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缘起的止息语录接龙

缘起的止息语录接龙

作者: 知梦 | 来源:发表于2016-02-06 02:27 被阅读47次

    1、佛法的修学,一个阶段有一个阶段的境界,一个阶段有一个阶段的层次,一个时期有一个时期的问题。亲近善知识,需要始终如一的像罗睺罗一样的身心行为展现,这样才能更好的解决身心的问题;若在修学的时候,始终有自己对法的认识,存有预先的知见,将得不到佛法真实的利益。

    2、独一静处是需要我们生厌的发心,专精思维是需要我们离欲的努力,不放逸住是需要我们表明灭尽的精进。这一切无不是针对五蕴身心的染着而展开的实际修持!佛陀不仅独对儿子的慈悲,而是对所有弟子的一向开示。法住智的建立是独处禅修的基础,弘法是巩固法住智方便的途径,不放逸住是确认法住智后正向涅槃的觉醒,这一次第不容忽视也不可忽视。即说六祖大师的知法见法后的隐居,又何尝不是经历先得法住后得涅槃的这一过程。或说世尊与六祖觉后的弘法,这是大士慈悲,与凡夫比丘的弘法虽有悲愿上的差别,而法实无二般。不然,佛子罗睺罗的独处后也不会作是念:“此诸法一切皆顺趣涅槃,流注涅槃,后住涅槃。” P240

    3、生命的觉醒需要超然的孤寂,质量的提升等待孤寂的体认;对法的生厌远离需要我们的空心静修,以便更好的观察其义并与法相融。P241

    4、生命的紧,在于执着的深;放下的闲,在于独省的松。禅修宴坐,莫不是离欲的喜悦而安详;明慧醒觉,无不是离爱的超然而洒脱;欲学如来出世法,尚须待问闲道人。P241

    5、单是说理的佛法很容易讲,但真正要落实到生命深处的佛理,使佛法融入生活,以达到无碍的解脱境界,这样的佛法那一定是要由真正的佛弟子、四双八辈的圣弟子们来引领。我们现在不仅是去佛已远,而且真正有所证悟的圣弟子们也是可遇不可求。当下唯一能做的就是通过佛陀留下的言教,对圣弟子们结集出来的经典进行熏习。通过对原经的学习来认识佛陀,进而了解什么是四双八辈,什么是真正的佛陀圣弟子,什么是多闻等等众多佛法中重要的观念。以圣言来置换轮回的观念,以佛陀大觉的慈悲来指导身心的活动。

    6、无论男的、女的,年少的、年长的,我们在苦海里面浮沉了是够久的!修行,需要抓住这一生的机遇。一旦再错失,哪一生、哪一世才能闻到佛法,进而修行?佛陀在世的时候,已然是两千多年前的事了。佛陀涅槃以后,这两千多年你在干什么!到今生才换上这张人皮,甚至是半途出家或没有出家!P15

    7、佛法难闻,现已闻;人身难得,现已得。修行,要自己懂得珍惜生命,自己提醒自己的精进。不能再让自己放逸,也不能再给自己放逸的借口。P15

    8、故对于修行,需要离诸懈怠的精进,如此方能心得喜乐的离系,进而寂静舍住,修行满足。若是因懈怠而得过且过、心不得喜乐,也就必然会生诸烦恼。人生,若是等着将来的悔恨,还不如现在的自觉奋发!P15

    9、没有正见该怎么办?那就需要拿起圣言正思维,依着原经的思路进行如理思维。我们要的是见法!要的是解脱!而入圣流的幸福,正是来源于亲近善知识的学习与自身的反思。若是珍惜已得的正法,并结合身心的努力,这是幸福的人生!

    10、烦恼的身心,在人生的种种境遇中,固然会有种种的不幸际遇。但当身心成为一面镜子的时候,人生便会有一份超越的清醒,行人可依照自己的愿景过向往的生活;身心成为一张白纸的时候,际遇便是各种彩绘的涂料,行人可按照自己的意愿进行描绘未来。

    11、若是还未见法,不明生命的真相,则还在人生的苦海中浮沉。若是灭苦了,就能出离这苦海的浮沉。苦海无涯,苦海无边;若不闻正法,想回头都不知道怎么回。如何才能见法呢?唯有在守持佛陀正戒的基础上勤修定慧。修行的根本在于多闻熏习,以便产生如理的思维,以此正思维而展开实修的定慧等持。

    12、《净影疏》曰:“离痴见法,名为正观。”那如何才能正确的离痴呢?观察苦缘起的集味患,依于灭、向于舍离、趋入涅槃。因为正观才知道无常性、无我性,由内心产生的厌嫌而离厌的超越。P27

    13、我们要牢记,身心行为的每一份造作,都会给予身心留下一定的痕迹,产生行为的影响力,有一份惯性力的趋势。如同冰山,露在海面上的仅是冰山上的一角。色身执取造作了,内心就会受污染,将有一股潜能惯性的埋伏,因缘一旦成熟,就能成为果报。菩萨畏因,凡夫畏果;缘起甚深,行为当慎!P27

    14、修行,是自己的解脱,是自知的觉悟,故要生命个体去努力的承担。修行,需要有唐玄奘西天取经的这股精神,生命个体都要有这份韧性与坚持。P45

    15、我们要注意进入灭谛的状态,是自知自作证,是自己内心很清楚的明了。P45

    16、六根触六尘产生受想识,有六受身、六想身、六思身、六识身,需要于此反复的琢磨体会,老病死的轮回都在这里产生流转。这是从五蕴到六根,身心的互为影想。

    从这里的开示应该明白,作为一个生命体,五蕴中的每一蕴与其它四蕴,六根中的每一根与身心,互相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是一个整体。在生命的活动中互为影响,互相依存。当眼见色的时候,心里生起的受、想、思,这个刹那见,五蕴六处相互起作用,其实质是无人无我,仅是缘起的假合。在这个地方若不细细挖掘内在的执著,解脱将无从谈起。

    四不坏净:佛法僧戒的内容,法就在这里。也只有正见这有的法,才能依着戒去落实,戒是以正见的法为前提的实践,这份落实需要生命个体的努力。又因为轮回的惯性势力太强,这份“我”的执取太顽固,故只有认真的修行,才能发现生命流转轨迹的趋势力。

    17、修行是修正自己的行为。不要和别人比,要和自己比,拿自己昨天和今天比。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缘起的止息语录接龙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xbejk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