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好家有男娃,所以安利了一下《养育男孩》。作者史蒂夫·比达尔夫,是墨尔本的一位心理学教授,这本书写于1998年,但至今读来仍是很有收获的。

而今的父母都有读过不少育儿书籍,我也一样,比如《正面管教》,《如何说孩子才会听》之类流行的书籍,都有拜读过。而《养育男孩》不一样的地方则在于专注的介绍了男孩的不一样的地方,身体的不一样引发的表现不一样。这个专注的视角让我们发现了男孩的不一样,理解了他们的一些行为,也引发了一些特有的思考。
家有娃儿,父母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迎接各种各样的挑战。有男孩,就更是了,都说男孩子调皮捣蛋。在家里,家里就会传来乒乒乓乓他翻箱倒柜的声音,在学校,打架的,推人的,聊天说话,被老师投诉的,往往就是男同学,你看你看,人家女同学做得多好,字写得好,上课认真,下课还不捣乱。
那么读一读《养育男孩》,则可能会释然很多。作为父母,或者老师,只有我们真正的了解孩子,才能正确合理的去理解去引导他们。是的,我们看到了男孩子女孩子的不同表现,那么我们需要探究其背后的原因。
文中,介绍了男孩成长的三个阶段:
(1)第一阶段是从0~6岁,这个年龄段的男孩是属于母亲的。这里,他们还是婴儿,性别差异并不显著也并不重要。在这几年里, 父母 要做的就是让孩子在爱的氛围中成长,和他玩耍沟通,享受这最初的难得的亲密时光。
(2)第二阶段是6~13岁。在这个阶段,男孩感受到来自内心世界的召唤,开始尝试着成为男人。他舞枪弄棒,大声吼叫。这时候,男孩在感兴趣和偏爱的活动方面越来越像父亲。所以这个阶段,父亲的角色越来越重要,是爸爸对孩子产生影响的时期。需要爸爸更多的陪伴和参与,和他运动玩耍,陪他散步聊天,讲童年说故事,在嬉笑玩闹中去引导孩子形成善良的品行,培养他们的竞争意识,并教给他们这方面的技能。
(3)第三阶段是14岁到成年。这是一个让很多父母心惊胆战的青春叛逆期。在这个阶段,男孩需要完成从幼稚到成熟男人的转变。
这个阶段的男孩,身体内部发生显著变化,睾丸激素大幅增加,所以他们变得好辩、焦躁、喜怒无常。这个年龄段的男孩往往 会让大人头疼失望,而他们也对大人感到失望。
在这个阶段,男孩如果要顺利完成从幼稚到成熟的转变,需要成熟男人的引导。这引导者往往不是父母,而是其他的成熟男人,可以是朋友也可以是老师,是的, 这个阶段的男孩会叛逆父母,却愿意倾听其他成熟男人的意见。所以这个阶段,父母需要为男孩慎重的去选择好这个引导者,让引导者去引领男孩顺利地成为一个正直成熟的人。
这三个阶段很清晰,作为父母我们可以对号入座。
那么,男孩和女孩比到底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了?为什么男孩总喜欢争吵打架?这就需要了解男孩的激素和他们的成长。
男孩在不同年龄段会分泌出不一样的睾丸激素。而睾丸激素会使男孩精力旺盛,使得他们狂躁,也会对大脑产生影响,使男孩更关心等级差别,对竞争更感兴趣。
想一想,你可能在学校发现,队伍里,男孩子在那里你推我我挤你,为谁要站前面而面红耳刺。操场上,一群小男生在那里疯狂奔跑,心里默念:要第一,要跑第一!好似迎着红布去的小牛们。
那么怎么才能让爱竞争的男孩们“老实”下来,关键在于组织结构。在没有明确组织结构的情况下,他们会动用武力来明确强弱次序。而如果可以提供完善明确的组织结构,那么男孩们就能安静下来了。故,在有男孩待着的地方,我们需要让男孩们明确如下三件事: 1.谁负责。 2.规则是什么。 3. 规则能否能到公正执行。
如此,你大可就不必担心乱成一团了。
在学校你可能还会发现一个现象,男同学更善于数学思维、逻辑推理,而女同学在语言方面则更有优势。这是男孩和女孩在大脑结构上的差别。
经研究,由于男孩的大脑皮质的生长速度较之女孩更慢,导致男孩胼胝体的体积要小于女孩胼胝体的体积,也就是说男孩大脑的左右半球的联系要少于女孩的,同时大脑左半球的发展也要落后一些。所以,当遇到需要左脑思考或者左右脑同时参与的事情,男孩往往表现得要难一些,比如语言学习。
所以现在很多人建议男孩要比女孩晚一年入学,其实是为了让他们能在同一起跑线上。
我们了解了男孩身体结构的不同,各个阶段的特点。了解了,才有发言权,才能更好的引导相处。
每一个父母都想做得最好,但看到孩子有释放不完的精力,有阅读的障碍的时候,焦虑解决不了问题。我们要知道男孩体内有旺盛的睾丸激素,所以需要给他找到合适的释放精力的事情,运动也好,劳动也罢,如此之后,才能让他安安静静的如你愿的去写作业。
愿家有男孩的父母们,安然!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