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用第三人的视角来看自己,我会像吃瓜群众一样,看看自己日常的行为。
怎么看呢?就是想像用第三人的视角来看自己正在做的事情,是被情绪推动的,还是在做一点有意思的事情?
像吃瓜群众一样看自己,看什么?
1.用第三人的视角来看自己行为,是不是被情绪推动的。
什么叫做被情绪推动?
情绪,小黑板敲重点,咱们记住情绪这个词。
现在我们很多时候是被恐惧和焦虑推动的。通过营造紧张的氛围,如限时优惠、限量供应等,来激发消费者的购买欲望。
比如说,你能够跑赢通货膨胀吗?一句话引发了焦虑,结果变成了你要他的利息,他要你的本金。
有的人心情的晴雨表是交给别人的。那这样的情绪就容易被别人带动。
这种情况呢,是因为没有一个稳定的内在。
没法自己鼓励自己,急切的需要得到他人的认可。那关键是别人认可的标准,适不适合自己呢?
以前我高中有个同学,她希望所有人都喜欢他,处处与人示好,结果她活得很卑微。
有个朋友他没办法自己一个人呆着,他特别害怕安静,只要他一个人呆着,他就会往外跑,要去和别人聚会,要去和别人吃饭,要去和别人交流。人声鼎沸,觥筹交错他就特别的满意。
学会用第三人的角度来看自己,可以帮助我们从自己的情绪当中抽离出来。
今天遇到了一件事情,我看到我的音调在上升,火气冒上来,然后我就走开了,离开了那个环境。
学会用第三人的视角,从高空来看自己的时候,看我是不是被情绪带动的时候,我就会观察我的这个情绪是从哪里来的?我是不是被带节奏了?然后再顺藤摸瓜的过去看一看,哦,原来这样呀。
用这个方法,可以避免日常的生活,行动是被情绪带动的。
2.用第三人的角度来看看自己,是不是在做一些有意思的事情。
我们每天就像一个杂技演员,手上有七八个盘子,然后我们就在努力的不让这些盘子掉下来。
如果不用第三人的视角来看看我们自己,那我们就在不停的玩这个这个杂技,还玩得挺嗨。
如果我们可以停下来看一看自己,那我们也可以给自己一个机会来关爱自己。
做一点有意思的事情,也是可以很大程度的避免焦虑。
在《心理医生为什么没有告诉我》这本书里面有讲到,精神追求可以激发能量,不但能够提供生命的意义,而且能够帮助直接解决焦虑问题,因为它能够带给人们例如心平气和,自尊,信仰和无条件的爱等品质。
前面不是说了因为一些琐事,然后我和别人有一些沟通上的不畅快嘛,我用吃瓜群众的视角看了看,
小事一桩,这回我的不愉快没有停留多久。因为我手上在做自己喜欢,然后又有趣儿的事情,所以会帮助我,很快的,从这种情绪里面,日常琐碎里面抽离出来。
什么有趣的事情呀?比如说,我现在正在写的这篇文章。比如说,我把工作以外结识的朋友,组织了一个群,这样就可以互相鼓励支持。这不就是“无中生有”,创意无限嘛。
我从小就不喜欢出名,喜欢做个小透明。从去年加入了007写作公开写作以后,就一点点的写,身边写的人很多,感觉来到了咖啡吧,到处都是人,我反而觉得安静和安全。不求什么爆款,我的水平也不是顶级选手,写得自由自在,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暄。
那,这就是我现在的状态了,我每天有时间,就忙着做我喜欢的事情,我也注意不到那些乱七八糟的盘子,我很幸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