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个人知识体系管理
知识管理的13条法则

知识管理的13条法则

作者: 王泽熙 | 来源:发表于2019-02-21 21:44 被阅读25次

整理的具体步骤是:

1. 删除和精简信息

你需要定期对信息进行精简,每隔一周或者一月都行。在精简的时候,你会发现,90%的内容都可以被直接删除。
剩下的10%文章,你要把先它们大卸八块,取其精华——一篇2000字文章,可能只有200字值得保留,剩下得统统删除。
第二步,根据主题和话题,将信息重新整合。假如原有5篇文章,每篇都在2000字以上,都与“快速了解一个行业”这个话题相关,经过此番整理,可能就变成了一篇1000字的文章。

注意

1. 一次只做一件事

最后,建议大家可以开始养成「搜索」的习惯,建立这个习惯之后,又能大量节省你的时间了。


1. 一步到位找到。
不需要每次找内容都按照目录一点点去找,或者记住文件夹的目录路径。


2. 减少整理的时间。
因为你是直接通过搜索找到的,而不是通过多层目录,反而越多层次的目录反而越难让人找到,这就是减少了胜利的时间。

3.知识重用。

平常多写,而且内容多样化,遇到别人想让你推荐某个书或某部电影时,你可以向他推荐你写过的某一篇文章,这样极大的增加了你的工作效率。

4.方法论是动态的,会根据个人的情况进化

  个人知识管理方法论的关键在于其有效性,所以在不断的进化过程中,一些无效的行为会识别出来进行剪除
在Evernote里面有一个"待读"列表,我会逐渐把里面的文章消化掉;电子书要读的,我会放在Kindle里面.

05.输入过水

  读技术类的书的时候,我都会预测一下,这本书要是我写,我会怎样注水凑字数;开始阅读的时候,就会比较有意识的把注水的部分略过.

比如:讲Redis的书注水的方式就是大篇幅讲如何安装,没节操点就把安装输出也打印出来,然后罗列一堆命令,逐一解释;

讲大数据的书,就先大篇幅讲大数据发展现状,前景,展望... 在图书信息组织上,这种信息无可厚非,逻辑上是说的通的,但,这是你想从书中得到的吗?

06.榨取每一次输入的价值

    我把每一次的输入都当做"线索";买到一本好书的时候我会把这个作者其它的作品也看一下;搜索到一个资料的时候,我会关注一下这个网站,如果是平台就注册一下;如果是Blog就订阅一下RSS,就看看这个博客的主人还关注了哪些人;如果是中文作者,看看他们有没有豆瓣ID,你认可的人读过的书,可能是一个非常好的阅读线索.

07.自己的错误是最好的输入

  我曾经开玩笑说"小时候把错误较多试卷盖住的孩子,长大后会习惯性Catch所有异常而不处理";自己犯的错误是最佳的输入,这要么是知识盲点,要么是思维缺陷,相比那些已经做得很好的事情,这些错误才真正包含让你更强的信息量.面对错误的那种挫败感和后悔情绪是于事无补的,无任何建设性,"

08多种视角

      从多个视角来观察事物,可以获得更深的印象更好的理解,如果只有一种视角来观察事物,那么看待事物的肯定是片面的;学习同样一种知识也需要多个角度,如果只是一种角度,那最后脱离了这种视角就无法解决问题了;比如,我们熟记TCP/IP相关的各种资料,却不知道在现实中这些参数对应的问题和现象是什么,那么这就是典型的一种维度缺失,只适合用来考试而不是自己掌握的技能;
多种视角实际上是对书本知识的突破,因为书本上通常只提供一两种视角的解读,从多个视角去分析解构知识,能够获得"自己的看法".换句话说,在从多个视角去理解一个知识的时候,实际上完成了知识的内化过程.如果只用一种方式了解一个事物,那你就没有真正理解它.
如何找到多个视角呢?这里有一个工具就是"提问";比如我们现在遇到一个新的东西:Redis,在了解了基本的情况之后,我们可以提出一堆问题:

10可复用视角(思考模型)

同一类事物,我们提出的问题往往是类似的,这些对同一类事物可复用的视角,可以固化下来作为一种思考模型,省得每一次都从头开始想起了,在不断使用过程中思考模型也不断的调整优化;

11系统化

  系统化,实际上就是建立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不再孤立,把它融入你的知识体系,说句矫情的话就是"不让一滴水蒸发最好的方法就是把它放入大海".系统化的知识是不容易遗忘的,即使忘掉了,也可以顺藤摸瓜把相关的东西全拎出来;如何做到系统化呢?这里我常用的工具是

[1]"画图"

[2]"讲故事"

    画图,有两种方式;一种是直接用纸笔画图,纸笔没有什么讲究,随便写,随便画;一种是思维导图工具,思维导图工具用了好多年,在还没有接触过电脑的时候我就开始用思维导图,这也是让我接触电脑后最为惊喜的软件.知识长时间不用必然存在遗忘,不必纠结,我们能做就是留下足够的"线索"或者说是索引,需要的时候有足够的线索唤醒就OK,图形化的内容由于直观简洁且都是按照自己的思路整理出来的,再次进入真的很快.今年在项目中再次用到Storm的时候,我找到了当时的思维导图和笔记,有种热数据瞬间加载的感觉,非常棒.
  讲故事,这也是常用的一个方法,王朔在<致女儿书>里面就是用讲故事的方式把人类进化史和自己家族的历史讲了一遍,也有文章用某种语言设计过程中的趣事八卦串联起来语言的演变过程,这些都是把枯燥的知识有趣化,孤立的知识系统化的好方法.<苏菲的世界> <上帝掷骰子吗?>都是这方面的典范;

12重点? 知识深度和广度

当我们走出校园,开始在工作中使用掌握的知识的时候,还有重点吗?
只要影响你解决问题的都是重点.

13.关闭朋友圈,去和真正的朋友交流

可能是我对朋友圈有偏见,我对朋友圈的看法就是:你的生活关我什么事?

我始终认为,刷朋友圈是一个持续而深入浪费时间和毒害脑回路的方式,降低鉴赏水准,弱化智商,在偷窥别人打造出来的生活“秀”的虚假幻象中,把对生活和价值的认知拉低到盲目攀比、无端艳羡或嫉妒的怪圈中。


当然,做微商的另议。

建议

先完成1-2遍阅读,再做笔记。

《实用性阅读指南》这本书里,把用在社会学和经济学中的“二八原则”,用到了阅读上。作者大岩俊之认为,一本书20%的内容是重要的,其余80%尽管是多数,却是次要的。

在日本享有“笔记本作家”之称的奥野宣之,他最擅长做通过“结构化阅读法”,来管理读书过程,分享给大家。

1). 通读:
有意思的地方折页
2). 重读:
折页地方再读一遍,如果还是吸引人,再次折页
3). 标记:
两次都折页的地方再读一遍,如果还是吸引人,划线
4). 笔记:
划线的地方再读一遍,筛选是否写入笔记本
5). 温习:
重读笔记,有新思考的话补充在同一页

相关文章

  • 思维

    人生管理 时间管理 目标管理 精力管理 健康管理 知识管理 情绪管理 人脉管理:社交和沟通 吸引力法则如何构建 弱...

  • 【超级个体】第22周 知识怎么管?

    22-1 用知识管理两步半法则,发展专业领导力 ①知识管理的本质应该就是——收集和整理知识,有效率的产出结果,解决...

  • 复盘《超级个体:帮你成为职场高手》Day7

    用知识管理两步半法则,发展专业领导力 知识管理的本质应该就是——收集和整理知识,有效率的产出结果,解决问题。 如果...

  • 企业管理有十律

    管理的这十律主要就是帮助组织中的经理人解决实际问题的管理学知识。这十条法则其实很重要,所以也称管理的黄金法则。 做...

  • 《超级个体》如何让知识变现

    22-1用知识管理两步半法则,发展专业领导力 知识管理的本质是收集和整理知识,有效率的产出结果,解决问题。 要区分...

  • 知识管理的13条法则

    整理的具体步骤是: 1. 删除和精简信息 你需要定期对信息进行精简,每隔一周或者一月都行。在精简的时候,你会发现,...

  • 古典——超级个体

    知识管理 一:两步半法则22-1。 收集整理(获取)知识——提取整合知识——产出结果(解决问题)、形象化呈现知识。...

  • 小心知识管理这些坑

    古典专栏《22-1 用知识管理两步半法则,发展专业领导力》读后反思 一、笔记 今天的主题是“知识管理”,这是一个每...

  • 别再犹豫了,赶紧把时间管理和知识管理做起来吧(知识管理篇)

    在学习知识管理之前,我们同样要按照西蒙斯涅克黄金圈法则去做。 1.我们为什么要学习知识管理? 我们身处一个信息爆炸...

  • 测试工程师必备技能整理

    一、通用技能 1业务相关 业务需求知识 业务管理流程 行业现状和发展方向 2管理相关 1)时间管理(四象限法则) ...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知识管理的13条法则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xahjy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