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飞利浦照明大中华CFO
二十余年财务老枪,既做过500强外企高管,也能在大型民企落地实践;既在乙方四大搞过审计,也善于在甲方企业用数字讲述商业故事。在现在这个浮躁的社会里,他在一家企业深耕了15年,一直做到财务最高负责人。
职业选择与跳槽
洪老爷:在我们职业生涯里,很少有人做一个职业做一辈子,我们会面临很多不同的诱惑,你有没有碰到过比较难的职业选择?
Jeff:记得我有过一段职业低谷。当初我离开欧莱雅前,已经做到会计经理,对公司财务已经有了很多实操方面的经验。后来我就去了另一家五百强公司,西门子下属的一家合资公司,做副总裁助理。这个位置不是一个纯财务的角色,我支持的副总裁管财务部加售后和市场部,所以我当时觉得可以有很多机会接触非财务的工作。
这是一家中外合资企业,大家如果有合资企业的经验,多多少少会了解合资企业里面非常复杂的股东关系和人际关系。我一进去,就知道我很难把自己融入到这复杂的关系中。所以我考虑,要么我就在这复杂的环境里混下去吧,因为公司组织也很大,混下去绝对没问题。但我知道在这样的环境里我很难真正学到东西,真正去贡献什么东西,纯粹去混太没意义。那时我29岁,应该找个好的环境利于成长,所以,哪怕我才做了三个月,哪怕我还没找到下一份工作,我就毅然提出辞职,这是我职业生涯中最短最困难的一段。
有人问我,没有找到工作就走好吗?我觉得这反而给我更宽裕的时间去找新工作,因为找工作也是件相当花功夫的事。我也不想在那里混几个月等慢慢找到工作再走,而且在找工作过程中又不断地请假,这不是我做事的风格。还有人和我谈的时候也提到说,你这么快离开,下一家公司会不会觉得你是因为做的不好所以三个月就离开了。但我那时候真的没有考虑那么多,我觉得那是一个对的决定那我就跟随我心里的决定。
还有个故事。我当时在飞利浦大家电分部做财务总监,那时飞利浦集团有个财务总监的位置空下来,而且那时集团的CFO是我在飞利浦内部的导师,他也对我比较了解,就问我愿不愿意到集团去做财务总监。这在内部是个升职,我也是比较倾向去接受这个职位的。当我和事业部总经理提出的时候, 他并没有阻拦我,但是他跟我做了一番分析。
他说你在我的品牌事业部做过了很多不同的岗位,但你还没有做过事业部某个产品线的总监,你愿不愿意去尝试一下那份工作?那份工作会让你将来的职业生涯更加丰满,经验更扎实而全面。所以那时确实是比较难的选择,马上我就可以升职到集团的位置了,但有可能等我到了集团再回来做产品线的机会就没有了。
人的职业路径往往是这样,当你到了一个高的位置再往回就比较难了, 所以我当时想,我还是需要把我的财务经历背景丰富一下,把基础打得扎实一些,所以我就去了飞利浦手机中国区财务总监的角色。
我和我团队同事也谈职业生涯也这么说,一旦有机会把财务最基层的工作都做过,会对你将来往上走打下很好的基础,因为你一旦到了上面想再做下面的基础工作那就已经失去了机会了,所以不要太过于一时追求经理,总监的头衔。这种职位在很多情况下是不可比的,不同公司给同样的工作内容的头衔可能是完全不一样的,没有必要受这些东西的影响,应该把扎实的东西学好做好。
这个故事还有后续,即两年以后集团财务总监的职位又空出来了,大家很自然的又想到我,于是我顺理成章的去了那个岗位。再回头看,那个岗位其实很不好做,很多人只干了很短时间,因为集团的角色关系更加复杂,需要极好的沟通和协调能力,特别是需要对品牌下面各个部门有所了解。
我在事业部多呆的两年,这时候给了我回报,对事业部的业务的熟悉帮助了我在集团总监的位置上更好的履行我的职责,后来我做了四年半,是过去二十年在这个岗位上做的时间最长的一个。
洪老爷:现在市场上普遍年轻人频繁换工作。你作为一个管理者,怎么看待相对频繁的跳槽经历呢?
Jeff:我觉得一个员工在工作岗位上如果能够真正干出成绩, 至少需要2-3年时间。如果太频繁跳槽, 第一不能将工作的精髓领悟到, 第二对这个岗位的贡献也没有能发挥出来。
因为你要去适应一份新的工作,首先前面半年是学习和了解的过程,然后真正工作发挥需要1到2年的时间。 如果太频繁的跳槽对个人和岗位都没有太多的好处。
对于个人,如果太过于频繁跳槽,会对工作没有扎实了解,基础不稳。而对于岗位,就像曲线一样,刚刚到了一个上升期,因为人员的交接变化,质量又会下来,影响团队表现。
洪老爷:你说得有道理,但站在员工的角度说,跳槽可能有很多因素。比如这个工作不是我喜欢的,比如老板我不喜欢等等。
Jeff:你刚说的这个状况还是取决于员工如何评估。可能他觉得老板不行,岗位不行,但是还是要回过头来看, 他是否能在这个岗位上做到他该有的成绩来。
你刚才说到老板不行,我有一个领悟。 你在工作中会慢慢发现,你的老板不一定样样事情都比你出色,但你不能因为老板没有比你出色的方面就觉得老板不行,更多的要看他比你出色的地方。我觉得和老板不应该拿你的长处和他的短处比,而应该看他的长处决定哪些方面值得你学习和借鉴。
我不会推荐员工一两年就跳槽,也基本不会考虑类似的员工。一个企业也是希望员工有一定的忠诚度的,他在企业的时间长度一方面表现了忠诚度,另一方面也表现出他对工作想干好的心态。
洪老爷:并不是所有人一毕业就能进好的公司,好的开始,很多年轻人开始会进入比较小的公司, 或者不是很规范的公司,不是那么“根正苗红”的成长起来, 所以频繁跳槽寻找机会,是否这样的员工你就不会请?
Jeff:我先分享个例子。以前在飞利浦有一个员工,当初他是大学毕业作为管理培训生招进来的,毕业于国内名牌大学,在面试过程中表现得非常出色。他进来后在飞利浦内部几乎每一年换一个岗位,我且不说他换岗位是自己主动要求换还是他老板安排的。虽然经过了3到4年的时间, 他已经做到了经理的岗位,但是他做到经理岗位后,我从很多同事那里了解到,他在这个岗位上的表现并不像大家想象的那么好。
我们私下也有很多沟通,确实发现他在本来应该打基础的阶段太频繁的换工作岗位,刚刚了解工作的皮毛又换新的岗位,等他做到经理级要带团队的时候我们发现,他对下面人工作的了解程度,对工作质量的控制,对身体力行的员工辅导,表现的都相对比较弱。我从这个案例上也确认了我的想法。初入职场的人最起码要有3年的稳定期。
当然一个初涉职场的年轻人如果他进了一个不规范的公司, 我的建议是该换还是要及时地去换一个好的平台。否则确实会耽误他后续发展。你去判断一个公司好不好,规不规范, 不是主观去看,我希望是客观一点的,因为再好的公司也不是没有瑕疵的。
我记得我以前离开欧莱雅时,我们意大利总经理说一个员工加入一个企业,他希望是一段婚姻, 婚姻是需要用心维护的,而不应该看到不好就草率的终结和公司的关系。应该客观评估。我判断公司更多的好不好是看公司诚不诚信。如果公司存在诚信问题,从上面领导到下面员工都存在诚信问题,无论他给的福利,待遇等再怎么好, 都不是长远的。
管理者选拔
洪老爷:你会根据什么标准选拔下属?他们要满足什么样的条件?
Jeff:从财务角度讲,我会第一看他的专业能力,同等专业能力下我会看他工作意愿,责任心如何,或者看他将来发展潜力如何。我和员工每年专业评估时也会沟通, 为什么他会变成财务经理, 初级财务总监,为什么你会是分析师?其实每个人都要给自己一个清晰的定位。
有些人胜在沟通能力强,总体思维能力强,有些人在沟通方面比较弱,但是在专业方面会非常深,非常专,所以这些人会成为某一行业的专家,而沟通能力强的会成为管理者,应该是因人而异,所以我会看个人的潜力和个性。
潜力我着重从分派给他任务看他是否能很好的体现出来。比如我当初在飞利浦的时候,我有一个下属,刚刚进入公司,也是从会计事务所来的背景。我给了他一个相对比较复杂的项目,对整体运营效率进行分析,而且是跨部门的,结合这个要拿出解决方案,同时针对这个解决方案先要试点。
通过这个项目我发现他能够在很短的时间内做角色切换,从审计到财务,而且他在和其他部门沟通中非常顺畅,包括他数据分析的专业能力,我觉得他能够做到财务上的管理者。事实也证明,现在他是公司内某个品牌的财务总监。
洪老爷:很多公司都会有你说的两条职业路径。如果走管理路径,除了你刚才提到的沟通,还会通过哪些方面你来判断这个人有管理者的潜质?
Jeff:有潜力我会从几个方面看:第一,他是否会关注市场,第二他是否会激励或者团结到周边的同事,第三,能否做出结果甚至能超过期待。
比如关注市场, 我以前有个下属是做分析师的。一般来说分析师的工作是比较常规的,每个月分析各种财务指标。比如应收,费用率,毛率,库存周转天数等等,这个下属刚做了这个岗位不久,几个月以后他跑来问我,从数据看我们的表现都非常不错,都达到目标了,和历史比都有进步,但是我不知道和其他公司比到底如何或者和同行业竞争对手对比。
我肯定了这是个很好的想法,后来他通过自己的一些途径结合公开的上市公司的信息,花了很多时间,把竞争对手的数据也放了进来。通过这些可以看到公司数据和自己比已经不错了,但放到整个行业看,也未必最好,像这种人是有比较开阔的视野和思维方式。是应该将来成为比较好的管理者,因为他不光看自己公司,还看整个行业。
激励他人也是。我当时在飞利浦同时还管财务共享中心的。有个同事也是做些很简单的费用分析的工作,如果消极对待,会这么想:我就是做共享中心,就是做费用报告,老老实实做报告就行了。而他在做事业报告的时候,因为是跨品牌的,他发现有些事业部的费用会比较低,于是他发现这个事情后很深入的和那个事业部的人做沟通看是如果做到的,拿到一些好的案例后他又去和其他事业部的人分享,看看在别的地方是否适用。
我觉得这样的同事就有比较好的潜力在那里,他把他的工作不是定义为重复性的工作。这个事情他给我一个很好的印象,之后有机会就把他拉出来尝试范围更加广的工作。
工作对你来说是什么
洪老爷:你工作的意义是什么?
Jeff:工作的意义我觉得如果只是按部就班很快就会觉得工作枯燥了。我和我财务共享中心的同事说过:你们不要觉得只是在做重复工作,如果在重复工作中加入自己的想法,用一种更加主动积极的心态去做就会发现有很多值得改变的东西。一旦你去把这些值得改变的东西去实现你就能体会到成就感。在你得到成就感的同时也打开了进一步发展的空间。
所以任何工作70%,80%都是枯燥的,但要找到那20%,30%不同的地方。如何在岗位中寻找新鲜感?比如大家以前没有做过的,如果能够做成会产生大的新鲜感。所以你要不断地发现工作中的乐趣和新鲜感,这能保证工作对你的吸引力和你对工作的热忱。
我一直很喜欢我的工作,我已经养成习惯即每天结束都会回顾一下自己今天都做了哪些事情,这也使得自己有工作的满足感。以前我工作时间地点离家比较远,每天在路上开40分钟到一个小时的车。每天回去的时候其实是我一天中最愉悦的时候,回顾一天的工作并得到很大的放松
▼
❶当选择的时候不知何去何从,跟随内心的声音,最坏结果不过是走错了,再来过
❷知进退是种智慧,尤其在面对短期的名利诱惑前。所谓眼光长远,不只是指看的远,更重要的是懂放弃
❸职业发展是长跑,看基础是否牢固。频繁跳槽换岗风险大于收益,决定需谨慎
❹想多一点点,做多一点点,老板关注多一点
❺80/20定律 -工作如人生,80%都是枯燥的,需要找到那20%的乐趣与新鲜注入意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