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修养”二字

作者: 流光闲客 | 来源:发表于2018-05-07 15:03 被阅读0次

    首先,什么叫修养?修养来自哪里?从哪里体现?很多人认为修养和学识分不开,一般来说,确实如此,那么为什么修养来自学识,就是我们需要说的。

    第一,什么叫修养?修养是别人看起来的精神。你看,这个人有修养。它是表面的。之后,是什么使得我们的表面与众不同?是修养。修是修正,养是培育。没有主体,你修正什么?没有目标,你培育什么?就像养孩子和教孩子。首先,你得要有孩子。是吧?修养的孩子是什么?心性二者。你有这个主体。你才有的修,有的养。你才知道修正什么,修正成什么样子,才知道养着什么的东西。用道德经的话,叫抱元守一。

    这是修养是实质,心性是中国文化的根本。具备心性为人处事不会乱。因为心性的大体,我们才会知道在这个心性作为根本。哪里可行,哪里不可行。有个标尺,时刻保持适度,保持拿捏,就像一个人的神灵一样。

    比起这,表面的行为规范是肤浅无用的。并不会深刻。它只会在行为习惯的养成上辅助。但你本来就不具备这种心性。你一举一动都觉得痛苦,禁锢。最终你还是因为不自然而放弃行为规范。并且,你真的认为别人觉得具备行为规范就是有修养?错了。因为没有从内而外的气质。


    人会因为社会而三百六十度转,是吧?为什么?因为他从没有从心里信仰过,我应该坚定地行为一套方法成为历世根本。使得品质成为我的代号。他从来没有树立过内心的大树。

    修养,来自对社会忠诚地拷问,这样使人高尚。因为他超脱了社会层面的利益和邪恶,具备更广阔的思维去建立自我。

    心性是不会动摇的体系。修养在心不在人。

    我不想推荐去看鸡汤去履行行为准则。

    我需要很负责地说,你郑重,谨慎地看待修养这个问题。只有你自己重视,你才有践行和成功的可能。

    如何使得你谨慎呢?就是把两个字拆开,使你看见两个字该有的份量。

    传统文化看起来很重要。实际上,有几个人是当做茶余饭后的资本。心里面还是埋怨社会的一套。不然就说人家假清高。当然。有的人确实属于假清高,因为心性未定。真正把中国文化当回事的没几个人。觉得中国文化排的上大用场的更没有几个。

    第二,修养来自哪里?心性。关于第三个问题,修养也是从心性上去体现的。这两个字是绝对的纲领,打死不能丢。是贯穿如一的。

    我也不说什么一套废话,到能用为停止。心性,简单地说,不是讲仁义道德,是孔夫子对社会的看法。我们要讨论。孔夫子为什么会对社会有看法?这个问题,很多人忽视。但其实很重要。很多人觉得,实行儒家太痛苦了。为什么?做不到嘛,为什么做不到,因为没有贯穿精神。他觉得是孔夫子要求的教科书这么写的。属于封建礼制。客观地说,不服从是正常的,时代在变嘛。

    但问题是,为什么人家是圣人,你就不是?为什么人家可以上历史书说出一套你觉是废话的理论还可以成为圣人?这就是伟人和常人的奥秘。心量。一句话,我觉得,社会需要我拯救,我就去拯救社会。这是孔子的精神。

    心性是一套纲领,为什么他觉得有纲领。因为他要做大事。为什么要做大事。因为这个社会他看不下去。心性首先是立志。我觉得,社会有问题,我要改变这个社会。他去找问题,问题出在这里。好了。他就一以贯之的以仁义道德作为根本。这是他的心性。所以说心性有自正的作用。因为,你自己经历过思想世界,自己对社会有看法。你自己对于,自己的言行,就会考虑你的思想世界,对于你的行为作出反思。所以心性的作用是特别大的。

    把立志后看到的问题总结出来看作你所需要做的。你才会重视你的思想,你的社会价值,你可以说。我就是要改变世界的。或者就是帮助别人的。

    你只有自己去重视,你才会从心理去由于这个重视,会把这个心理思想看作宝贝,不舍得放弃。因为就像你建立的城堡一样。所以,你才会心悦诚服地去实行,这样,你就显得真诚,不做作。有了做这种好事的气质。这样,一言一行就看起来有修养。

    修养来自心性。心性的属性是真诚。还来自,思想世界。建立你的思想,你会忠实于自己建立的东西。

    第三,修养体现在社会上,这里是哪里,中国。你想要在中国体现修养,首先要让中国人感受你的修养。所以首先你先要了解中国人。修养的体现,就是修养的社会作用。如何了解中国人,这就是一个大问题了。这些才是带来修养的一部分。

    另外,往大的说,你是世界中的人。所以你也需要了解世界。了解世界上的人。你需要对每个人的,喜怒,作出整理。做出整理之后,你才能做出正确的行为。才能更好的,以你的思想,投射在你的行为,体现你的修养。所以,你需要了解大众的心理。

    你透析人的心理,通达人生百态,才会真诚地觉得人世间纠缠平常如斯。才有可能超脱社会和思想的枷锁,到达高尚之地。高尚之地的思想指导,即使朴素,也毅然具备修养。
    修养二字,特别复杂。但我认为方法论只有几句。通过志向,建立自己对世界的思想,树立自己对于世界不动摇的基本观点。使得自己的思想具备反思的能力以纠正行为。了解人类的心理。体会平庸和高尚的区别。建立属于自己可以为之自豪,奉行的思想体系。

    修养,不需要标准。因为高尚的你会给你自己一套标准。你所需要的是具备充实和相信。

    只有你自己的思想体系才可以树立你真诚的修养。我并不能帮助你什么。我只能告诉你,你需要从什么角度认识世界。

    我必须慎重告诉你,方法论比书单重要。它会告诉你。书单远远不够。修养的真正建立来自你对世界真正拥有不一样的看法。因为你会去架构你的思想,你的思想改变你的行为。修养如此由内而外。

    修养,是一套行为准则。但使人称之为修养,却是耐人寻味的。修养是一种魅力,这种魅力来自于真诚,真诚的品行是经过他对于人类,历史,世界最深刻的思考。深刻到使自我之所以为自我。

    魅力是什么?隐约。敦厚而无涯,难见真性。

    修养的内在准备是如此的。中国文化的修养是自觉的。修养的体系自己建立的,修养的自正是自己审察的。

    修养从表现上是一套行为准则。每一个人的行为都受到两方面制约,一个是家庭教育,自我思想造就的修养。而这种修养由于耳濡目染,日久功深,可以说,对我们造成很大影响。可以说是性格决定命运了。这个方面有两个部分。家庭教养,自觉的修养。

    当然,每一个人的修养和教养都不同,甚至有虚伪,低劣,奸诈等区别。但社会却是统一步调的,就像一个染缸,怀着一个目标进入,捞一些东西出来。在功利和目标上,社会的步调是一致的。步调是一致的,人品却不一致。那么,为了保证社会整体的步调一致,自然而然,就出现各个方面,各个阶层对于步调一致性出现的各个的默认的明示的规矩或脏的规矩。也就是社会礼节和服务于功利的礼节。当然,功利性礼节是不必要的,比如送礼,潜规则等等。取决于一个人的品性。这也是常说的,没有过规矩,不成方圆。

    社会上也是存在高尚的人,他们知道社会的一致性,但他们是超越于利益缠绕,以正直走过。这是另一回事。

    社会礼节比如,西装打领,握手礼节,诸如此类,在某某场合上就像运用技能一样,会特别注意技巧。但社会对不注意技巧,也就是失态的人会报以舆论非议,甚至谴责。

    不可否认,许多人在礼节的学习中,改变了很多,他们适应了技能,并成为自己性格中理所当然的部分。那么,这些礼节就从一定层次从表面或者内在提升一个人的修养。

    但,你回到家里还会西装打领,用法国宫廷礼仪吗?不会。步入社会之后,我们学习了这种礼仪,时刻注意着,僵硬,倔强,不适应,变扭。因为,这些机械礼仪和我们步入社会之前自带的修养多多少少冲突,甚至可以说,是两套完全不同的路子。这套社会礼仪是强制的,但真正的修养,长久以来的素养却自然地流露,体现出一个人真正的素质。

    之所以强调中国文化的自觉式修养,是因为习惯和家庭教育,自我思想才真正决定一个人的层次。表面的行为准则并不能代表一个人的真正修养。可能上一刻你会觉得一个人有修养,再过一段时间,就觉得他很没修养。中国有句话,日久见人心。这就很说明,中国式修养的重要性。

    如果一定要说,修养是可以体现出来的,那就是遇到社会之后。一个正直的君子,为了内心的理想,与世界周旋,最终处处正当,道德地达成目标。所彰显出来的对事物的处理方式的描述。诸如圆通,厚道,稳当,举止得体,大方。等等。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论“修养”二字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wztvr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