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简友广场想法散文
乡村物事(45)那时捕蟹

乡村物事(45)那时捕蟹

作者: 汾湖秀 | 来源:发表于2020-12-04 07:02 被阅读0次

    “西风响,蟹脚痒”,老话说得一点没错。早些时日,市场上的河蟹不是水汪汪太嫩就是枯瘦无肉,只有西风一响,如同烹饪已到火候,此时的大闸蟹膏黄丰腴,吃起来甜滋滋,极有味道。

    吃蟹,自然要说蟹,还联想到小时候捕蟹。这段经历,估计现在的年轻人难以想象。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水乡农村没有什么娱乐项目,电视机鲜见踪影,更没有棋牌之乐,饭饱之余,无事可干,唯有捕鱼捕蟹既可以调剂餐桌,也可以当做一项运动,体现自身技能。

    水乡男人大都会捕鱼捕蟹,方法不一,扳罾,箍网,张丝网,张虾笼,扒蟹……就连活奔乱跳的小屁孩也在沟渠边拦坝抓小鱼小虾,真正是乐趣无穷。

    我爷爷是捕鱼高手,餐桌上鱼虾不断。吃到蟹也很容易,因为荣字爷爷(奶奶的弟弟)是捕蟹高手。精瘦矮小不影响他捕蟹的成绩,反倒显得灵敏。他的捕蟹工具是一根长长的非常柔韧的细竹片,顶端系着一个L型的铁钩,只要把铁钩往水洞里一伸,掏几下,躲在里面的蟹们就会不安分地往外爬,洞口守株待兔,轻易便能抓住。

    荣字爷爷最常去的地方是船坞。小时候的农村,木船、水泥船极多,既是交通工具也是运输工具,公家的船集中停放在柴草做顶的船坞里,船坞呈U型,船上的粮食作物比如稻谷、麦子经常会掉落下去。对于水中生物来说,船坞是个粮仓,好地方,所以纷纷挤进去,分一杯羹。于是,船坞岸边有了很多蟹们藏身栖息的水洞。荣字爷爷习水性,往往一个船坞摸下来,就能收获很多。知道荣字爷爷来捕蟹,我总要跟着前往,帮他拎竹篓子。竹篓子的口上有道坎,进去后很难出来,俘虏们无路可走。

    我那淘气的小伙伴也能捕蟹,他们一般都在洞口塞上一团稻草,隔几分钟后,杀个回马枪,掏出稻草,偶尔会有蟹跟出来,多半做了无用功。特别是露出水面的洞里,时常藏着各种蛇,不但捕不到蟹,反而吓出一声汗。有经验的大人绝对不会这样干,只要看一眼洞口,就能辨别里面有无蟹,如果手边没有捕蟹的工具,就地取材,塞上一个草团,成功率比较高。

    最有观赏性的捕蟹方式,要算张蟹罾了。精于捕鱼的爷爷也会在家门前的河荡里放几个蟹罾。蟹罾呈四方形,十字形竹片撑起一小片尼龙网,底下压一块瓦片或一小石块,十字交界处挂一串蒸熟的高粱穗,蟹罾沉在水中,只有白色的泡沫浮子飘在河面上。暮色四合,河面上渔火点点,闻到高粱香味的蟹们纷纷出动,拼命往蟹罾里钻。当爷爷划着菱桶在河面上拎起一只只蟹罾,蟹们正陶醉在高粱的美味中,贪吃的蟹们束手就擒。

    因为我的出生地就在汾湖边,家门口的河荡直通汾湖,所以捕来的蟹也有大小螯,看得多了,不足为奇。时隔四十年后的今天,因为多种原因,人们已经很难吃到野生的河虾蟹,至于大小螯、紫须的汾湖蟹更是难觅踪影。

    紫须蟹不是传说,是真实的存在,尽管很少见。

    渐渐进入寒冬,吃蟹变得缩手缩脚,虽说有空调有暖气。所以,奉劝嗜蟹的食客们,抓紧时间品尝吧,否则又要等来年,屈指数来,不觉得有点漫长吗?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乡村物事(45)那时捕蟹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xbfmw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