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开始我以为物料编码是分为大类、小类,然后加上各种维度。
大类、小类就是1对N的关系,这个需要专业知识进行分类,不过结构上是树形结果,不是一个根,有多个根。并且大类的差别比较大,毕竟现在是物质极大丰富的年代。
同时,大类小类也会建议体现在具体的物料编码上。
当然,这里不仅仅可以是两级,也可以是多级。
至于这个多种维度概念,来自于大数据的多维建模,实际的维度包括供应商、仓库、采购员等很多不同的角度。维度自身也存在连续数值、枚举型文本或者数值不同类型。
维度由于众多,就不在物料编码上体现。
另外我发现,除了物料自身的属性带来的维度外,还有很多从用户角度的维度定义(不同的分类),例如给不同的分公司(所属分公司),重要性定义(ABC),是否是备件(是否)等等,这类属性其实已经在不同公司之间不在通用了。
后来我又发现,在分级中,最后一个级别下,总是还有多个属性,并且由于最后一级的具体实物不同,所具有的属性也不相同。
例如
一级:电子元件类
二级:元件类
三级:包括贴片电阻、插件电阻
虽然【贴片电阻】【插件电阻】都是第三级(也就是最后一次),但是由于客观的物料存在着独有的特征,所以对【贴片电阻】有着【独特属性】,例如
1、阻值
2、乘积(Q)
3、功率
但是对于【插件电阻】来说,却有其他几个【独特属性】
1、温度系数
2、误差
3、封装方式
并且,在以上【独特属性】中,对每个属性,也具有自己的【属性取值范围说明】,例如
【乘积(Q)】101、102、1023、104、105、106、108
【功率】1/20W、1/16W、1/10W、1/8W、1/4W、1/3W、1/2W、3/4W、1W、2W、不指定
综上,在物料分类上,具有以下形态
【一级分类】【二级分类】【三级分类】【独特属性】【属性取值范围说明】
其中【一级分类】【二级分类】【三级分类】是企业根据业界规范提前做好的,最终是对于一种【物料基础类型】,进行分组归类
对于一种【物料基础类型】,需要制造商提供【独特属性】一级【属性取值范围说明】
从维度建模建模看,却有些古怪
image.png 也就是由于【物料基础类型】的【独特属性】不具有通用性,所以不能用维度建模来,对于维度建模来说,职能覆盖通用的维护,例如【用户自定义维度】中的不同的分公司(所属分公司),重要性定义(ABC),是否是备件(是否) image.pn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