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想法成长励志
《正蒙》句解第五十三

《正蒙》句解第五十三

作者: 泮溪秋玉 | 来源:发表于2019-03-02 13:50 被阅读4次

作者:夫子音

《正蒙》句解第五十三

【原文】:

“为山”“平地”,此仲尼所以惜颜回未至,盖与互乡之进也。

【译注】:

是高山,是平地,这是孔子所以感叹颜回走的太早,大概是跟乡亲们交谈时的感触(颜回在孔子的眼里是最贤达的学生)。

【原文】:

学者四失:为人则失多,好高则失寡,不察则易,苦难则止。

【译注】:

读书的人会有四种过失:一是喜欢与人交际就会失去很多学习的时间,二是喜欢名利就会失去原本的清心寡欲,三是不善于观察就会发现事情变动的很快,四是在苦难面前最容易知难而停止不前(这是作为读书人应该警惕的方面)。

【原文】:

学者舍礼义,则饱食终日,无所猷为,与下民一致,所事不踰衣食之间、燕游之乐尔。

【译注】:

读书的人如果放弃了礼仪涵养,那么每天吃饱了无所事事,没有追求,与普通的人没有什么区别,所希求的事情不过是衣食无忧,过着游山玩水的世俗之乐罢了(礼仪和涵养也是一种自然规律,应该了解并且遵循)。

【原文】:

以心求道,正犹以己知人,终不若彼自立彼为不思而得也。

【译注】:

用心去求取大道,就好像是动用心思想要去了解他人一样,最终比不上自己自然的学习,用真诚心不用用心就能得到的真实道理(用心总是在走弯路,只有自然平常之心,才能使自己悟解中正之道)。

【原文】:

考求迹合以免罪戾者,畏罪之人也,故曰“考道以为无失”。

【译注】:

考察希望自己的行为合乎正道以免受到刑罚的人是担心自己会犯罪的人,所以说考察自己的行为是为了没有过失(心正,行为处事便正)。

【原文】:

儒者穷理,故率性可以谓之道。浮图不知穷理而自谓之性,故其说不可推而行。

【译注】:

读书的人穷尽物体的道理,所以说统帅天的本性就可以称为得到了天的道义。学佛的人不知道穷尽物体的道理但是却自认为能够见到万物的本性,所以说他们的学说不可能推行到天下(还是两个角度,用心和气来解释宇宙的真相,佛理永远是超越对待的,它认可气本论但是又超越气本论,直接达到太和的状态,所以说两者思想是相容相通的)。

相关文章

  • 《正蒙》句解第五十三

    作者:夫子音 【原文】: “为山”“平地”,此仲尼所以惜颜回未至,盖与互乡之进也。 【译注】: 是高山,是平地,这...

  • 《正蒙》句解第五

    作者:夫子音 【原文】: 气之聚散于太虚,犹冰凝释于水,知太虚即气,则无无。故圣人语性与天道之极,尽于参伍之神变易...

  • 《正蒙》句解第十三

    作者:夫子音 【原文】: 凡圆转之物,动必有机,既谓之机,则动非自外也。古今谓天左旋,此直至粗之论尔,不考日月出没...

  • 《正蒙》句解第五十

    作者:夫子音 【原文】: 天理一贯,则无意、必、固、我之凿。意、必、固、我,一物存焉,非诚也;四者尽去,则直养而无...

  • 《正蒙》句解第七十三

    作者:夫子音 【原文】: 君子于民,导使为德而禁其为非,不大望于愚者之道与!《礼》谓“道民以言,禁民以行”,斯之谓...

  • 《正蒙》句解第九十三

    作者:夫子音 【原文】: 有无虚实通为一物者,性也;不能为一,非尽性也。饮食男女皆性也,是乌可灭?然则有无皆性也,...

  • 《正蒙》句解第三十三

    作者:夫子音 动物篇第五 【原文】: 动物本诸天,以呼吸为聚散之渐;植物本诸地,以阴阳升降为聚散之渐。物之初生,气...

  • 《正蒙》句解第五十一

    作者:夫子音 【原文】: 将穷理而不顺理,将精义而不徙义,欲资深且习察,吾不知其智也。 【译注】: 要穷尽所有的道...

  • 《正蒙》句解第五十二

    作者:夫子音 【原文】: “笃信好学”,笃信不好学,不越为善人信士而已。“好德如好色”,好仁为甚矣;见过而内自讼,...

  • 《正蒙》句解第五十四

    作者:夫子音 【原文】: 致曲不贰,则德有定体;体象诚定,则文节著见;一曲致文,则余善兼照;明能兼照,则必将徙义;...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正蒙》句解第五十三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pymeu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