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元节思母

作者: 太湖晨风 | 来源:发表于2018-09-11 14:05 被阅读5次

中元节回家看望母亲,满是凄凉,不不曾想,母亲离我而去已七年了。

母亲生于1959年,这一年在农村能活过来很不容易,在我们农村出生60年前后的人极其少,方圆几里,几乎没有第二人。三年自然灾害,六零年成为大饥荒的代名词。据老年人说,每个村庄的人饿死了大半部分。有的村庄就剩下几人熬过了六零年。

母亲经历了传统的重男轻女。母亲是个文盲,或许当时家里穷,也有母亲是女孩的原因。母亲说,她小时候带我的小舅,有一次,没有看管好小舅,小舅不知跑哪里去了,然后家里人满处找,后来虽然找到了小舅,母亲还是被外公狠狠打了一顿。在我长大后,在母亲的回忆里,听母亲说这次外公打她打的特别狠,是最恨的一次。

农村当时固有的男尊女卑思想。父亲骨子里就有夫为妻纲的守旧思想。对我的母亲不是很好。我母亲性格很坚强,性子烈。小的时候,父亲和母亲经常争吵打架,在我儿时的记忆中,就有他们打架的场景,一旦他们打架,我们小孩就哭着喊着村里的邻居过来劝架。

农活繁重。在农村,农业机械化生产远没有普及的年代,农民是很辛苦的,虽辛勤劳动,一年忙到头,也仅仅在温饱线徘徊。这对于经历六零年大饥荒的人来说,已经很知足了,至少有的吃了,不会因饥饿而饿死。

母亲没有读书,很小的时候,帮着家里带比她更小的弟弟和妹妹。长大一点后,也就十岁左右的时候,就开始拔草喂牛,帮家里做锄草、割麦等农活。十岁左右的小丫头便投身在“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辛苦劳动图景中。

在1983年的时候,母亲24岁时结婚,在那个年代已属于晚婚的了。结婚后,母亲的生活也未见改观,毕竟那个年代农村普遍贫穷,农活繁重。后来陆续生了我们兄弟姐妹,一方面要养育孩子,一方面有繁重的农活。苦难日子,艰苦朴素生活一直和母亲相伴。母亲一直没过上好日子,生活最好的时候也就是解决温饱问题。

对我们子女管教严。我们几个孩子儿时的了印象中,母亲是比较严厉的。那时候有露天电影,电视也逐步普及,别人家孩子都能出去看电影、看电视。而我们不行,不准我们小孩看电视,让我们好好学习。我们家也一直到我上高中才买了电视机。妹妹因好玩不想学习辍学,母亲很生气,狠狠的打了她一顿,便强迫她学习裁剪等手艺。从小就在母亲的严格教育下,我们几个子女逐步成长起来。

人缘不错,亲邻口碑好。母亲人缘很好,勤劳助人的品质也在亲邻中赢得了好的口碑。或许应了那句好人不长命,母亲因一场意外而逝去,留给了我们永远的痛。

对母亲的思念从未停止,现在对母亲之前往事的记忆依然还是清晰的。只是担心,经历时间的磨损,这些印迹总归会被雨打风吹去。我还是想多多记录一下,如果不记录,真的担心在某个时刻,再也想不起来了。

相关文章

  • 中元节思母

    中元节回家看望母亲,满是凄凉,不不曾想,母亲离我而去已七年了。 母亲生于1959年,这一年在农村能活过来很不容易,...

  • 中元节念母

    还记得每年的中元节(七月半)前夕,母亲都会放下手中忙碌的农活,专门空出几天来为逝去的亲人们做各种祭祀用的物品,比如...

  • 中元节祭母

    七月十五又中元,洒泪祭母忆灵前; 惶惶九月十三日,痛别慈母已五年。 冥界凡尘两无奈,仙山梦里几茫然; 今岁又逢盂兰...

  • 《中元节忆母》

    【七律·仄起首押·平水韵】(步韵持鞭牧羊老师韵和拙作一首) 仲祭元期案上砧,青山一夜露重林。昔年诰母缝针馆,是日魂...

  • 嫁他乡

    儿思母时母不见 母思儿时儿想念 待到它日重逢时 聚少离多泪满面

  • 思母

    思母 一十九年,黯追思,往事悲戚。 春夏交,万物繁盛,撒手向西。 养儿本欲防老事,苍天竟惹红颜嫉。 苦人生,朝露兼...

  • 思母

    霜饮芦花白,弯背倚柴扉。去年皱纹稀,今又波浪滚。依倚力走弱,目见线头粗。烛泪自燃炬,光映后人辉。母尚寿比松,孝行驷马追。

  • 思母

    旧作,今天母亲节,欲建一专题,移此。 刚别离母亲,旋知母亲身体不适,一日两次问安难解思亲之悬。愿天下母亲身体康健,...

  • 思母

    .....文艳 丸子片片碟中摆, 肉粒点点豆腐间。 小女凄凄驻店外, 假想妈妈来眼前。 家乡的猪血丸子,妈妈的拿手...

  • 思母

    昨夜天空晴,蓝幕月光明。 望月思老母,泪水流不停。 母亲身欠安,为女在外面。 不能侍奉母,心如油锅煎。 回顾那年月...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中元节思母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wzhug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