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贾平凹的相遇买纯属机缘巧合。记得有一天给权哥打电话,我问他在干嘛,他说在看书,一本从老板那里借来的《活法》。第二天,我去学校图书馆借书时,第一排书架上一本活法登时映入眼帘。当时脑子里闪现出来的念头是:怎么会这么巧?权哥刚说他在看这本书我就遇到了,他看的书我也一定要看看。这几率,与买彩票中头奖差不多。于是,我就毫不犹豫的把那本《活法》借了来。正是这本书开启了我与贾平凹的缘分。借回书后,我如痴如醉,一口气看完了它。
在此之前,我几乎没有接触过贾平凹的任何作品,因为我一直比较喜欢看女性作家的文章。虽然在书籍方面我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杂食动物,但内心里总固执的认为女性作家大都是柔情似水的,所以她们写出的作品也一定更富有柔情,更有女性的独特魅力,因此,也更能打动我的心。曾经一度认为只有女人才了解女人,以此推论只有女性作家的作品才更能引起我内心的共鸣。我喜欢读池莉、严歌苓、王海鸰、毕淑敏等,事实上,她们的很多作品也确实是站在一个女性的角度来叙述的。但是,女人虽不能说是头发长见识短,往往缺少男性作家的那种开阔的眼界和博大胸怀。最好的例证就是余秋雨的《文化苦旅》。我从未想到一个人能把游记类的文章写得如此大气、又如此霸气。和余秋雨的高大上,周国平的心灵鸡汤不同,贾平凹的文字似乎更接地气,或许同样是出身的缘故吧,读他的作品更能感同身受。他对故乡商州那种浓浓的爱,能牵连出读者对家乡的思念和一种化不开的离愁别绪吧。很多人说,一个离家的人,与其说是怀念故土,不如说是怀念自己的从前。我对家乡既熟悉又陌生,虽然家仍在那里,但多少年的求学生活使我离它越来越远……
或许之前不愿主动接触贾平凹的作品,还有一个幼稚又实在的原因:他的名字太土了。我第一次看到这个名字就觉得好难听,觉得一个叫这个名字的人不应该写出好文章。事实上,我忽略了太多东西。首先,名字只是一个人的代号而已,和一个人的内在并没有任何关系。其次,名字和身体发肤一样,都是受之父母,是自己无法决定对。就像我,以前总对自己的明智耿耿于怀,觉得土气,后来想其实很多明星的名字也很土气,什么德华、富城啊,但是为什么大家从来就不觉得土气呢?因为每次大家叫这个名字时,总会和一张很帅的脸、一个很努力很优秀的人联系在一起。并不是名字赋予人意义,而是人赋予名字意义。所以,如果我对自己的名字不满意,就努力让它成为一种符号,让别人因为我而爱上它。现在后过头来看平凹,觉得这两个字虽然普通,但是充满了智慧,并且一点也不土气。 想到这里,就为自己以前的幼稚想法而发笑。
其实我应该想到贾平凹的文章不会太差,因为三秦大地出人才。比如陈忠实,一部《白鹿原》让他名扬天下。还有写出了《平凡的世界》这部伟大作品的路遥。影视圈里,很多著名的导演和演员、歌手都来自三秦大地。许巍、郭涛、王全安等等……我身旁也有三秦大地孕育出的才子,比如那位琴棋书画样样精通的学弟。可能与三秦悠久的历史,身后的文化底蕴分不开吧。看过《活法》后,贾平凹也赫然列于我必读的作家之列。他的语言朴实而又不失睿智,字里行间都投射出洞观人生的大智慧。而且文字里那种浓浓的乡土味,是我尤为喜爱的。记得某位同学曾告诉过我:若想写出好的文章,就一定要从自己熟悉的地方入手,从自己心心念念、土生土长的故乡入手。前几天看到他在空间说收到了一笔稿费,由此可知,他的话是对的。
读过《活法》之后,最深刻的印象有两点:一,贾平凹是个会说故事的好作家。二,写作忌讳假大空。真情实感永远是最重要的。这是《活法》给我点启发,也是假平凹给我的印象。
后来某一天,给权哥说看了《活法》并表达了对贾平凹的喜爱之情。没想到他在电话里幽幽的传来一句:我看的是日本人写的。经查,最有名的一本《活法》是日本企业家稻盛和夫写的。不过,上帝在为你关上一扇门的同时,肯定会为你打开一扇窗。一切都归于缘分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