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好的时光,是心无挂碍地坐下来,把《唐诗三百首》从头到尾背一遍,口齿噙香,遍体芬芳,人生至乐。
清代乾隆年间蘅塘退士以《唐诗别裁》为蓝本,编选《唐诗三百首》选入唐代77位诗人的作品,收录诗歌311首,其中五言古诗33首,乐府46首,七言古诗28首,七言律诗50首,五言绝句29首,七言绝句51首,诸诗配有注释和评点。
《唐诗三百首》的编选者蘅塘退士(1711-1778),原名孙洙,字临西,江苏无锡人,乾隆十六年(1751年)中进士。 他选编《唐诗三百首》的选诗标准是“因专就唐诗中脍炙人口之作,择其尤要者”,以体裁为经,以时间为纬,于清乾隆二十九年(1765年)编辑完成。
《唐诗三百首》以成功务实的编法,简易适中的篇幅,雅俗共赏的观点,入选的精美诗歌打动着读者。人们都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
《唐诗三百首》问世前,读书人大多读的是沈德潜的《唐诗别裁集》等唐诗选本,以及更有名的唐宋混编的《千家诗》选本。但《唐诗三百首》一出,“风行海内,几至家置一编”,其他唐诗选本全部加起来也没有《唐诗三百首》刊印得多、流传得广、影响力大。
《唐诗三百首》编者是蘅塘退士,他很低调,在《唐诗三百首》上连自己的真实名字都不署,只署“笔名”蘅塘退士。
发现“蘅塘退士”就是孙洙的是朱自清先生。
上世纪三十年代。朱自清先生在⼀种刊本题字下发现押有“孙洙”印章,经过考证,推测出孙洙就是《唐诗三百首》的编者。
其实,关于“蘅塘退士”就是孙洙是有迹可循的,最早的记载可以在清代顾光旭的《梁溪诗钞》中见到,在《梁溪诗钞》的卷四十二《国朝乾隆九》中,顾光旭在“孙郡博洙”名下用小字加注曰“晚号退士,编《唐诗三百首》。”还有后来的《锡金历朝书目考》、《锡金科第考》、《排闷录》中均有相关记载可以明确其身份。
《唐诗三百首》的成功主要在于他的选诗标准,孙洙在《唐诗三百首》的序里说“因专就唐诗中脍炙人口之作,择其尤要者,每体得数首,共三百余首,录成一编,为家塾课本。”
可见《唐诗三百首》选诗,抛除选者孙洙的个人好恶,而是从当时广为传诵的诗篇中去选,也就是说从广大人们群众喜欢的诗中去选,这样就保证《唐诗三百首》中的诗风格多样,深受读者喜爱。
尽管《唐诗三百首》也有瑕疵,但毫无疑问是现存唐诗选本中最成功、影响力最大的,原因就是孙洙选诗标准不是凭自己喜好,而是凭人民大众的喜好,可见艺术不能脱离人民大众而存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