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第二章心理发展及个别差异

第二章心理发展及个别差异

作者: 筱秋_4176 | 来源:发表于2018-07-18 22:27 被阅读0次

一。单项选择题

1,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或心理发展水平对新的学习的适应性,称为学习准备。(解析:学习准备,又可称为学习的准备状态或学习的准备性,指的是学习者在从事新的学习时,,其身心发展水平,对新的学习的适合性,即学生在学习新知识,那些促进或妨碍学习的个人生理、心理发展的水平和特点。)

2,儿童对形状形成正确知觉的关键期是四岁。(解析:2岁是儿童口头言语发展的关键期,三岁左右是培养儿童独立生活能力的关键期,四岁是形状知觉形成的关键期。)

3,小学时期,学生以直观动作思维为主,中学时抽象思维发展较快,这体现了学生发展的阶段性。(解析:在心理发展的过程中,当某些代表新特征的量及累积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取代旧特征,而处于主导地位,表现为阶段性的间断现象,小学和中学学生的思维发展存在差异,就体现了心理发展的阶段性。)

4,个体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表现为搜集或综合信息与知识,运用逻辑规律,缩小解答范围,直至找到唯一正确的答案的认知方式是辐合型。(解析:题干所描述的是辐合型认知方式的典型特征。)

5,小明现在十岁,正处于埃里克森人格发展阶段理论的哪个时期?勤奋感对自卑感。(解析: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理论认为,6-11岁的儿童处在勤奋感对自卑感的阶段。)

6,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前运算阶段的儿童的思维,表现出早期的信号功能。(解析:前运算阶段的儿童的思维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八个方面,①早期的信号功能,②自我中心性(中心化),③不可逆运算,④不能够推断事实,⑤泛灵论,⑥不合逻辑的推理,⑦不能理顺整体和部分的关系,⑧认知活动具有具体性,还不能进行抽象的思维运算)

7,口头语言发展的关键时期是两岁。(解析:略)

8,皮亚杰把儿童的认知发展分成四个阶段,具有自我中心性的儿童的年龄大致为2-7岁。(解析:自我中心性是前运算阶段后期的主要特征,主要表现为,不能设想他人所处的情景,常以自己的经验为中心,从自己的角度出发来观察和理解世界,前运算阶段的年龄为2-7岁)

9,心理学家研究发现,不论民族、国家、地区,儿童获得语言过程的顺序具有一致性,这说明儿童的心理发展具有普遍性特点。(解析略)

10,小东原来认为空气没有重量,经老师实验演示,他认识到自己错了,改变了自己的观点,晓东的这一认识变化过程属于顺应。(解析:顺应是指当有机体不能利用原有图式接受和解释新刺激时,其认知结构发生改变,来适应刺激的影响)

11,最容易给学生在校学习带来不利影响的认知方式是冲动性。(解析:冲动型认知风格的学生,虽然认知问题的速度快,但错误率高)

12,人格是指决定个体外显行为和内隐行为,并使其与他人行为有稳定区别的综合心理特征。(解析:人格是构成一个人思想、情感及行为的特有模式,这个独特模式包含了一个人区别于他人的稳定而统一的心理品质,即人格是决定个体的外显行为和内隐行为,并使其与他人行为有稳定区别的综合心理特征)

13,一般而言,低常儿童指智力低于70的。(智力低常儿童是指智力发展明显低于同龄儿童平均水平,并有适应性行为障碍的儿童,又称智力落后儿童。一般认为IQ低于70为智力落后,他们在人口中大约占2.7%)

14,皮亚杰认为,心理发展既不是起源于先天的成熟,也不是起源于后天的经验,而是起源于主体的动作。(解析:皮亚杰的理论核心是“认识发生论”,皮亚杰认为人的知识来源于动作,动作是感知的源泉和思维的基础)

15,智力的个体差异性并不体现在各民族的差异上。(解析:智力的个体差异主要体现在智力类型差异,智力发展水平的差异,智力表现早晚的差异等方面。智力的群体差异是指不同群体之间的智力差异,包括智力的性别差异,年龄差异,种族差异等)

16,按照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理论,人们工作能力和学习能力的形成,开始于勤奋感。(解析:在6-11岁这个年龄阶段,多数儿童已进入学校,此阶段的发展任务是培养勤奋感,人们工作能力和学习能力的形成,开始于此)

17,下列不属于人格特点的是易变性。(解析:人格的特征有独特性,稳定性,整合性(统合性),功能性和社会性)

18,学生不愿听取父母的意见,却又希望从父母那里得到精神上的理解,这一现象体现了其心理的反抗性和依赖性。(解析:学生不愿听取父母的意见,表明学生有独立反抗的意识,不愿任何事情都听父母的安排,又希望从父母那里得到精神上的理解,说明学生的心理是半成熟半幼稚的,在精神上还有依赖性,家长需要鼓励和给予学生建议,而不是情感上的否定)

19,去过几次小朋友的家,就能画出具体的路线来,认知发展到具体运算阶段的儿童能达到这种程度。(解析:在发展中处于具体运算阶段的儿童能够去中心化并能逆向运算,因此守恒能力迅速发展。比如,八岁左右的儿童,去过几次小朋友的家,就能够画出具体的路线图来,而五六岁的儿童则无法做到)

20,根据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理论,个体开始考虑“我是谁”,是在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的阶段。(解析:根据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理论,自我同一性是指个体组织自己的动机,能力,信仰,及活动经验,而形成的有关自我的一致性形象,个体开始考虑“我是谁”就在该阶段)

21,社会自我基本成熟的时间是在少年期。(解析:社会自我到少年期基本成熟)

22,在全体人口中智力呈何种分布状态?(正态分布)。(解析:研究表明,人们的智力水平呈正态分布,又称常态分布)

23,有的学生平时益受暗示,喜欢跟着老师的思路走,喜欢和同学一起讨论问题,这类学生的认知方式是场依存型。(解析:场依存型的学生,对客观事物的判断,常以外部线索为依据,其态度和自我认知易受周围环境或背景(尤其是权威人士的影响)往往不易独立的对事物作出判断,而是人云亦云,从他人处获得标准,行为常以社会为定向,社会敏感性强,爱好社交活动)

24,发生认识论,研究人的认知发展,主要解决人的智慧是运用何种机制,经历什么过程,怎样从低级水平过渡到高级水平的问题。(解析:皮亚杰的理论核心是“发生认识论”,发生认识论研究人的认识发展,主要解决人的智慧是运用何种机制,经历什么过程,怎样从低级水平过渡到高级水平的问题)

25,人格特质说起源于20世纪40年代的美国,他的主要代表人物是美国心理学家奥尔波特和卡特尔(解析:人格特质说起源于20世纪40年代的美国,主要有奥尔波特的人格特质理论和卡特尔的人格特质理论)

26,某学生智力年龄为11,实际年龄为10,该生属于智力正常儿童(解析:斯坦福-比纳量表用智商代表智力水平,它所反映的是智龄和实足年龄的关系,智商IQ=智龄(MC)÷实龄(CA)×100,由此可知,该生智商为110处于正常水平)

27,场独立型学习者,一般偏爱的学科是数学(解析:场独立者偏向理科课程,因此答案选b项)

28,皮亚杰认为,个体适应环境的方式是同化和顺应(解析:皮亚杰认为,儿童心理发展的实质和原因就是主体通过动作完成对客体的适应,适应的本质在于取得机体与环境的平衡。适应分为两种不同的类型:顺应和同化)

29,小学阶段的学生一般来说是处于人生发展的童年期(解析:童年期又称学龄初期,是个体一生发展的基础时期,也是生长发育最旺盛,变化最快,可塑性最强,接受教育最佳的时期,这一时期处于小学阶段)

30,小说中的重要人物通常都具有鲜明的特点,以至于提到这些特点,我们一下子就会想到这些人物,从人格特质的角度出发,这些特点属于这些人物的首要特质。(解析:首要特质是,一个人最典型、最具有概括性的特质,它影响一个人的各方面的行为。小说中最重要人物鲜明特点就是该人物的首要特质)

二,多项选择题

1,下列关于认知风格表述都是正确的。

a,场独立型的人,比场依存型的人更多的利用来自身体内部的线索。b,认知风格主要影响学生的学习方式。c,区分冲动型和沉思型的标准是反应时间和准确率。d,认知风格没有优劣之分。e,赫尔曼.威特金将认知方式分为场独立型和场依存性。

2,下列哪些例子证实了心理发展具有顺序性?

a,儿童的思维发展,从动作到表象再到抽象。b,儿童先会叫爸爸妈妈后分清什么是男女。c儿童的道德发展经历:前习俗水平,习俗水平,后习俗水平几个阶段。(解析:①学校总是要到中学才教物理、化学,这表明心理发展具有阶段性。②个体不同系统在发展速度上的不同,这表明心理发展的不平衡性)

3,自我意识包括,自我认识,自我监控,自我体验。(解析:自我意识是个体对自己以及自己与周围事物的关系的意识。一般认为自我意识包括三种成分,①自我认识,②自我体验,③自我监控)

4,场独立型的学生,①善于抽象思维,②对于自然科学知识更感兴趣,③依据内在标准加工信息。(解析:场独立型的学生,对客观事物的判断,常以自己的内部线索(经验,价值观)为依据,不易受到周围环境因素的影响和干扰,倾向于对事物的独立判断;行为常是非社会定向的,社会敏感性差,不善于社交,关心抽象的概念和理论,喜欢独处)

5,在下列选项中,在心理发展阶段中,属于青年初期的年龄是,十六十七十八岁。(解析:青年初期(14、15—17、18岁)又称学龄晚期,相当于高中时期,是个体在生理上,心理上和社会性上向成人接近的时期)

6,心理发展的不平衡性体现在,a,个体不同系统在发展速度上的不同,b,个体不同系统在发展的起止时间上的不同,c个体不同系统在到达成熟时期上的不同,e,同一机能特性,在发展的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发展速率。(解析:心理的发展可以因进行的速度,到达的时间和最终达到的高度,而表现出多样化的发展模式。一方面表现出个体不同系统在发展的速度,发展的起止时间与到达成熟时期的不同进程;另一方面也表现出同一机能特性在发展的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发展速率,这是心理发展的不平衡性)

7,青年初期心理发展的特征是:a智力接近成熟,抽象逻辑思维已从“经验型”向“理论型”转化,出现了辩证思维,b,道德感,理智感和美感都有了深刻的发展,c,形成了理智的自我意识,d,对未来充满理想,但有时也会出现于生活相脱节的幻想。(解析略)

8,以下属于学生间认知方式差异的是:场独立型与场依存型,沉思型与冲动型,辐合型与发散型。(解析:略)

9,儿童前运算阶段的思维特征,主要有:a,以为外界的一切事物都是有生命的,b,以自我为中心,c,认知活动具有相对具体性,d,思维存在不可逆性。(解析:前运算阶段的特点:①早期的信号功能,②自我中心性(中心化),③不可逆运算,④不能够推断事实,⑤泛灵论,⑥不合逻辑的推理,⑦不能理顺整体和部分的关系,⑧认知活动具有具体性,还不能进行抽象的思维运算)

10,个体自我意识发展经历的过程有:生理自我,社会自我,心理自我。(解析略)

三,填空题

1,学生生理发育的第二高峰期是少年期(学龄中期)。

2,在幼儿期,如果父母对儿童的问题感到不耐烦,或者嘲笑儿童的活动,儿童会产生内疚感。

3,在弗洛伊德看来人格成分中,本我遵循的是快乐原则。

4,遗传是个体心理发展的前提和基础。

5,皮亚杰认为,适应的本质在于取得机体与环境的平衡。

6,场依存型认知方式的学生,容易表现得缺乏主见,总是附和其他同学的意见。

7,在社会环境中,教育是对儿童心理发展起主导作用的因素。

8,个体主观能动性,是个体心理发展的内在动力。

9,小明在解决问题时,采取宽视野的方式,同时考虑多种假设,并兼顾到解决问题的各种可能性,这属于同时性认知风格。

10,个人的思维沿着许多不同的方向发展,最终产生多种可能答案的认知方式是发散型。

11,奥地利生态学家劳伦兹在发现幼禽的印刻印象时提出了关键期的概念。

12,儿童在画画时,习惯在太阳或月亮上画笑脸,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这体现了儿童泛灵论的认知发展特点。

四,判断题。

1,埃里克森认为,2-3岁的儿童应该发展的任务是培养自主感,4-5岁的儿童是培养主动性。

2,心理发展就是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

3,男女智力的总体水平大致相等,但男性智力分布的离散程度比女性大。

4,根据维果斯基的观点,教学必须要考虑学生已经达到了的水平,而且任何教学都必须跟着眼于学生的已有水平。

5,个体自我意识的发展,经历了从生理自我到社会自我,再到心理自我的过程,生理自我是自我意识最原始的形态。

6,学生在能力上的差异,主要不是发展水平的差距,而是类型的差异。(解析:大多数学生的能力,发展水平及智商大致相同,但能力的类型有差异)

7,智力不影响学习是否发生,它主要影响学习的速度,数量和巩固程度。

8,幼儿期是指3-6、7岁,又称学龄前期。

9,学习准备不仅会影响新学习的成功,而且也会影响学习的效率。

10,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理论属于精神分析的理论。(解析:埃里克森的学说是在弗洛伊德自我心理学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属于精神分析的理论)

11,形式运算阶段,是儿童思维发展趋于成熟的阶段,它是逐渐出现的,而不是一次全部出现的,所以并不是所有初中生都达到了形式运算阶段。

12,与同伴群体的交往使儿童能够进行人际关系和交流的探索,并发展人际敏感性,奠定儿童今后社会交往的基础,促进儿童的社会化和人格的发展。一方面,同伴群体是儿童学习社会行为的强化物,另一方面同伴群体又为儿童的社会化和人格发展提供社会模式或榜样,随着年龄的增长,同伴的影响越来越强,在某种程度上甚至超过父母的影响。

五,名词解释

1,客体永久性:客体永久性即知道某人或某物,虽然现在看不见,但仍然是存在的。

2,顺应:顺应是指当有机体不能利用原有图式接受或解释新刺激时,其认知结构发生改变,来适应新刺激的影响。

3,自我认识:自我认识是指个体对自己的心理特点、人格特征、能力及自身社会价值的自我了解与自我评价。

4,认知方式:认知方式也称认知风格,是指人们在认知活动中所偏爱的信息加工方式。

5,自我同一性:自我同一性是指个体组织自己的动机、能力、信仰及活动经验而形成的有关自我的一致性形象。

六,辨析题

1,性格不仅决定学习是否发生,而且影响学生的学习方式。

(1)这种说法是不正确的。(2)性格虽然不会决定学习是否发生,但它却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方式,性格也可作为动力因素影响学习的速度和质量。性格的个别差异会影响学生对学习内容的选择,还会影响学生的社会性学习和个体社会化。

2,认知方式是指个人所偏爱使用的信息加工方式,认知方式有好坏之分。

(1)这种说法是不正确的,(2)认知方式,也称认知风格,是指人们在认知活动中所偏爱的信息加工方式。它是一种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存在着很大的个体差异。认知方式,没有优劣、好坏之分,只是表现为学生对信息加工方式的某种偏爱,主要影响学生的学习方式。

3,少年期的学生处在“危险期”。

(1)这种说法是正确的。(2)少年期又称学龄中期,大致相当于初中阶段,是个体从童年期向青年期过渡的时期,具有半成熟、半幼稚的特点。在这一时期,学生处于生理发育的第二个高峰期。整个少年期充满独立性和依赖性、自觉性和幼稚性错综的矛盾。这一时期也被称为“心理断乳期”或“危险期”。进入少年期,学生个性结构的主要变化在于自我意识有了质的飞跃。这个时期突出的表现为一种强烈的独立倾向,他们极力相争得在社会生活中独立自主的地位。他们对自己往往估计过高,事事想自己做主,把自己的见解看成是评价客观事物的标准,对周围成人的话都不轻易相信。身体状态的剧变、内心世界的发现、自我意识的觉醒、独立精神的加强是少年期表现出的总体性阶段特征。

4,维果斯基认为个体的发展是从个体化到社会化的过程。

(1)这种说法是不正确的。(2)维果斯基强调,人的思维与智力是在活动中发展起来的,是借助于语言等符号系统不断内化的结果。内化是促使认知发展的主要机制,所谓内化是指个体将外在的事物或他人的心智运作转变成自己内在的表征。语言在内化过程起重要作用,认知发展遵循“社会语言——自我语言——内部语言”的路线,维果斯基把语言看成是认知发展的工具,认知能力随语言这种心理工具的成熟而成熟,而语言的发展则是在社会文化环境中实现的,换言之,维果斯基认为个体的发展是从社会化到个体化的过程。

5,小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趋势,在各个年级都是相同的。

(1)这种说法是不正确的。(2)小学阶段,儿童的自我意识处于客观化时期,是获得社会自我的时期。小学生的自我意识随着年龄的增长从低水平向高水平发展,但发展不是均速的,而是既有快速上升期,又有平衡发展的时期。①小学一年级到三年级发展的速度较快,尤其是小学1-2年级之间发展的速度格外迅速,是主要发展期。这可能是因为学校的教育加强了对自己的认识,如学习成绩的高低、教师的评定、同伴的接纳等,使儿童从不同角度对自己有了新意识。②小学3-5年级期间,自我意识发展相对平稳,年级间无显著差异。③小学五年级至六年级自我意识的发展又出现加速现象,是自我意识发展的第二个上升期。

七,简答题

1,简述学生性格差异的教育意义。

(1)性格虽然不会决定学习是否发生,但它却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方式。性格也可作为动力因素影响学习的速度和质量。性格的个别差异又会影响学生对学习内容的选择,而且还会影响学生的社会性学习和个体社会化。(2)为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学校教育应更重视情感因素的作用,使教育内容的选择和组织更好地适应学生的性格差异。

2,简述“教学应走在发展的前面”的含义及其意义。

(1)在维果斯基看来,教学的可能性由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决定,“教学应该走在发展的前面”,这里面有两层含义:①教学在发展中起主导作用。它决定着儿童的发展,决定着发展的内容、水平、速度及智力活动的特点。②教学创造着最近发展区。教学应适应学生的现有水平,但更重要的是要发挥教学对发展的主导作用。(2)它的提出说明了儿童发展的可能性,其意义在于:指导教育者不应只看到儿童今天已达到的发展水平,还应看到仍处于形成的状态,正在发展的过程。所以,维果斯基强调教学不能只适应发展的现有水平,还应适应最近发展区,从而走在发展的前面,最终跨越“最近发展区”而达到新的发展水平。因此教学的最佳效果产生于“最近发展区”。

3,简述影响人格形成与发展的因素。

(1)生物遗传因素。(2)社会因素。①家庭教养方式,②学校教育,③同辈群体,④个人主观因素。

4,简述学生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

(1)连续性与阶段性,(2)定向性与顺序性,(3)不平衡性,(4)差异性。

5,简述学生认知差异的教育意义。

(1)创设适应学生认知差异的教学组织形式。为了适应学生的智力差异,我们常常采用的教学组织形式包括:分校、分班、班内分组(同质分组)、复试教学、升留级、跳级、开设特长班和课外兴趣班等。(2)采用适应认知差异的教学方式,努力使教学方式个别化。掌握学习、个别指导教学法和个人化教学系统就是其中的三种教学方式。(3)运用适应认知差异的教学手段。当前直接应用于教学的现代技术设备主要有计算机辅助教学、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电视及录像设备、电声设备、光学投影设备、教学机器)等。

6,简述学生智力发展差异的主要表现。

(1)智力的个体差异。①智力类型的差异。智力类型差异是指构成智力的各种因素存在质的差异,主要表现在知觉、记忆、想象、思维的类型和品质方面。②智力发展水平的差异。智力发展水平的差异(即一般能力的差异),指的是个体之间或个体内部智力水平高低不同的程度。③智力表现早晚的差异。各种智力不仅在质或量的方面表现出明显的差异,而且智力表现的早晚也存在着明显的差异。(2)智力的群体差异。智力的群体差异是指不同群体之间的智力差异,包括智力的性别差异,年龄差异,种族差异等。

7,简述个体自我意识发展的阶段。

个体自我意识的发展经历了从生理自我到社会自我再到心理自我的过程。

(1)生理自我(自我中心期),生理自我是自我意识最原始的形态,生理自我在三岁左右基本成熟。(2)社会自我(客观化时期),儿童在三岁以后自我意识的发展,进入社会自我阶段。社会自我到少年期基本成熟。(3)心理自我(主观自我时期),心理自我是在青春期开始发展和形成的。

八,论述题(答案要点)

1,试述中小学生心理发展的阶段特征。

(1)童年期。童年期,又称学龄初期,是个体一生发展的基础时期,也是生长发育最旺盛,变化最快,可塑性最强,接受教育最佳的时期。学习开始成为儿童的主导活动,思维开始从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过渡到抽象逻辑思维为主,但其抽象逻辑思维仍需以具体形象为支柱。儿童的自我意识增强,对自我有了一定评价。

(2)少年期。少年期大致相当于初中阶段,是个体从童年期向青年期过渡的时期,具有半成熟、半幼稚的特点。这一时期也被称为“心理断乳期”或“危险期”。抽象思维已占主导地位,并出现反省思维,但抽象思维在一定程度上仍要以具体形象为支柱。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也有所发展,但仍带有不少片面性和主观性,他们也开始关心自己和别人的内心世界,同龄人之间的交往和认同大大增强,社会高级情感迅速发展。

(3)青年初期,青年初期相当于高中时期,是个体在生理上、心理上和社会性上向成人接近的时期。这一时期,智力接近成熟,抽象逻辑思维由“经验型”向“理论型”转化,开始出现辩证思维,与人生观相联系的情感占主要地位,道德感、理智感和美感,有了深刻的发展。

2,试述维果斯基的心理发展理论。

(1)“文化-历史”发展理论的基本观点①维果斯基强调社会文化在认知发展中的作用。他区分了两种心理机能:作为动物进化结果的低级心理机能;作为历史发展结果的高级心理机能,即以系统为中介的心理机能。高级心理机能是人类所特有的,它使得人类心理的本质上区别于动物。由低级机能向高级机能转化的发展有四个表现:随意机能不断发展;抽象-概括机能的提高;各种心理机能之间的关系不断变化、重组,形成间接的、以符号为中介的心理结构;心理活动的个性化。②维果斯基强调,人的思维与智力是在活动中发展起来的,是借助于语言等符号系统不断内化的结果。

(2)心理发展的实质与“内化说”。维果斯基提出心理发展的实质是在环境和教育的影响下,个体在低级心理机能的基础上逐渐向高级心理机能转化的过程。他认为,发展大部分得益于由外向内,即个,通过内化,从情境中汲取知识,获得发展。内化说是维果斯基心理发展观的核心思想。

(3)最近发展区的概念。维果斯基认为,儿童有两种发展水平:一是儿童的现有水平,即由一定的已经完成的发展系统所形成的儿童心理机能的发展水平;二是可能达到的发展水平。这两种水平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也就是说,最近发展区是儿童在有指导的情况下,借助成人的帮助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与独自解决问题所达到的水平之间的差异,实际上是两个邻近发展阶段间的过渡状态。

(4)“教学应走在发展的前面”包含的两层含义。①教学在发展中起主导作用,②教学创造着最近发展区。

(5)适时辅导学生是教学的必由之路——教学支架的应用。为促进教学发展,维果斯基认为教师可采用教学支架,进行支架式教学,即在学生试图解决超出当前知识水平的问题时给予支持和指导,帮助其顺利通过最近发展区,使之最终能够独立完成任务。支架式教学可采用的方式有:①把学生要学习的内容分割成许多便于掌握的片段,②向学生示范要掌握的技能,③提供有提示的练习等

3,试述皮亚杰关于儿童认知发展的阶段理论。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将个体的认知发展分为四个阶段: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形式运算阶段。

(1)感知运动阶段的特点,①感觉和动作的分化,②客体永久性的形成,③问题解决能力开始得到发展,④延迟模仿的产生。

(2)前运算阶段的特点,①早期的信号功能,②自我中心性(中心化),③不可逆运算,④不能够推断事实,⑤泛灵论,⑥不合逻辑的推理,⑦不能理顺整体和部分的关系,⑧认知活动具有具体性,还不能进行抽象的思维运算。

(3)具体运算阶段的特点,①去自我中心性(去中心化),②可逆性,③守恒,④分类,⑤序列化。

(4)形式运算阶段的特点,①命题之间的关系,②假设-演绎推理,③类比推理,④抽象逻辑思维,⑤可逆与补偿,⑥反思能力,⑦思维的灵活性,⑧形式运算思维的逐渐发展。

4,试述中小学生心理发展的教育含义。

(1)教育必须以一定的心理发展特点为依据。①结合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注意学生心理发展的个体差异。②注意学生的学习准备状态。③抓住关键期。

(2)教育对心理发展起主导作用,有研究者指出,教育对发展具有主导作用,具体表现在。:①学生心理的发展依赖于教育提出的要求和方向。②教育能够促进学生的心理发展。③教育可以加速或延缓学生心理发展的进程。④教育能够使心理发展的可能性转化为现实。

九,案例分析(答案要点)

1,小琪今年上小学三年级,她是一个活泼开朗的小姑娘。她最喜欢的课程是数学,数学课上,她反应很快,喜欢尝试用新方法来解决问题。老师提问时,她总是抢先回答,但也常常答错。

(1)小琪属于何种认知风格?

答:小琪反应快,喜欢尝试新方法,但错误率高,属于冲动型认知风格。

(2)基于小琪的认知风格,你认为应如何选择适合她的教育方法?

答:冲动型的学生在解决认知任务时,总是急于给出问题的答案,而不习惯对解决问题的各种可能性进行全面思考。虽然解决问题的速度快,但错误率高。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让小琪想好了再回答,面对问题多思考,提高准确性。另外帮他具体分析、比较材料的构成成分,通过多次训练来克服冲动行为。

2,以下是一个14岁男孩的日记摘录,试分析日记中体现出的青少年的生理心理发展特点。

大人们常说“少年不识愁滋味”,其实他们并不了解我们。

不到两年我长高了,吃得多了,有了自己的主见,再也不是“小小少年”,但是在父母眼里,我仍然还是个孩子,逛公园,逛商店或外出散步,妈妈还是像过去一样拉着我的手,生怕我会走丢似的。要是被同学看见了,真是丢死人了!更让我苦恼的是,妈妈总是事无巨细都管着我,每天骑车上学,妈妈总是不断的唠叨:“马路上多加小心。”晚上做完作业,刚打开电视,想看看体育新闻,妈妈又会问:“做完作业了吗?早点休息,明天一大早还得上学呢!”运动鞋想买阿迪达斯的,妈妈却非要买耐克的……

走进教室我总觉得有几十双眼睛在盯着我,跟女同学打个招呼会感到脸红心跳;一次考试取得好成绩会欣喜若狂,一次小考考砸了会垂头丧气;为了一个小问题会与同学争的面红耳赤;当答不出老师的提问时,又会觉得羞愧难当……

在同学的眼中,我帅吗?在老师和同学的心目中,我是一个好学生吗……尽管有这么多烦恼,父母却浑然不知,有时候想和他们交流,但又总觉得有些难以启齿。真不知道该向谁诉说。仔细观察班上其他同学,虽然他们表面上显得若无其事,但似乎都与我有同样的问题,困惑和迷茫……

(1)自我意识的发展。①自我评价的发展:自我评价的独立性增强,表现在有主见、注重同学和老师的评价;自我评价更加全面,从关注生理的自我(身高、外貌)向心理的自我转变(关注自己的烦恼、感受),更多关注自己的内心世界。②自我体验的发展,成人感显著增强,感到自己已经长大成人,希望独立于父母,产生反抗心理;心理上出现闭锁性,很多事情难以启齿,无从倾诉,自我体验更复杂深刻。(2)情绪情感的特征。①两极性,如强烈、狂暴与温和、平静共存,从日记中的许多情绪描述,如“欣喜若狂、垂头丧气”等可以看出;②内向性和表现性共存,从“难以启齿”和希望倾诉之间的矛盾可以看出。

3,今年秋季开学后不久,类似学校通知新生家长为孩子做“智力测验”的事件就时有发生。家住学校附近的一位刘女士反映:她和丈夫常年在外工作,他们的女儿一直是由外祖父母管,由于女儿没有上过托儿所和幼儿园,就直接进入小学学习了,所以入学后对学校的生活一时难以适应。再加上女儿生性文静,这下就更不愿意和同学交往了,班主任老师见她整日闷生不响,就对家长说:“我看你女儿脑子不灵活,有些傻,你最好带他去做一次测试”

班主任的说法正确吗?请用影响人心理发展的主要因素进行理论分析。

(1)为人师者,下次结论是一种不负责任的草率行为。

(2)影响人心理发展的主要因素有:生物遗传因素、社会因素和个人主观因素。案例中的小女孩主要是因为家庭教养方式的关系,本身性格比较内向,加上环境不熟悉,教师如果仅凭孩子,“整日闷声不响”就断定孩子傻,完全不科学。

(3)通过“智力测验”并不能完全断定一个人的智慧,还需要一定的医学鉴定。作为教师或学校,想以此判断孩子智商的优劣,是不科学的,毕竟教育在人的发展中具有主导作用。教育学、心理学的实验证明,人的智力是呈正态分布的,智障儿童和天才儿童都是极少数,大多数人的智力属于中等水平,由于智力的发展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班主任老师毫无科学根据的说法是错误的,而且还可能对孩子心理的发展造成伤害。

相关文章

  • 第二章心理发展及个别差异

    一。单项选择题 1,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或心理发展水平对新的学习的适应性,称为学习准备。(解析:学习准备,又可称为学...

  • 儿童曼陀罗书摘③第二章荣格

    第二章 儿童心理发展及治疗观 荣格和诺伊曼的理论作为早期的理论深刻影响后期的儿童发展及治疗观点;福德汉姆和亚考毕作...

  • 教心 第二章笔记

    第二章 心理发展与教育 心理发展及其规律 心理发展的内涵 认知发展的一般规律 人格发展的一般规律 心理发展与教育的...

  • 生涯发展理论

    第一节 基本概念 个别差异(individual differences)与个别发展(individual ...

  • 对号入座

    今天看到“学生的个别差异”一节儿,脑海中盘旋着不少的熟悉面孔,来了个对号入座。 学生的个别差异,心理学上看包括认知...

  • 5

    今日阅读任务 :第二章:儿童心理学及青少年心理学的进展(36-44页) 金句 : 机体成熟并不是运算发展中唯一要紧...

  • 14309

    尊重幼儿的个别差异 正确的儿童观指出,儿童的发展具有差异性。首先儿童的发展有性别的差异。每周...

  • 不要忘了我们曾经是小孩

    看完《儿童曼陀罗绘画分析理论与实践》第二章儿童心理发展及治疗观,《小王子》那句经典:“所有的大人都曾经是小孩,虽然...

  • 齐芯 | 学习感悟:《心理学与社会发展及心理咨询文化修养》

    齐芯 | 学习感悟:《心理学与社会发展及心理咨询文化修养》 国庆假期在孙时进教授《心理学与社会发展及心理咨询文化修...

  • 教育心理学今日学习份额2——教育心理学之父桑代克

    他用了十年的时间将代表著作《教育心理学》扩展成三卷本 《人的本性》《学习心理》《工作疲劳,个别差异及其原因》 理论...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第二章心理发展及个别差异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xafap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