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想法
《正蒙》句解第五十

《正蒙》句解第五十

作者: 泮溪秋玉 | 来源:发表于2019-03-02 13:41 被阅读3次

作者:夫子音

《正蒙》句解第五十

【原文】:

天理一贯,则无意、必、固、我之凿。意、必、固、我,一物存焉,非诚也;四者尽去,则直养而无害矣。

【译注】:

天的道义可以贯穿为一句话,那么必然是无意识的、必然的、坚固的、去掉我的。有意识的、必然的、坚固的、存在我的,那么只要有一种物体存在,就并非发自真诚的内心,四个方面都舍弃掉了,这样就可以涵养心性并且不会遇到危害(真诚心与天性合一,都没有我和意识心,这才是践行中庸之道)。

【原文】:

妄去然后得所止,得所止然后得所养而进于大矣。无所感而起,妄也;感而通,诚也;计度而知,昏也;不思而得,素也。

【译注】:

妄想去除完了之后才能得到静止,如果得到静止那么就会得到涵养心性进而会体悟到天地的大道(去除妄想心,才能得到真理)。没有感应天的道理而生起心想,这就是妄想;如果有相互感应并且能够相互通达,那么这就是由于心的真诚(心里有了想法是自然出现的,并不是想出来的,这才是天性的道);如果总是在计划谋算通过这样而明白天地道理,那么还是昏沉的大脑;如果不用思考就能得到,这就是一种平常心显现的道(思虑过重就会失去这种平常心自然显现的道)。

【原文】:

事豫则立,必有教以先之;尽教之善,必精义以研之。精义入神,然后立斯立,动斯和矣。

【译注】:

事情如果有了计划那么就可以确立,必然是有教育在前面;穷尽教育的善的一面,一定要用精益求精的态度去钻研(教育需要开发真善的一面,需要真诚的态度)。那么精确的含义进入自己的心神当中,这样确立的主张,只要实行就能得到大家通过并且接受(教育的含义就是开发真善,这样的主张能引起共鸣)。

【原文】:

志道则进据者不止矣,依仁则小者可游而不失和矣。

【译注】:

立志于悟道的人就会精进不会停止,有仁爱之心的人虽然官位小,但是他说话的时候总是不失和气(悟道的心永不能停止,保存仁爱总是一团和气之相)。

【原文】:

志学然后可与适道,强礼然后可与立,不惑然后可与权。博文以集义,集义以正经,正经然后一以贯天下之道。

【译注】:

立志于学习之后才可以适合去体悟道的含义,有强大的礼节约束自己那么就可以安身道业,不被假象迷惑那么就可以交付给他权力(学习精进,懂礼仪,不被迷惑就是一个正人君子)。广泛的阅读文章还能了解它们的含义,了解了含义就可以正确的读经,如果能正确的理解经文那么就可以用它来贯通天下的大道(经义不能曲解,需要至诚恳切的心,才能通达天性的道理,流传经义正确无误,才能教化民众成为中正之人)。

相关文章

  • 《正蒙》句解第五十

    作者:夫子音 【原文】: 天理一贯,则无意、必、固、我之凿。意、必、固、我,一物存焉,非诚也;四者尽去,则直养而无...

  • 《正蒙》句解第五十一

    作者:夫子音 【原文】: 将穷理而不顺理,将精义而不徙义,欲资深且习察,吾不知其智也。 【译注】: 要穷尽所有的道...

  • 《正蒙》句解第五十三

    作者:夫子音 【原文】: “为山”“平地”,此仲尼所以惜颜回未至,盖与互乡之进也。 【译注】: 是高山,是平地,这...

  • 《正蒙》句解第五十二

    作者:夫子音 【原文】: “笃信好学”,笃信不好学,不越为善人信士而已。“好德如好色”,好仁为甚矣;见过而内自讼,...

  • 《正蒙》句解第五十四

    作者:夫子音 【原文】: 致曲不贰,则德有定体;体象诚定,则文节著见;一曲致文,则余善兼照;明能兼照,则必将徙义;...

  • 《正蒙》句解第五十五

    作者:夫子音 【原文】: 志常继则罕譬而喻,言易入则微而臧。 【译文】: 心志经常得以延续但是非常罕见,难以比喻,...

  • 《正蒙》句解第五十六

    作者:夫子音 至当篇第九 【原文】: 至当之谓德,百顺之谓福。德者福之基,福者德之致,无入而非百顺,故君子乐得其道...

  • 《正蒙》句解第五十七

    作者:夫子音 【原文】: 浩然无害,则天地合德;照无偏系,则日月合明;天地同流,则四时合序;酬酢不倚,则鬼神合吉凶...

  • 《正蒙》句解第五十九

    作者:夫子音 【原文】: 道远人则不仁。 【译文】: 所宣扬的道德如果离人的认知境界太远了,那么就显得不仁爱了(道...

  • 《正蒙》句解第五十八

    作者:夫子音 【原文】: “正己而不求于人”,不愿乎外之盛者与! 【译文】: 中正自己的言行而不外求于任何人,这样...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正蒙》句解第五十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wzpeu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