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尔菲说:“一个没有目标的人就像航海家在广阔无垠的海洋中漂泊,永远无法抵达任何港口。”
那身为父母,那我们如何为孩子设定目标呢?
作为父母,我们也许相信自己的职责之一就是为孩子设定一个目标。我们认定为孩子设定一个高期望值是我们的责任,因为这样他们就能学会为自己设立较高的标准。我们认为,孩子的潜力一旦被激活,就会生发出无限的奋斗动力
当我们提供所有的帮助,而孩子却举步维艰时,我们就会追问原因。那一刻。我们往往不会从自身出发找寻答案,而是会加紧催迫孩子。我们认为孩子表现不佳是由于我们鞭策不利,于是我们会让他们参加更多的补习班,为他们请家教,送他们去做治疗。
其实,如果孩子很早就接受了家长的灌输——成为律师、医生、科学家就会产生一种过度的自身缺失感,如果标杆树得太高,孩子当然会感到自己是个小矮人。
父母没有意识到,他们一旦为孩子设定了教育、情感、事业的轨迹,也就限制了孩子的发展模式。而孩子有能力自己开创一片天地,那是我们想象力不曾达到的境界,正如我们无法为当演员的苗子提供医科生的支持,我们也无法规定孩子的结婚年龄。
虽然有些“聪明”的家长会将自己的专制垄断美化为“引导”,但依然难掩言行背后的企图,孩子不是傻瓜,他们知道我们的意图,哪怕我们什么都没说。我们嘴上也许会说:“追逐你自己的梦想吧。”但孩子明白,我们实际上说的是:“追逐我的梦想吧!”
的确,对孩子“撒手不管”,会让我们感到害怕,也许我们认为这种置身事外的方式会对孩子有害,其实恰恰相反。
不过我们确实可以在以下几方面为孩子设定目标:
让孩子发出真实的心声,
让孩子每天同我们真诚对话,
让孩子参与服务他人的行动,
让孩子每天都沉静安详,
让孩子展现想象力、创造力和心灵世界,
让孩子善待自己与他人,
让孩子快乐的学习,
让孩子坦率地表达情感,
让孩子保持一种好奇与开放的状态。
与其为孩子设定目标,让他们变成我们理想中的人,还不如设定目标让他们体现自己的本真,让他们相信自己天生的价值与能力。以此为基础,他们会确立其优秀与否的标准,这个标准能反映出他们内心最精彩的状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