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李驰
来源/李驰说
《西游记》中的人物形象栩栩如生,情节段落细细琢磨后,引人深思,很多章节被影视剧多次改编和深挖其内涵可能性,足以显示出,其在古典名著众著作中的江湖地位。
今天说一说其中的真假美猴王这一段。
原文简说
唐僧师徒取经途中路遇强盗,悟空在唐僧面前打死其中二人,其余逃走,唐僧斥悟空杀人作恶,念紧箍咒,经几番恳求后暂且饶恕。继而被强盗追赶报复,悟空怒将贼人全部打死,唐僧见之,念紧箍咒多遍仍不解气,不顾其反复求饶,执意将悟空赶走。悟空委屈离开,途中思量后,转去观音菩萨处诉说委屈,被留于观音那里,以待时机回还。
唐僧在悟空离开后,遣八戒取水许久不回,沙僧寻八戒许久未归,正饥渴难耐处,见悟空(后叙为‘假悟空’)跪捧清水奉上,仍驱之,悟空大怒,将唐僧打倒后,拿了行李便走。
八戒沙僧取水化斋回还,见唐僧倒地,救醒后,述说前情,派沙僧去花果山取回行李。待沙僧到花果山,与那悟空闹得不和,怒去观音处告状,却在观音处见悟空侍立在旁。为辨事情曲直,沙僧与悟空一起回到花果山,见到了鸠占鹊巢的‘假悟空’,两悟空遂展开恶斗,一路打回南海观音处,菩萨施法却不能辩。
无法,两个悟空拜别观音,离开南海,直打到凌霄殿前,找玉皇大帝辨真假,使了照妖镜仍无法分辨,回西天途中,见唐僧八戒沙僧三人亦不能辩,后去森罗殿下,被谛听听得分明,但不敢说出缘由,将二人指往西天如来处分辩。
两个悟空斗至如来处,如来识出假悟空乃六耳猕猴,用金钵扣住,现了原形,被悟空忍不住打杀。
观音领悟空回至唐僧处,复告唐僧,西天取经需得悟空保护,方至灵山,取得真经。唐僧依言,四众照旧合意同心,找路向西而行。
此段情景,引得后人评说不断。。。
通常有两说法。一说悟空被灭,因石猴悟空屡教不改,玩劣不堪,特改换取经保护人为六耳猕猴,在真真假假之中,击杀石猴,让六耳猕猴变作悟空模样,继续取经之路;又一说悟空生事,因不堪唐僧屡次不信任,叨扰烦躁,悟空忍不住分身为二,一路闹僵下来,述说西天途中委屈,直至菩萨亲告唐僧,西天取经需悟空保护方可,再休嗔怪。
悟空被灭说
这是一个暗黑的说法:
话说六耳猕猴和悟空一模一样,除了如来佛祖之外,谁也看不出来,或者看出来了,也不敢说出来,就算如来佛祖骗大家说六耳猕猴就是真的悟空,也只有如来佛祖知道真相,真正的孙悟空顽劣难训,就此被灭,只能哑巴吃黄连。
这个说法,实在暗黑,有些佛不成佛,不但斗胆论说佛祖,为了某个生灵顽劣,就布下迷局,下了毒手,而且还不惜为此掩盖凶相。果真如此的话,哪里还有普度众生,也就没有西去求取真经这个事了。
这个说法是,六耳猕猴可能是如来安排的一个替代者,悟空是个叛逆者,如来是西天的最高统治者,哪个统治者会允许一个叛逆者生活在这个世界上?再加上,大家都知道的,孙悟空一向不敬重如来。所以如来会想方设法消灭孙悟空。当然不能明白着把孙悟空直接杀了,所以才安排一个一模一样的悟空,杀悟空于无形。
关于这个说法,我不认同:
我们生来都不免有些叛逆行为,其中大多行为,在我们自身看来,不会被自身看作是叛逆的。
做的这些事,并不是我们真的叛逆,故意反其道而行之。而是,我们会认为,我们做的事情是正确的,就是为了达成领导、上级、长辈和自我成长的要求和期望。只是我们的方式方法会受到,目前我们有限的见识、有限的经验束缚,做起事来,不免会显得不那么合理,做事的同时,学习和成长,错误和弯路都是并存的,如来佛祖级别的领导,不会不知,普度众生会有多曲折。暗黑说法的始作俑者,塑造一个如此小心眼的如来佛祖,也只是透露出了自身的小心眼罢了。
悟空生事说
通读原文,会发现:
1.既然六耳猕猴是妖,有不同于悟空相貌的原形,为什么天界的照妖镜照出的是两个同样的悟空?同一人,分身尔。
2.妖怪再厉害也只是和悟空相当,即使当面指出,妖精恶发,有悟空在旁,想也不会出了大乱子。但谛听听出端倪,仍旧不说?同一人,分身尔。
3.六耳猕猴既然是个与石猴能耐相当的有灵性的神猴,当然清楚如来佛祖,佛法无边,为什么和悟空一起热热闹闹的打将过去?见到如来却诉说委屈,望如来辨明邪正,如真有六耳猕猴也只一心取经算不得邪,只能算作真假而已。同一人,分身尔。
4.石猴悟空如此盛名,和它能力相当的六耳猕猴,所有神仙包括菩萨都是闻所未闻,道理不通。无六耳猕猴。
5.悟空被佛祖收服,早已不敢在其面前造次,佛祖和菩萨在旁,竟然在佛祖先行告诫‘休动手’后,仍将猕猴打死,佛祖只说:善哉,你自快去保护唐僧来此求经。便作罢。无生灵被伤,故不必追究。
所以,较为合理的说法是,真假美猴王是同一人,分身尔,无六耳猕猴,经过此事唐僧、悟空师徒二人均得教化,遂又合心同德,同往西天取经。
吾说
大闹天宫时,如来降服悟空只在翻手之间,也只是压他在五行山下,要杀早已将其杀了,不会因为他有委屈,便把他黑掉。与悟空能力相当的六耳猕猴也只在须臾之间收服,厉害如他二人,也不过如此,可见,在佛祖那里,知道取经人必然能到西天取得真经,只是途中磨难是必不可少的修行途径,经受磨难方能取得真经是也。
且说那唐僧乃佛祖徒弟金蝉子转世,因不听佛祖教诲,坠入轮回,佛祖知其狭隘,愿其改过,特有此次取经修行,望其取经途中修行得正法。行至半途中,悟空对唐僧心生不满,应在佛祖所料之中,出现矛盾,理应化解为善。
文中悟空见到佛祖,只是委屈诉说:弟子保护唐僧,来到宝山求取真经,一路上炼魔缚怪,不知废了多少精神。。。。。。大众见二人一样声,据说一遍。分明就是一人分作二人,哪有真假一说。
两悟空来到佛祖前,作者诗曰:人有二心生祸灾,天涯海角质疑猜。。。。。。禅门须学无心诀,静养婴儿结圣胎。已隐含一人二心到处招摇,发泄怨气,需得学无心诀,去除哀怨,才能修成正果。
悟空还未来前,佛祖便对众僧说:汝等俱是一心,且看二心竟斗而来也。分明是一人分作二人。
故曰:此节乃悟空因委屈,不堪唐僧愚钝,自分身闹僵了一场,佛祖并不揭穿,小小配合了一下,点化了唐僧,让他对悟空再休嗔怪。
综说
悟空被灭说,传者甚众,甚至被引申至现在的职场,教育职场中人,不论你多么艺高人胆大,做了多少贡献,不听主管领导,就是应该被灭的,就应该像八戒、沙僧般一概听从。
依据文章,吴老先生应该不会是这个意思,文中除了他们师兄弟三人听从领导之外,还有一众更是齐心协力,听从领导,那就是花果山的众猴子,在这节中,被八戒、沙僧尽数打杀,哪里见到有人替它们伸冤,沙僧打杀的变作他模样的猴精,被假悟空吩咐剥皮炒了分吃,一心向佛的六耳猕猴,吃了奉他为王的同类,多么悲惨。若论引申,更是告诫职场中人睁眼分辨,慎重选择自己所处场地,所忠之人,别以为拜个人那就是正主。
如果深究,会有更多感触,也许,吴老先生写就此节时,本就心思复杂,真真假假,假假真真,个中滋味,掺杂其中,全凭各位看官自行理解罢。
我的走路签到:第4天。
PS:此文为原来笔名采红菱所写文章的修改文,借此理顺逻辑,说来还是不甚满意,想到了什么,也许还会再改,还请读者海涵。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