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驴友带宠物狗登山,都说:你和你的狗比比看谁先登上山顶吧。比赛有三种结果,简友们知道是哪三种结果吗?
文章从这里开始:
昨天晚上电视剧《急诊科医生》,又遇到特殊病例。江晓琪主任的助手王大夫接诊了一位中年男子患者,该患者用刀把自己的肚子划破了。王医生询问原因,患者说肚子进了一只猫,这两天一直在啃噬她的肠子。他划破肚子是想把猫拿出来。王大夫一听这是神经有问题啊,建议家属把他送神经科看看,结果病人一听说大吵大闹。几个人才按住他,最后无奈把江晓琪主任请来了。
江晓琪主任没有进急诊室就听到患者大呼小叫“你们谁也不相信我,就是有猫啃我的肠子,我要死了”。江晓琪主任进门大吼一声“别吵了,慢慢给我说”。一声吼把患者镇住后慢慢询问原因,患者很听话的回忆:“有一天夜里睡觉的时候,肚子中进去了一只猫,近几天感觉到猫经常啃噬我的肠子。原来猫和我相处可好了,互相帮助,互相鼓励,可是后来猫就在肚子里边不断地啃噬我的肠子,我给谁说谁都不信,我只有自己切开肚子把猫拿出来”。江晓琪主任听他一番叙述后,认真的点头道:“我给你检查检查”。认真的上下左右按压,又用听诊器听了个遍,柔柔像哄小孩一样说道:“你肚子里真的有一个猫哎,需要手术拿出来”。家属、助手和护士都是目瞪口呆,惊得合不拢嘴。然后又道:“你先躺这里休息,我与助手和你们家属商量商量手术方案。”
然后简友可能想到了剧情。她们很正规的在无影灯下用冰片做刀(让患者有感觉),经过一番折腾,他们把猫身上抹了一些血,又把原来患者自己划破的伤口缝上,又给患者展示了从肚子中“拿出来的满身是血的猫”。患者激动的“我就说有猫吧,他们还不信。这下好了,再也不会咬我的肠子了”。对我们来说这是病人的幻觉,但是患者坚信肚子里有只猫,如果不解开这个心结,病人就不会好起来。
这就是上一篇谈到的,一个好医生不仅要看到病,还要看到病床上躺着的人。要站在患者的位置来思考问题,做到与病人平等对话,同一个角度对话,做到真正的沟通和理解才能达到“医病医心”。如果病人说肚子里有猫,医生说肚子里没有猫,争执起来那岂不是医生也有病了吗?
说到这里,我想起“三季人”的故事。有一天,孔子的一个弟子在院子里扫地,来了一位绿衣年轻人问道:“你是孔子的弟子吗?” 弟子很骄傲地:“是啊。”“那你懂的东西也很多喽?”绿衣人问。“应该是吧。”弟子虽然有些纳闷,可也不想让人小看。“那我问你一个很简单的问题,你知道一年有几个季节吗?”绿衣人接着问道。弟子一听这个问题,不屑地答道:“当然是四个季节,这谁都知道。”“不对,是三季。”绿衣人抢白道。“你才不对,是四季。”弟子也不甘示弱。“那好,咱俩也别吵,找个人给咱们评评理,如果是三季,你给我磕三个响头,如果是四季,我给你磕三个响头,怎么样?”绿衣人出了个主意。弟子一听,满口答应道:“行,一言为定”。恰巧这时孔子出来了,弟子赶紧上前去问老师。孔子上下打量了绿衣人一下,对弟子说道:“确实是三季,你输了。”弟子一脸吃惊地望着老师,心里满是疑惑,可是也不敢问,很不情愿地给绿衣人磕了三个响头,绿衣人满意地走了。弟子不甘心,问道:“老师,明明是四季节,您怎么说三季呢?”孔子笑道:“你没看到那人一身绿衣吗,他明明就是个蚱蜢,一生只经历过春、夏、秋三季,从来没见过冬天,你对他讲冬天,他能这么痛快地走吗。你呀,就当吃点亏吧。”孔子是位聪明的智者,人类的经验和历史告诉我们一年是四季,可是蚱蜢的历史和经验告诉它一年就是三季。怎么争也没有用,因为对话不是在一个平台上,多争无益,也争不明白。
这个特殊病例也好,“三季人”故事也好。需要我们去换位思考、需要我们站在对方的角度思考,方能增加相互理解达到问题的解决。
最后一个小思考请简友们运动脑筋。是“驴友”们登山时说到的一个话题,其中一个驴友带着宠物狗一起登山,我们说:你和你的狗比比看谁先登上山顶。这场比赛有三种结果,简友们知道是哪三种结果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