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散记

作者: 倚然君 | 来源:发表于2019-03-16 18:32 被阅读85次

            从北京西客站乘坐动车组到太原只需三小时四十分钟。印象颇深的是穿越亚洲最长的太行山隧道,大约有27.8公里长吧,过完隧道眼前一亮,天地顿然有了较大的改变,朗朗蓝天,厚厚黄土,绿绿原野,有一种别样的心情。在我的幸氏族谱里记载,我们的始祖偃公,周文王第47子,便诞生在这片土地上,距今已3090年。或许是冥冥之中的注定,七年前女儿孤身前往澳洲留学,不几日便相识同样在澳洲留学的k,几年之后成为我们的爱婿,他即来自山西太原。

    山西散记
    山西散记
    山西散记

            因为亲家在太原,山西人特有的淳朴和厚道,让我们很快的有了回家的感觉,也让我们在长达一周的游历时间里,对山西有了粗略的认识。最先去的是晋城的皇城相府,距太原将近四百公里,那里是清代文渊阁大学士兼吏部尚书加三级、康熙字典总阅官、康熙皇帝三十五年经筵讲师陈廷敬的故居。因其建筑依山就势,随形生变,官宅民居,鳞次节比,被誉为“一生中一定要去的中国最美的十大民居建筑”,“不仅是一幅古代自然山水画,更是一座具有强烈人文精神的东方古城堡”。我们在皇城相府迷宫式的建筑群落里转游了约三小时,或穿越宅院,或行走高墙,或驻足御碑,好像把魂都留在了那里。

    山西散记
    山西散记
    山西散记
    山西散记
    山西散记

    高速公路太原到平遥古城个把小时车程,却给人时光倒流的错觉。这座距今2800年历史的城池,保存了现今中国最完整的城墙,有三千多处明清时期的院落,是一百多年前的中国金融中心,拥有最古老的佛教彩塑。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在把平遥古城列为世界遗产名录的评语中写道:平遥古城是中国汉民族城市明清时期的杰出范例,平遥古城保存了其所有特征,而且在中国历史的发展中,为人们展示了一幅非同寻常的文化、社会、经济及宗教发展的完整画卷“。我曾经去过同称为中国四大文化古城的丽江古城、阆中古城,感觉妆饰的痕迹太重,商业气息太浓,给人以浮躁的感觉。平遥也许地处黄土高原,也许政府干预不多,得以保留原始、古朴、,甚至有些苍凉的风貌,但正因为如此,更具历史的真实和厚重感。平遥的百姓也与这座古城同质,我们花了一百元雇了一辆机动三轮,司机兼导游老李淳朴厚道,对古城深怀感情,如数家珍,让我们受益匪浅。现今在中国,景点被古镇、古城的太多,并且大都刷金黄油漆,挂大红灯笼,哪里还能怀古幽思?平遥是我见到的真正够得上“古”的城池,是一个真正值得去的地方。

    山西散记 山西散记 山西散记

    乔家大院位于祁县乔家堡村,是清代中国著名晋商乔致庸的故居,前几年因电视连续剧乔家大院为国人关注。乔家大院是一座雄伟壮观的建筑群体,从高空俯视院落布局,很似象征大吉大利的双喜字,其设计之精巧,工艺之精细,充分体现了我国清代民居建筑的独体风格,被赞誉为”北方民居建筑的一颗明珠。既是建筑艺术的宝库,也是民俗学的殿堂“,民间亦有”皇家有故宫,民居看乔家“的说法。二度到乔家大院参观,还是有目不暇接的感觉,深为山西的”大院文化“称奇惊叹。

    山西散记 山西散记 山西散记 山西散记 山西散记 山西散记

              在雨雾迷离中去的五台山。五台山被称为“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之首“,”世界五大佛教圣地之一“,又因山上气候多寒,盛夏不知炎夏,被称为清凉山。五台山方圆三百公里,海拔高度多在2700米以上,最高的北台海拔高达3058米,为华北第一高峰。五台山是中国最具盛名的佛教名山,是一处融自然风光、历史文物、古建艺术、佛教文化、民俗风情、避暑休养为一体的旅游胜地。五台山主峰五座,东台望海峰可观云海日出,南台锦绣峰就像是一个花的海洋,西台挂月峰可以欣赏明月的娇色,北台也门峰可见群山层叠,中台翠岩峰可见巨石如星。五台山是文殊菩萨的道场,鼎盛时期寺庙多达数百,现存四十三处。千百年来求官求财者络绎不绝,香火不断,据说十分灵验,每求必应。我到这里却没了一点功利之心,只祈愿天下太平,百姓安康。

    山西散记 山西散记 山西散记 山西散记

            在山西的一周,还去了芦芽山、晋祠。芦芽山位于山西忻州宁武县及五寨县境内,是管涔山的主峰,海拔2739米,因峰尖巍然突出于云海之上,仿佛芦苇嫩芽破水而出而得名。其八大景区如芦芽山、万年冰洞、汾源灵沼、悬崖栈道、悬棺、天池、马仑草原,情人谷等。芦芽山景区地处晋北,灵山秀水,景观多样,保留着原生态的风貌,让人赏心悦目。

    山西散记 山西散记 山西散记 山西散记

    晋祠位于太原西南悬瓮山麓,始建于北魏,为纪念周武王三子姬虞。因临晋水,故称晋祠。祠内有几十座古建筑,环境幽雅舒适,风景优美秀丽,素以雄伟的建筑群,高超的塑像艺术闻名于世,其中”周柏”、”难老泉”、”侍女像”被誉为晋祠三绝。亲家少华年轻时就在晋祠附近插队当知青,谈起那段岁月,就有了更多的话题和共鸣。少华说:“四十年前的晋祠,没有现在这么繁华,水很清,树很绿,人很少,祠很静,真是个修身养性的好地方呢“。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山西散记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xblzp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