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研究表明,宝宝夜醒后父母的回应至关重要!

研究表明,宝宝夜醒后父母的回应至关重要!

作者: 王石云月 | 来源:发表于2018-02-14 08:02 被阅读0次

    导读

    无论是成人还是婴儿,我们认为都无法绝对意义上的一觉睡到天亮,在夜间都会短暂觉醒。我们成人会以自己都难以察觉的速度,迅速地检查周遭环境,确保一切正常,然后接着睡。如果出现异样,则会进入清醒状态。这种行为和能力,是贯穿在我们基因中的本能。

    那么宝宝们更会受到影响,当宝宝把“入睡”与一些“条件”(Sleep Associations诸如吃奶,摇晃,抱哄等)联系起来时,他们夜醒后便期待复刻这些睡前场景。对于宝宝来说,夜醒之后再入睡这件事则变得复杂起来。

    先来看一张图

    我们可看出:

    第一种情况最棒:

    睡前场景没变化,宝宝有能力自己睡回去,那可以预期宝宝在夜醒后将顺利的睡回去。

    第二种情况:

    宝宝有自己入睡的能力,但睡前场景发生了变化,那宝宝可能可以自己睡回去。实际操作中,宝宝有能力自己入睡的情况下,并不需要“吃奶,摇晃,抱哄”等方法帮其入睡,所以睡前场景并不容易发生变化。因此,这种情况只出现于宝宝可以自己入睡,但家长有意或无意的不察觉,非要通过“吃奶,摇晃,抱哄”等方式帮其入睡,反而使得宝宝夜醒时睡眠场景发生了变化,好心帮了倒忙。这种情况看似奇葩,但在生活中比比皆是。

    第三种和第四种情况:

    宝宝如果没有自己入睡的能力,那么无论睡眠场景是否变化,宝宝夜醒后必哭。

    这种逻辑上的推理,在临床上找到了很好的佐证:那些具有自我安抚能力比没有在我安抚能力的宝宝在夜觉的总时长上多45分钟,而在夜间最长的一觉则多出1小时。这些具有自我安抚能力的宝宝夜间也会醒来,只是他们很少会哭喊着寻求父母的帮助(Anders et al., 1992; Goodlin-Jones et al. ,2001)

    所有的睡眠训练方法几乎都将教会宝宝自我入睡作为目标。这使人们不禁要问:是否所有的孩子都会最终“学会”自我安抚?如何帮宝宝学会“自我安抚”?

    作为父母,我们本能地认为宝宝哭泣时安抚宝宝是我们的责任。从温暖的子宫来到这个世界,对于宝宝来说,需要面对和适应的是一个全新且陌生的环境。我们在最初的几个月抱着宝宝,给他裹襁褓,摇晃、嘘拍、喂奶,不希望看到他的一点儿眼泪。

    随着月龄的增长,宝宝不像新生儿阶段那么难哄了,哭的也少了,其中一部分宝宝学会了自我安抚的技巧,甚至学会自己入睡。但是为什么有些宝宝可以,有些宝宝不行呢?

    美国内华达大学Melissa Burnham教授和加州大学Davis分校的Thomas Anders教授对80个宝宝的睡眠做了一项跟踪调查(Burnham et al., 2002)。以此来研究宝宝夜醒之后自我安抚的情况,下面就让我们仔细了解一下这项调查带给我们的答案:

    他们分别在宝宝1个月、6个月、9个月、12个月的时候,每次用摄像机记录连续2晚宝宝的睡眠状况。这80个宝宝全部睡小床,有的宝宝自己睡一间房,有的宝宝在父母房间睡。

    摄像记录显示,所有的宝宝都会在夜间醒来(有的甚至是数次)。有一些宝宝可以不依靠父母的帮助自己睡回去——我们称这些宝宝为“自我安抚宝宝”。研究者好奇于,究竟是哪些因素使得一些宝宝在12个月的时候变成了“自我安抚宝宝”,而另一些则不能。

    他们发现:

    (1)随着“自我安抚宝宝”的月龄增长,他们在夜间被抱着哄的时间明显减少。

    (2)在“自我安抚宝宝”3个月的时候,他们的家长通常在处理他们的夜醒时会等待更长的时间。换句话说,这些“自我安抚宝宝”的家长不会在宝宝的第一声哭泣后就立马安抚宝宝,而即便他们去安抚宝宝,也不会花太长的时间。

    (3)“自我安抚宝宝”在12个月的时候,他们更多地处在深睡眠阶段。另外,在这项研究中60%的宝宝显示出随着月龄增长,自我安抚能力的增长。

    然而,令我感到惊讶的是,另外40%的宝宝随着月龄的增长,自我安抚的能力反而更弱,他们通常在熟睡后才被放在小床上,他们越大却越不愿意睡小床。随着他们发育的逐渐成熟,他们也在逐渐失去自我安抚的能力。

    随后,研究者再次对同样的80个宝宝进行了跟踪研究。他们发现:那些在12个月月龄还不能自我安抚入睡的宝宝,在他们2岁时依然不会自我入睡,在4岁时每晚还要至少醒来一次。并且,他们在2-4岁时,每晚还会有一些时间是与父母在大床同睡的。(Gaylor et al., 2005)

    可以看出,这项研究指明了婴幼儿自我安抚能力和家长回应度之间存在相关关系(虽然可能不是因果关系)。

    然而,其他一些研究(Mindell et al., 2006)发现:当父母被教会了一些鼓励宝宝学会自我入睡的基本要点(例如清醒时放床,在宝宝夜醒时等几分钟再回应等),他们的宝宝会睡得更久且醒得更少。这些家长在夜里被宝宝的哭声吵醒后,第一时间不是冲向宝宝去安抚,而是仍然躺在床上,先观察几分钟,内心中可能想着“听起来宝宝不像是饿了,如果给他点儿时间,没准能自己睡回去”(这里所说的给宝宝点时间,在研究中被记录下来的一般也就3分钟左右),这种家长的延迟回应给了宝宝自己尝试自我安抚的机会。

    逐渐地,她会发展出自己的一套自我安慰的方法,从而在夜间醒来的时候可以不许需要爸妈的帮助而睡回去。相比较,其他一些家长属于“过度回应派”。他们在宝宝刚发出一点声音,或者开始翻身时就开始安抚,宝宝完全没有任何机会练习自我安抚。如果宝宝长期遭受“过度回应”,那么本来在3个月就具备一定自我安抚能力的宝宝,因为长期没有锻炼巩固的机会,可能会逐渐丧失这种能力。

    总的来说,父母在夜间如何回应宝宝的哭闹很大程度上形塑了宝宝的睡眠习惯以及他们对于夜间安抚的需求。

     

    最后,熊丸子妈妈要跟大家分享一些她关于宝宝夜醒后问题的经验:

    无论是我在查阅关于婴幼儿自我安抚的文献,还是我自己帮众多妈妈解决宝宝睡眠问题的过程,都使我相信,给予足够的锻炼机会,任何宝宝都可以拥有自我安抚能力,从而自我入睡。

    这种能力的培养可以从3个月大开始,越早越好。在我们家,每一天我通过生活点滴给熊丸子锻炼这种技能,在他哭时忍住自己想要冲过去帮助他的心情,我想帮助他明白:是什么让他感到不满意或不舒服,并且给他机会自己化解这些情绪并自我安慰,同时我也会让他知道如果他需要我帮助,我就在这里。我相信,这种对他自我安抚能力的锻炼,提升了他的安全感,也提升了他和我之前的亲密关系。也正是有这个自我安抚能力的基础,熊丸子建立了非常规律的作息和健康的睡眠习惯。

    记住,请从自我安抚开始,相信他,给他自由,让TA尝试从“自己入睡”这件小事开始掌握情绪,解决问题。这才是真实的世界,这才是完整的人生。

    ——END——

    本文为原创文章,任何商业机构、媒体(含自媒体)、网络等平台在转发时请联系好睡宝,没有取得授权而刊登的任何媒体,我们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研究表明,宝宝夜醒后父母的回应至关重要!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xaost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