怦然心动的甜蜜言语;不论是深情款款的惊喜礼物,还是身体力行的深度服务,抑或激情荡漾的躯体互动;必有一款语言适合你还有我。
我从《爱的五种语言》这个书名中可以读到两层意思:爱有语言,各有不同。在读完相关的书评后,我对于“爱的五种语言”有了进一步的感悟:不同的人,会有不一样的爱的语言。而能够让彼此的爱碰撞出炙热火花的唯有---我知道我会这样爱你,你知道这就是我的爱;你知道你会那样爱我,我也知道那就是你的爱。
爱不仅仅是被爱,也是去爱,更是聪明地去爱。什么是聪明的爱?是懂你,才能爱你。
自我救赎
英国BBC Radio Four频道的资深剧作Rachel Joyce的首部长篇小说《The unlikely pilgrimage of Harold Fry》(中译“一个人的朝圣”)出版后广受读者追捧。
中译“一个人的朝圣”是对原著英文书名的直译,原著英文名《The unlikely pilgrimage of Harold Fry》的字面意思是“哈罗德.弗莱不可思议的朝圣”。朝圣是一个宗教色彩浓郁的字眼,而小说其实与宗教无关。
哈罗德一个人的朝圣其实是一次灵魂的救赎和自愈。
小说中的人物并不多,主人公哈罗德,他的妻子莫琳,他的自杀死去的儿子戴维,得了癌症时日不多的老友奎妮,以及哈罗德旅途中遇到的一些人。哈罗德的家庭是一个平凡得不能再平凡的家庭,然而这个平凡的家庭却因为书评中所描述的“弯腰生活的哈罗德” 和“陷入失去儿子的痛苦中,不能自拔的莫琳”而平淡无味、缺乏生机。
老友奎妮病危的消息促使哈罗德决定徒步前去探望,从而开启他的这次自我救赎的朝圣之旅。
非常赞同相关书评里的观点:这不仅仅是哈罗德一个人的朝圣,更是夫妻二人的朝圣。哈罗德在旅途中不断地反思自己的过往和缺失,并对现实有了重新的认识;而妻子也在关注和鼓励徒步旅行丈夫的过程中找回了爱的感觉。
放过自己,与自己的痛苦过往告别而不是深陷其中,就是一种自我的治愈。既治愈了自己,也救赎了他人。
频繁被渣
”频繁被渣是不是我的问题”?这本不该成为一个问题。为什么?其中的道理很简单:如果你难得丢一次钱包,你可以将其归咎于自已以外的客观原因。如果你频繁地丢钱包,那就不是钱包的问题而是你自己的问题了。
为了不重蹈丢钱包的覆辙,你需要找出自己有哪些做法和习惯会容易导致钱包的丢失,然后时常提醒自己不要再犯同样的错误,这样就可避免钱包再丢了。
如果你把遇渣男比作丢钱包,你就会发现偶尔被渣不是你的错,频繁被渣肯定是你的问题。
你的问题在哪里呢?有很多分析文章列举了不少有关什么样的女人容易中招之类的观点,多为大同小异,我无必要在此赘述。
我想说的是,如果你不幸拥有吸渣体质,不必惊慌。性格天成,已无法改变,你能够改变的是不要因为吸渣体质而使自己沦为渣男收割机。
如何才能避免沦为渣男收割机呢?答案在于你得明白什么是渣?谁是渣男?这样你才有可能擦亮眼睛,拨开迷雾,撕去伪装,找出你身边的渣男,避而远之,不要让自己受到伤害。
我之前写过一篇[渣男是如何炼成的],比较系统性地叙述了什么是渣、谁是渣男?在此不再赘述。只是想强调一下:
渣男的核心本质就是没有真心、缺乏实意。渣男一切行为的驱动力源于与生俱来的自私自利和不负责任。渣男并非一朝一夕练就而成,自身的内在和外在条件为他们提供了渣的资源和能力,而善良和单纯甚至软弱的女性们为他们提供了丰富的土壤。
但愿男人不渣,女人善识渣男,不遇渣男,远离渣男。
人与人之间,永远真情以待,互不相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