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有言:“天道无亲,常与善人”,意思是说上天最是公正,所以经常帮助善良的人。可是这话逻辑有问题:既然“无亲”(公正),又何来“常与”(偏向)?不是应该好人坏人用其“无为”一视同仁吗?不知道这种逻辑矛盾的话为何会出于圣人。另外。这句话也很难令人信服,只能骗骗少不更事的孩子罢了。比如太史公就曾在《伯夷叔齐列传》里用了伯夷叔齐、颜渊这种“积仁挈行”却“好人不长命”和盗跖“日杀不辜”又“祸害活千年”这样正反两方面的例子来作了反驳。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翻开史书,多的是道高一尺魔高一丈,比如秦桧岳飞之流。回视周边,数不尽“守礼俟命,终为饿殍”,宁不悲夫!
![](https://img.haomeiwen.com/i8563927/e8d2a798795a8c0e.jpg)
“书犹药也,可以医愚”,然写书者,人也!有人处自有江湖,自有险恶,为一己之私,杜撰诡辩麻醉人心常有之。故读书需“慎思之、审问之”,如琢如磨,否则亦可以书犹毒药,可以索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