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时候发现自己费劲周折跟别人说明一件事情,别人却总是摆着一脸冷漠,要不就是各种误解令人崩溃,多少谈话最后沦为争吵?实际上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没有意识到一件事情,你们沟通前双方拥有的信息量是不对等的,就像一个老师跟初中生教高中知识,当然是用初中生的知识水平能接受的方式,可为什么跟他人说的时候却屡屡犯错?
"我们自以为他们能听懂。"
沟通的效率原来处理过一些家长和孩子之间矛盾的案例,它们有一个共同点,压根不给另一方好好说话的机会。孩子怎么想的都不知道就一通道理狂轰乱炸,"为你好,你怎么不领情呢?""高考啊,你就不能忍忍吗?"
"是,你轻松,你站着不腰疼。"
这句话往往被家长理解为"哎哟,你懒还有理了?"
我不在此赘述接下来的后果了,肯定是由人生问题转变成人身问题。如果家长改个口,"你是怎么想的呢?"把家长的架子放下,你才发现对孩子的盲点多得令人发指。
如果你知道孩子因为被班主任批评了一顿,被同学坑了一次,还会一回家就责备你回家怎么这么晚?
孩子不跟我说我也很绝望啊。
沟通的效率你们的提问姿势在孩子面前跟上图一样,不管你说什么,反正最后结果是一样的,长久以来,他们索性不说了。
"善良就行了,对错是别人的事情。"
一厢情愿的善良很难取得效果,因为孩子掌握的关于你的信息量也是少的可怜的,他们压根不明白你家长在工作中的压力,养家糊口的压力,还要忍受社会中的各种奇葩,回家了怎么可能会好语气呢?结果你们没有好好的说过一次话。
不让他们体验,不让他们吃点苦头,任何教训都是仅存于字面意义,很经典的例子,不被火烧能知道烫吗?双方的场景互换,便能较为容易设身处地的思考。
更为重要的是,尊重。尊重永远是双方的,可孩子不知道尊重为何物,很简单,你显示出无礼的一面,让他觉察到尊重的存在,然后再去尊重他,你才会收到最善意的回复。
任何孩子刚来这个世界的时候都是一块完美的宝石,后来呢?
不要让表面的创口贴迷惑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