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行动,一般情况下意味着在短时间内多做事。我更愿意理解为少做事,做重要的事,把重要事情做好。这是一个凡事追求效率的年代,因为大家面对的事情都很多,然而时间是有限度的。现代人感觉越来越忙碌,即使电灯让人夜晚可以工作,飞机高铁可以短时间跨越千里,计算机可以远程快速工作,人们还是感觉忙碌,忙碌的结果是焦虑。
一个人焦虑的本质是生存压力,即使不愁吃穿依然会有各种各样的压力。比如我的计划未按照自己的预期实现,或者女朋友跟自己吵架,或者遇到学习中的困难等等。但昨天想明白一件事,让自己淡然了许多。
不是所有的时间都是有用的,只需要保证你最想做的事有充沛的精力即可。
不知道你有没有过这种经历,再面对第二天有非常重大的事情的时候,会提前做好充分的关于细节的准备。比如要穿什么衣服鞋子,早上要吃什么,几点钟开始出发行动,要带什么东西等等。这样一来第二天你只需要专心应对重要的事情就行了,而不需要再做很多的决定,影响这件重要的事。这件事可以是比赛,考试,舞会,公司重大会议等等。
在此之前我也看过很多的时间管理、提升效率类的书,也知道二八法则、重要紧急分类法,还有提前安排好第二天或者一周的重要的事。最后的结果很明显,非常难以执行。当然不排除像《奇特的一生》里面的柳比歇夫这样的超强人才,几十年里每件事都能记录下时间。
不是别人书上说的东西不靠谱,而是自己没有意识到自己的主意力的稀缺性或者精力的有限性。于是纠结自己的能力,给自己造成了各种的不必要压力。
首先,人的注意力是有限的。一种动物,不是机器电脑。智能机器可以通过编程进行提前精准的安排,一分秒都不差。人绝对不可以,人类从茹毛饮血的状态中进化而来,面对的是丛林里各种不确定的状况,在做自己的事情的时候,很容易就会被各种突发动静吸引,那些特别专注的人类的基因早就被吃掉了。明白这一点,就不要再纠结自己容易分心了,跑神了再拉回来。
其次,人通常都很贪心,希望每天都可以做很多件事。可实际上决定我们过的好不好,不在于事情做的多,而在于做的好。贪多的后果就是每天疲于奔命,最后看不到事情有明显的改观。
最后,大脑也是会疲劳的,只不过不像身体疲劳那么明显。身体累了会酸会痛,而大脑累了会发呆,走神,犯困,但是这些都不容易让人察觉。
借吴军老师的话,如果明天有十件事要做,找到三件最重要的,如果有三件事,找到最重要的事,其他可以不做。然后将调整出最佳状态,全力以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