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读《曲黎敏精讲【黄帝内经】一》笔记26

读《曲黎敏精讲【黄帝内经】一》笔记26

作者: 本来美丽 | 来源:发表于2023-09-13 05:56 被阅读0次

上篇:上古天真论

七、 真人、至人、圣人、贤人

黄帝曰:余闻上古有真人者,提挈天地,把握阴阳,呼吸精气,独立守神,肌肉若一,故能寿敝天地,无有终时,此其道生。中古之时,有至人者,淳德全道,和于阴阳,调于四时,去世离俗,积精全神,游行天地之间,视听八达之外,此盖益其寿命而强者也,亦归于真人。其次有圣人者,处天地之和,从八风之理,适嗜欲于世俗之间,无恚嗔之心,行不欲离于世,被服章,举不欲观于俗,外不劳形于事,内无思想之患,以恬愉为务,以自得为功,形体不敝,精神不散,亦可以百数。其次有贤人者,法则天地,象似日月,辨列星辰,逆从阴阳,分别四时,将从上古合同于道,亦可使益寿而有极时。

这一段我读了好几篇,真真感受到中国修道或是修炼文化的渊源流长,上古有真人,中古有至人,后有圣人,再有贤人,哈哈,我们普通人怎么办啊?真人、至人、圣人真的做不到啊,甚至连贤人也无法做到,倒是可以向贤人好好学习,做一个尽可能靠近贤人的人。

余闻上古有真人者,提挈天地,把握阴阳,呼吸精气,独立守神,肌肉若一,故能寿敝天地,无有终时,此其道生。

上古“真人”有四点特征:

第一是“提挈天地”。何谓“天地”?天地就是阴阳,而真人就是能够掌控天地阴阳的人。“把握阴阳”一定是用手,把阴阳握在手里,小孩出生“握固”,也叫“把握阴阳”。真人就似小胎儿,呼吸精气,呼接天根,吸接地脉,大拇指掐在无名指根处,就是一阳初起,这是肝经的起始点,又是子时,“子”又是十二地支的开端。

有的算命先生,只要一看手,马上就能知道一些事,为什么?其实秘密就藏在手指头上,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地支尽在手中,就叫“把握阴阳”,天地全在手里。子,在无名指指根处,往上一节就是丑,如此推下去,无名指、中指、食指三根手指头上正好排满十二地支,这就是中国文化的妙处,三根手指头,可以把脉。(哈哈,有趣。)在民间传说中,有的人可以算命,更可知天下。

第二是“呼吸精气”。何谓呼吸精气?就是不吃不喝,只呼吸精华。这世上谁能只呼吸精华?胎儿啊,胎儿不食人间的任何东西,直接从母体接受精华。胎儿即真人啊。

第三是“独立守神”。这一点非常重要。胎儿若受外界一丝干扰,整个系统都会出错,所以母体的温柔安静对胎儿的“独立守神”是最大的保护。

第四是“肌肉若一”。这也是真人所唯一具备的,至人、贤人等都没有的特性。普通人,肌是肌,肉是肉,是一种分离的状态,真人不是,《黄帝内经》认为他是一种混沌气化状态,正是这种状态使他能够“寿敝天地”,即寿命与天地同长,甚至比天地长久,就是“无有终时”。其实,胎儿从精卵结合到成人,几乎是人类几亿年进化史的演化,从细胞,到脊椎动物,再到人,胎儿用十个月的时间走了人类几亿年的路,这,就叫“寿敝天地”。这十个月当中,大人绝不能干扰他。“此其道生”,这叫道生,即他是循道而生的。

中古之时,有至人者,淳德全道,和于阴阳,调于四时,去世离俗,积精全神,游行天地之间,视听八达之外,此盖益其寿命而强者也,亦归于真人。

“中古之时,有至人者”,时代变了,从上古到中古,人也变了。黄帝给这时代的人起了一个新名称—— 至人。

至人也有四个特点:

第一个特点是“淳德全道”,即德行淳厚、道行圆满,即德不厚者不能行道。后人求聪明,古人求德厚,这是很重要的差别。

第二个特点是“和于阴阳,调于四时”,至人已不如真人那样能够“把握阴阳”,而是“和于阴阳”,把握不了没关系,知道应和阴阳之消长,调于四时之寒温,也是高人。

第三个特点是“去世离俗,积精全神”,“去”是离开的意思,也就是说至人还得远离世俗,可见世俗耗人精神,只有远离世俗,才可以积阴精而全阳神。

第四个特点是能够“游行天地之间,视听八达之外,此盖益其寿命而强者也,亦归于真人”。至人积阴精全阳神,则能游行天地之间,指至人可以出元神,视听八达之外,指至人耳聪目明无障碍。《西游记》中的孙悟空应该是至人。

《黄帝内经》第一篇,几乎要把人间的事都说透,很多事,看不见,未必没有;看得见的,未必真实。最后说至人“盖益其寿命而强者也,亦归于真人”,是说这些人也归属于真人,但不是真人,他没有真人的本领高,还得在后天修一修。

其次有圣人者,处天地之和,从八风之理,适嗜欲于世俗之间,无恚嗔之心,行不欲离于世,被服章,举不欲观于俗,外不劳形于事,内无思想之患,以恬愉为务,以自得为功,形体不敝,精神不散,亦可以百数。

何谓“圣人”?圣人能“处天地之和,从八风之理,适嗜欲于世俗之间,无嗔恚之心”,就是说,圣人按照人的面貌在世间生活,但他们能和光同尘。所谓“和光同尘”,就是光来了我是光;尘来了我是尘,没有分别的心。虽有人间嗜好欲望,但无嗔恚之心。“行不欲离于世,被华章,举不欲观于俗”,行为举止不离绝于人世,虽身披华服,但举动不被世间所惑。

“外不劳形于事,内无思想之患,以恬愉为务,以自得为功,形体不敝,精神不散,亦可以百数”。凡人都是外有事务而劳累身体,内有忧患而劳累心灵。圣人则“以恬愉为务”,精神是安静的,神情是愉悦的,“以自得为功”,自得,就是自在,就是形与神的高度统一。我们普通人的不自在是缘于欲望与肉身的不匹配,要么身强命不强,要么身弱担不起欲望。圣人因自得自在,而形体不衰敝,精神不散乱,也可以活得很长寿。

其次有贤人者,法则天地,象似日月,辩列星辰,逆从阴阳,分别四时,将从上古合同于道,亦可使益寿而有极时。

贤人者,法则天地之清宁,象似日月之沉浮,辨列星辰之盈缩,逆从阴阳之消长。他们能分辨四时的寒温,能效法四时的开阖,能依从上古真人之道,如此这般,也可使他们益寿。所谓“益寿而有极时”,是说他们虽然长寿,但他们的寿限是一定的,终归不能长存于世。

曲黎敏老师总结得很到位:真人是道生,至人是全道,圣人是从道,贤人是修道。

道家始终把修炼实证经验作为人格层次的划分依据。儒家把人分为圣人、君子、小人,是以心性觉悟程度和道德标准为基础,至高无上、难以达致的理想人格为圣人;在现实可实现的完美人格为君子;与君子之道相悖的人格为小人。中医,也就是《黄帝内经》,则按阴阳、五行属性来把人分类。比如《灵枢·阴阳二十五人第六十四》,按五行把人分类,《灵枢·通天第七十二》则按阴阳把人分类。

相关文章

  • 《曲黎敏精讲黄帝内经》:听书笔记

    《曲黎敏精讲《黄帝内经》》- 曲黎敏精讲《黄帝内经》 01.曲黎敏精讲《黄帝内经》 你好,今天为你解读的书是《曲黎...

  • 《黄帝内经》·《素问》读后感

    《黄帝内经》我读的是曲黎敏老师精讲版的《素问》篇,虽然曲黎敏老师已经讲的非常详细了,但是我还是只领悟到了其...

  • 闲来喜读《黄帝内经》

    昨天不方便看书,戴耳机听机器人?朗读《曲黎敏精讲黄帝内经》。 《黄帝内经》真了不起,从道的层面讲生老病死,曲黎敏教...

  • 【达人养生003】黄帝内经~上古天真论(三)

    引用《黄帝内经》原文,参考曲黎敏《精讲黄帝内经》以及徐文兵、梁冬《黄帝内经说什么》,进行整理。 原文: 夫上古圣人...

  • 【达人养生005】黄帝内经~上古天真论(五)

    引用《黄帝内经》原文,参考曲黎敏《精讲黄帝内经》以及徐文兵、梁冬《黄帝内经说什么》,进行整理。 原文: 黄帝曰:余...

  • 【达人养生001】黄帝内经~上古天真论(一)

    引用《黄帝内经》原文,参考曲黎敏《精讲黄帝内经》以及徐文兵、梁冬《黄帝内经说什么》,进行整理。 原文: 昔在黄帝,...

  • 读书笔记

    最近读了《曲黎敏精讲黄帝内经》,看黄帝内经原文可能比较累,听曲老师讲解,大体能够听懂。本以为本书该是写如何诊病开方...

  • 好书带来的文化

    最近一直在读《曲黎敏精讲黄帝内经》。对于曲黎敏这个作者我并不熟悉,一直认为他应该是以为老中医,可现在却发现这个认识...

  • 这个发现有点意外

    最近在读曲黎敏精讲《黄帝内经》系列。每次一上手读就欲罢不能,通俗生动有趣的解析,深入浅出的让人走入经典。 这两天读...

  • 读黄帝内经1:读经典需要联想

    现在做精进学习的人,总会说到联想一词,就是各种知识的关联,才是行成自己思想的基础。最近读曲黎敏精讲黄帝内经,更是体...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曲黎敏精讲【黄帝内经】一》笔记26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wzmsv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