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
苏轼: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

苏轼: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

作者: 六步成文 | 来源:发表于2021-10-16 12:10 被阅读0次

    苏轼患了红眼病,医生告诉他不要吃辛辣,不要吃油腻,尤其不能吃肉。“余欲听之,而口不可”,其实我的脑子已经决定听话了,但是我的嘴巴却不听,这可怎么办?

    “我与子为口,彼与子为眼,彼何厚,我何薄?以彼患而废我食,不可。”

    我的嘴巴说:“眼睛是眼睛,嘴巴是嘴巴,他是他,我是我,他患病了,却要惩罚我,还有天理吗?都是亲生的,为什么要厚此薄彼?”

    苏轼觉得嘴巴说得有道理,于是得出结论:继续吃肉。

    吃货之所以是吃货,就是因为你没有任何理由可以阻止他去吃!像苏轼这么可爱的人,像苏轼这么有文化的吃货,如果有一天他说“宁可食无肉”,你能想象当时会是怎样一种情形吗?你能想象当苏轼说出这句话时有多么决绝吗?这简直就是壮士断腕!

    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

    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

    人瘦尚可肥,世俗不可医。

    宁可不吃肉,我的生命中也不能没有竹子,不吃肉人会变瘦,没有竹子就会让人变得庸俗。

    王羲之的儿子王徽之酷爱竹子,有一次借住在朋友家,立即命人来种竹,朋友问其故,王徽之说,何可一日无此君?一天没有竹子,我竟然都没法活。

    古人还说:一日不见如隔三秋。一天见不到我的恋人,我的生命就像枯萎了三年,古人的情感实在纯粹到令六步感动!

    众所周知,苏轼喜欢吃肉,被贬黄州时,一度养成了顿顿吃肉的习惯。乃至到了杭州,修筑苏堤造福于民的时候,杭州百姓为了感谢这位爱吃肉的太守,大量猪肉被源源不断地送往苏宅,苏轼哪里吃得完,于是切成块儿,烧制之后,按照驻地民工的花名册,逐一分发,东坡肉的美名自从在黄州打响之后,再一次霸榜江浙沪。

    跟喜欢吃肉相比,苏轼更加爱竹。

    四川盛产竹子,蜀南竹海更是闻名天下,苏轼从小爱竹、画竹,苏轼说:故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成语“胸有成竹”,便是出自于苏轼。

    画竹的人一般都是一节节的画,一叶叶的堆积,而苏轼却不同,他画竹,往往从地上直升到画幅顶部,苏轼画之前心中已有竹子的完整意象,“执笔熟视,跃然纸上”,拿起笔来,他想画的竹子已经在笔尖飞奔,他只需急速起身跟住,动手作画,一气呵成。

    “急起从之,振笔直遂,以追其所见,如兔起鹘落,稍纵即逝。”

    苏轼画竹的技艺堪比庄子《养生主》中的刨丁解牛,灵感一下子涌出来,就像兔子刚从地上跳起来,鹰隼就从天空飞扑下去,稍一迟疑,机会就会失去。或者心与手不能协调一致,心中有竹但下笔却不熟练,也是枉然。只有做到物我两忘,才能下笔如神。

    由此看来,苏轼画竹已臻化境,苏轼对竹子的喜爱已深入骨髓。

    但是假如猪肉和竹子只能选一个,该当如何?

    苏轼的回答或许是这样的:肉,我所欲也;竹,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兼得,舍猪肉而取竹子也。

    有人说,苏轼真是个方脑壳,非要做啥子选择题,两个都要不就完了吗?直接点一个竹笋炒肉,既有竹子又有肉,完美!

    苏轼就猜到有人会这么说,人瘦尚可肥,世俗不可医,苏轼说,人瘦还可以长胖,但是我看你在吃货的道路上渐行渐远,你已经不可救药了!

    俗,要俗得恰到好处,否则就是俗不可耐。雅,不能雅到云端,太高端的凡尔赛,别人哪受得了啊!

    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论如何,人还是要有点追求的!

    最后,忘了告诉你们,苏轼曾经说孔子是四方脸,后来,四川人民根据他的描述称呼那些能方不能圆,脑筋不拐弯的人为:方脑壳。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苏轼: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wzqbo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