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项目要推行,你需要跟同事合作,但偏偏就有一个同事很难合作,属于属相个性TM都不合的那种,你非常无语
b.你想要升职加薪,但公司未来的发展计划早已定好,你的那一块不会有明显变化,没有加薪可能性,你十分焦虑
c.你很想让男朋友陪你过生日,但是男朋友今天真的要加班工作,因为事业在那一刻比你重要,你气的要死
生活总事与愿违,烦恼焦躁的心情似乎无处不在...
而我最近越来越理解了一个事情,就是生活的冲突是必然存在的。
这种冲突不是单纯跟人起冲突,而是你的思维,判断,准备都与这个世界给你准备的“惊喜”出现不适配,预期不匹配的情况。
在这个过程里,你无法判断生活会给你惊喜还是惊吓。
无论是工作困难,升职未果,还是人际交往的麻烦,我们与生活的冲突会长长久久地持续下去。
而面对这些个情况,很多人就很懵逼,我也曾陷入懵逼。
但我最近想明白了,我觉得人还是要有一个“以不变应万变”的上佳策略与心态来应对这种种的对抗。
而这个心态,我把它叫做“不当回事儿”心态。
不当回事儿,说白了就是无所谓,管他呢。
不当回事儿,不是指的真的不管不顾,不上心的意思。
工作那么重要,你可是要靠它升职加薪的,怎么能不关心呢?
我指的主要是“心态”上不当回事儿,就是你的心态不能太紧张,太急切,太渴望,不要一上来,就把目的性抬得太高。
当然目的性本身其实是一种逻辑思考,一种策略,一种智商,有肯定比没有强太多。
但生活是一片宇宙,目的性再强,也是靠双手一点点去探索和推动的,因此从解决实际问题的角度上来说,生活更需要的是一种稳定,是一种计划性,在这种基调下,人的心情,心态是要平和一些更好的。
比如我选择“不当回事儿”心态的原因是,我觉得我自己在遇到很多事情的时候是容易情绪化的。
而情绪化又会影响判断,思考能力,影响决策质量,让你显得很笨拙,而这一切的原因,我认为就是“期望太高”。
所以,当我决定让一切都“不当回事儿”之后,我首先降低的就是不切实际的目标预期问题,其次,我平定了心态,学会以一种“无期待,无欲望,无所谓”的状态先进入一种平和,这样的过程会比较适合我。
当你“不当回事儿”之后,你反而容易进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局面。
哪怕是那天塌下来了,不当回事儿的你,也会学着冷静处理问题,开始分析,这个天是从哪边塌下来的呢?它塌下来会先砸到哪栋大楼呢?我要用什么交通工具去避开它呢?想着想着,说不定你突然想去点一杯星巴克,边喝边分析这个问题了。
当你不当回事儿,降低了预期,人其实会更容易放松,平和,客观地看待问题。
于是乎,这个事情就变得至少没有那么急迫地需要你面对or需要你解决了。
而这个问题对你的影响和伤害程度也就降低了。
“不当回事儿”心态核心在于对自我的调整,降低对目标的预期,回归解决问题的自然状态。
不把冲突当回事,不把错误当回事,不把能力不足当回事,不把压力当回事。
心理是可以暗示的,长期给自己灌输这样的心理,其实会对人的抗压能力有帮助我觉得。
有句话说的好,认真你就输了,事实上很多事情真的如此。
对于过于追求目标,过于给自己附加压力的人来说,你的认真实际上在给自己增加压力。
因为很多事情并不是靠拼,靠努力就能成功的。
成功来源于概率,概率影响投入,投入产生结果,诸多因素一环扣一环才促成了人们所见到的各种成功,而成功的背后又是纷繁复杂的概率组合。
所以,与其焦急地去解决一个并不是靠焦急去解决的问题,不如偶尔试着让自己无欲无求,正所谓“世上无难事,只要肯放弃。”的幽默那样,别对自己太苛刻,因为苛刻本身并不一定会得到你想要的结果,有时甚至得到你不想要的结果。
而“不当回事儿”这个心态,是我最近认真思考很久的心态。
在中国这个思想匮乏,大多数人都对成功,对竞争充满无限拥簇的国家里,反其道而行之,勇于站到成功对面,勇于接受失败的人人,都是这个国家的宝藏。
因为瞬时,爆发性的成功,是不健康,不持久的,前有瑞幸咖啡的资本丑闻,后有远离效率商业,辞职搞科研的拼多多黄铮。
在这个看似所有事情都有意义,所有决定都要谋求回报的,所有事都要追求政治正确的时代里,一种敢于放弃,勇于退隐,承认失败的精神,反而是一种难得的取舍之道。
在一个什么东西都要得到结果的时代里,敢于选择跳出思维,think out of box,表达一句“不当回事儿”,其实更值得鼓励。
它拓宽了我们思考的边界,为生活增添了更多可能性,也在为一个个追求正确思维的人们,提供必要的思考模板。
而往往这种基于自身的客观认识,从而产生的谦虚,谦卑,善良,分享的诸多美德,才是我们人类的魅力所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