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篇说到神有余和神不足的症状,今天说的是气有余和气不足的症状及治疗方法。
帝曰:气有余不足奈呵?
岐伯曰:气有余则喘咳上气,不足则息利少气。血气未并,五脏安是,皮肤微病,命曰白气微泄。
黄帝问:气有余和气不足会出现什么症状呢?
岐伯说,气有余就会喘咳、上逆,气不足则会呼吸不利、气息短少。如果邪气尚未与气血相并,五脏还处于安定状态时有邪气侵袭,就只是邪气滞留在皮肤而发生的皮肤上的微病,是肺气微泄,病情尚轻,所以叫做“白气微泄”。
帝曰:补泻奈何?
岐伯曰:气有余,则泻其经隧,无伤其经,无出其血,无泄其气。不足,则补其经隧,无出其气。
黄帝问:怎样运用补泻之法进行治疗呢?
岐伯说:气有余的,应当泻其经髓,但不要伤了经脉,不要使之出血,不要使其气泄。气不足的则应补其经髓,但不要使其出气。
帝曰:刺微奈何?
岐伯曰:按摩勿释,出针视之,日故将深之,适人必革,精气自伏,邪气散乱①,无所休息,气泄腠理,真气乃相得。
①“精气”两句:精气贯注于内里,邪气散乱于浅表。
黄帝问:怎样刺微邪呢?
岐伯说:应当先按摩病处,时间要久一些,然后拿出针来给病人看,并假意说我要深刺。但在刚进针时还是改为浅刺,达到病处即可,这样可使病人的精气深注于内,邪气就会散乱在浅表,而无所留止。邪气从腠理外泄了,真气就会通达而恢复正常。
这一表述我信,我亲眼看见中医院名老中医朱老先生就是这样做的,他先摸摸病人患处,这里疼痛的程度怎样,病人会说怎样怎样,然后朱老就说,哦,我晓得了,你看哦,我用长针下去了,但真下针时改为浅针,(病人看不到),病人本身是奔着老先生的名头来的,对老先生从内心就敬佩,加上老先生确实医术高明,往往一针见效,一个疗程就能治愈,对于病程较长的患者,都能有好大的改变。(老先生今年己九十高龄,仍坚持每周三次坐诊,他的经验不是一般人能比得了的。)我有腰椎间盘突出,且时间也拖久了,老先生说,要想完全治愈,这是不可能的,只能是通过针灸达到症状缓解。也确实如此,有时劳累过度发病了,我就去针个三五天,确实症状也就缓解。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