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读书笔记:《你要如何衡量你的人生》

读书笔记:《你要如何衡量你的人生》

作者: 奔跑的星辰 | 来源:发表于2018-10-07 23:26 被阅读30次
    你要如何衡量你的人生

    “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每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忆往事的时候,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愧,当他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解放全人类而斗争。”这是保尔保尔·柯察金衡量人生的标准。

    “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去”这是雷锋同志对于人生的思考。

    没有人因水的平淡而厌倦饮水,也没有人因生活的平淡而摒弃生活。在平淡的日子里,我们一直在寻找幸福的答案,而幸福与否取决于我们对人生评价的标准,所以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回答这个问题:到底什么才是你想要的人生呢?

    《你要如何衡量你的人生》的第一作者是克莱顿·克里斯坦森,他是哈佛商学院教授,曾五度荣获“麦肯锡最佳论文奖”,荣获2011年“当代50名最具影响力的商业思想家"第1名,曾任波士顿顾问集团顾问,创建陶瓷系统工程公司(CPS)、创见研究所等四家企业和机构,并著有《创新者的窘境》等七本畅销书。

    本书的作者除了克里斯坦森之外,还有两位。而这两位都是那场演讲的听众。其中一位是詹姆斯·奥沃斯,他是哈佛商学院的学生;另一位是凯伦·迪伦,她是《哈佛商业评论》的编辑。他们三人共同完成了这本书的写作。
    本书内容源自作者为哈佛毕业班学生所做的一次演讲,后来被称为哈佛商学院毕业前最重要的一堂课。2010年作者接受哈佛毕业演讲邀请,那时他正身患癌症,直面死亡,在演讲中,他演讲将MBA课程用于人生生活,争取事业成功,家人、朋友关系和谐,以及坚持正直自我!

    们如何改善自己的人生,并提供宝贵的思考方法,作者把多年企业管理实践和研究中用到的缜密分析运用于对个人成功和幸福的研究,总结出了可以解释我们的选择与个人成功和幸福之间因果关系的理论,书中的理论小到执行,大到战略都给出了具体的策略,帮助我们建立完整的思考模型,协助做出最优势的决策,真正做到授之以渔。

    中央电视台著名主持人白岩石松曾评价这本书说:“除了幸福,我们似乎拥有一切。可是幸福在哪里?这已是当下中国从个人到社会的大问题。这本书不提供答案,但却提供了寻找答案的方法”。本书从出版以来一直被无数从业者所推崇,畅销全世界,下面我将和你分享我的读书心得。

    克里斯坦森教授在本书中提出人生三大问题,即本书的三个部分,它们分别是:

    一、如何获得事业的成功?

    二、如何维护家庭、朋友亲密关系?

    三、如何确定你能正直一生,从而远离犯罪?

    在这本书中,作者指出:我们一生最大的成功并不是来自他人的评价,而是内心深处的满足;搞清楚什么是我们这辈子最重要的东西,才是如何评价自己人生的关键。如何确定我们这辈子最重要的东西,即确定人生的目标就成为了我们的首要任务。

    每个企业都有自己的目标,这个目标体现在企业的价值取向中,并有力地影响着企业行为准则的形成,这种行为准则使得企业的成员在各种情况下都知道什么是重要的。

    同理,作为人,如果拥有明确的目标,那么它对我们的影响和作用无疑是巨大的,目标会起到灯塔的作用,使我们的注意力聚焦在真正重要的事情上。

    有效的目标包含三个组成部分:未来的“画像”、认同感和标尺。

    1、 未来的“画像”:也就是我们想要成为的人,它是三个组成部分中最简单的,也是最理智的过程。

    作者的自画像:
    一个致力于帮助特任改善生活的人;

    一个善良、诚实、宽容、无私的丈夫、父亲以及朋友;

    一个不仅仅是信赖上帝,更是相信上帝的人。

    2、 认同感:也就是要始终忠诚于对目标的认同。如果某一天你开始觉得自己勾画未来“画像”不对,那并不是你想成为得人,那你必须重新考虑并选择。但是你一旦清楚地确定那就是你想成为的人,就应该用一生的努力去让自己成为那样的人。

    确定自己想要成为什么样的人比较简单,但是真正把自己献身于成为这样的人却不容易。作者在牛津大学学习的时候,经常遇到这样的矛盾难题:如果花时间去完成自己的人生目标,就没有时间学习“计量经济学”。作者思前想后,虽然不确定能否花得起这样的时间,但还是以目标为重去行动。最终,作者成为了自己想要成为的人。作者说,如果当时花时间去学习“计量经济学”,那么很有可能过不好自己的人生。后来,作者使用到“计量经济学”的机会很少,但对人生目标的理解却在人生中的每一天都可以用到,这是作者获得的最有价值、最有用的认识。

    3、 标尺:找到正确的评价自己人生的标尺。很多人是通过总体加法统计的方式——比如获奖的数量、银行里的存款来衡量自己的人生。而作者最重要的标尺是他帮助过的人——作者的未来“画像”,成为一个致力于帮助他人改善生活的人。作者对此“画像”拥有强烈的认同感。作者每天都在寻找机会并根据每个人的情况给予帮助,所以作者的幸福感和价值感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我们想要成为怎样的人,我们的人生目标非常重要。我们不能把它交由偶然来决定,它需要我们深思熟虑、精心地去构想、选择和管理。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也会出现机会和挑战,我们要学会及时调整最初的目标。但是,一旦目标确定下来了,也就是说一旦明确了什么是自己真正想要的,就要毫无保留地坚持,不能为了眼前的利益抛弃长远的成功和幸福。

    一、 如何获得事业的成功?

    史蒂夫•乔布斯对于事业有这样的见解:“唯一让人有工作满足感的方法就是从事你认为伟大的工作,而通向伟大工作的唯一方法就是爱上所从事的工作。如果还没找到这种工作,那就继续找。不要将就,要跟随自己的心,总有一天你会找到的。”

    要想获得事业的成功,首先是要热爱这份工作,能从这份工作中感到幸福,俗话说的好:找到你喜欢的工作,你会觉得这一生没有一天在工作。那么如何找到内心热爱的工作呢,这涉及到战略制定的层面,战略就是你想实现怎么的目标,以及如何来实现这个目标,本书指出制定战略包含三个方面:“重点原则”、“根据机遇权衡计划”和“分配资源”。

    1. 重点原则:真正激励我们的动力究竟是什么

    相信很多人都在思考这样一个问题:什么样的工作是令人满意的?薪水、地位、工作条件这些都很重要,但这不是你爱上工作的根本原因。
    作者认为真正激励我们的找到好工作的因素包含两个方面基础因素和动力因素。有舒适的工作环境、与同事关系融洽、有足够的钱照顾家庭——这些都只是基础因素,基础因素不好会给人带来不满,但如果基础因素得到改善,你也不会立刻爱上这份工作,最多是不讨厌它罢了,就好比“没有不喜欢一个人”和“爱上这个人”是两码事一样。

    真正让我们非常满意并爱上工作的因素是“动力因素”。它包括;有挑战性、获得认可、责任感、个人成长等,动力因素很少与外在刺激有关,更多的是跟自己的内心和工作内在的状态有关。

    对于我们大多数人来说,最容易犯的错误就是,把重点放在努力获得职业成功的有形陷阱里。我们要时刻铭记:超过一定的临界点时,改善基础因素,也不会让我们更加幸福。钱、地位、工作条件这些基础因素都只是幸福的副产品,而不是产生幸福的原因。

    在我们寻找内心热爱的工作时,是试着问问自己:这份工作对我有意义吗?这份工作将会给我带来发展机会吗?我还能继续学习新东西吗?我有机会得到认可、获得成就吗?我会被赋予更多责任吗?——这些才是真正驱动我们的动力。

    2. 平衡原则:平衡周密计划与偶然机会的关系

    在我们的人生和职业生涯中,不论我们是否意识到,都是周密战略和意外战略间做出决定,不断行驶在前进的道路上。两种方法都在努力赢得我们的心,想成为我们真正采用的战略。没有哪个方法一经提出就更好或更糟,而是根据你走到哪个阶段来确定的。

    本书的作者用自己的职业生涯经历,告诉我们面对机遇时该如何做出最佳选择:

    作者读大一时就想成为华尔街日报社的编辑,并制定了周密计划,为了从成千上万的应聘者中脱颖而出,他在大学期间去杨百翰大学和牛津大学学习经济学,后来又到哈佛大学读工商管理硕士。

    作者读工商管理硕士的第一年,向华尔街日报社递交暑期实习申请时,却石沉大海,使他备受打击。这时,一家咨询公司向他抛出了橄榄枝。虽然不是去华尔街日报社实习,但作者认为在咨询公司工作通过帮助客户解决管理难题可以学到很多知识,更有利于争取华尔街日报社的工作。于是,他接受了咨询公司的工作。没想到,咨询公司对作者的能力非常认可,开出了一个诱人的条件:如果作者硕士毕业后留在咨询公司工作,将为作者支付读硕的学费。作者的家庭经济条件并不好,便接受了这个条件,心想可以从中积累经验,到时再离开咨询公司,去华尔街日报社工作。可是,在咨询公司工作几年后,作者竟然爱上了这份工作。

    5年之后,作者觉得是时候重拾梦想了,便辞职了,准备再申请华尔街日报社的编辑岗位。这时,一个朋友邀请他一起创业开公司。作者在咨询公司积累了丰富的实战经验,听到创业,不禁摩拳擦掌跃跃欲试。就这样,华尔街日报社编辑梦想再次搁浅,作者开始了创业之路。没想到,创业失败,作者一下子沦落成失业者。这时,哈佛商学院的两位高级教授找到了作者。作者几番思考后,再次选择了当学生。随后,作者完成了博士学习,成为了教授,再成为了终身教授。

    几乎所有战略都是周密战略和意外机遇结合的产物,关键是要走出去,并行动起来,一直到你明白将自己的聪明才智、兴趣和重点放在哪里。当你真正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工作,就应该立即将应急战略转化成周密战略。

    我们都想事业成功、有职业幸福感,却总在走得太远时才意识到做出的选择达不到自己期待的结果,“发现—驱动计划”可以有效地帮助我们做出最佳选择,避免这种事情发生。“发现—驱动计划”是指,哪些假设条件需要得到验证,才能说明这个突然出现的机会是值得选择的。

    在决策一件事情的时候,我们先把这件事情成功的假设都列出去来。然后再来一一验证这些假设在什么情况下会按照你所设想的发生(就是验证假设的真实性和可靠性),最后总结,再做决策。

    当我们仍在为事业做考虑时,应该让选择的范围大一点再大一点,不要局限在某一个行业或者某一个工种,而是要根据自身所处的环境,验证那些突然出现的机遇,然后调整计划,直到找到既能满足基础因素,又能给我们动力的事业为止。

    3.执行原则:我们所实施的计划与最终目标是否一致

    在日复一日的生活中,你要如何确保自己是在朝着正确的方向走呢?这要看你的资源都留在那里去了。如果你的资源不是用在已经决定的战略上,那么战略就不太可能实现。

    对于我们大多数人而言,我们面对的危险是会无意间把资源放在能取得立竿见影的效果活动上,比如发表一篇论文、完成一单销售、上一堂课,升职等等,而不原意把时间花在长期的工作上,或是几十年都看不到回报的事情上,比如养育孩子、夫妻关系上面。那么当我们立即获得了回报后,就会非常容易把这些回报花在追求高享受的生活方式上,如换大房子、换好车、去度假等。而这些高享受的生活方式,又会进一步刺激我们追求能立即带来回报的事,从而使我们陷入一个死循环。

    人的“资源”有限,而每个事情都在争相抢夺我们的“资源”,也总有人在分散我们的时间和精力,只要我们有多一分的精力或额外的半小时,就会有人催促我们把时间、精力放在他们认为该放的地方。面对这些五花八门来分散我们时间和精力的人和事,我们该怎么办呢?唯有时刻保持警惕、用心配置资源,要时刻反思:分配的资源与你认为最关心的事情一致吗;衡量成功的标准与你关心的事情一致吗;你考虑的这些事情都列在你的时间表里面了吗,这样做会帮你克服关注短期目标而牺牲长远目标的自然倾向。

    二、 如何维护家庭、朋友亲密关系?

    在生活中,除了事业成功以外,我们还有很多的东西去经营,比如孩子的教育、加深与配偶的爱,人际关系的维护等等,与家人、朋友之间保持长久的亲密关系和关爱正是我们最开心源泉,是值得我们捍卫的。
    虽然很多人也知道这样的道理,与家人、朋友的关系是幸福生活最重要的源泉,但我们还是容易犯这样的错误:当你认为家里一切都好,可以先放一放,暂时不用投资这种关系时,你就上当了,当这种关系出现严重问题时,通常都太晚了,来不及修补。要建立牢固的家庭关系和亲密关系,最重要的是投资时间,而且一定要在对这种关系有需求前就进行投资。

    1.如何维护亲密关系

    站在“你是被雇佣做什么工作”的角度来考虑问题,会让我们找到维持亲密关系的关键:直觉和共鸣。你要设身处地站在她的角度为她着想,你要明白,你的配偶正试图做的事情通常与你认为她应该想做的事情不同,我们应该给予的其实是对方真正想要的,而不是自己认为的。“人之所欲,施之于人”才是正确的方法。

    除了“关注对方的需求”外,牺牲和付出也能使承诺关系更牢固。通向幸福婚姻的道路不只是找到你认为将会让你幸福的人,其实反过来说才是真理:通向幸福婚姻的道路是找到你想让她幸福的那个人,她的幸福值得你付出!

    最重要的是,对于伴侣需要你做的工作不能仅停留在理解的层面上,而是要去做那项工作。要把时间和精力都投入进去,并且愿意先放开自己的想法,专注于做让另一半幸福的事。为值得的东西做牺牲,你会变得更投入。

    2.不能将孩子的未来外包出去

    戴尔曾经是令人看好的电脑企业公司之一,却逐渐因为外包而使自己走上平庸的道路。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出现我们先要了解自己的能力,知道什么能力不重要,什么能力是自己未来的核心,从而决定哪个应该该保留,哪个可以外包出去

    引申到教育孩子的问题上来,我们同样也不要把教育孩子的机会外包出去。对于家庭,外包的危害不仅仅在于使孩子失去培养自己应用能力的机会,更严重的风险是失去了作为父母的价值。你也许可以回忆起童年里有过的这样的时候,你从父母那里学到一些重要的东西,而他们没有意识到自己教给了你这些东西。当时你的父母可能并不是有意识的要教你做正确的选择,而是因为他们正好跟你在一起,他们的价值选择自然而然成为了你学到的价值选择。

    作为父母,在了解孩子在未来可能遭遇到的挑战和问题的情况下,“资源、应用流程和行为价值取向”模型能帮助我们评估需要做什么去培养他们的某些能力。

    “资源、应用流程和行为价值取向”模型能帮助我们评估需要什么去培养他们的某些能力。

    对于孩子而言,“资源”是指孩子得到的或者获取的经济和物质资源,他的时间和经历,他的知识、天分、人际关系以及过去学到的经验。资源是决定他们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的第一个因素。

    第二个决定孩子能力的因素是“应用流程”,“应用流程”是指孩子们的思考方式,如何提出有洞察力的问题,如何面对困难和挑战,如何解决各种问题,如何与他人合作等。还包括孩子们利用他的资源实现了什么,做到了什么,以及为自己创造了什么新的东西。与企业的情况一样,这个因素相对来说是无形的,但却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孩子变成独一无二的人。

    最后一项是孩子的个人“价值取向”。“价值取向”决定孩子们在生活中如何做决定。也就是在他的想法中以及生活中,哪些因素会排在最重要的位置,哪些是次要的,以及哪些是他根本没有兴趣的。

    为了说明这三种能力如何共同发挥作用的,作者给我们举一个例子:

    如果你的孩子拥有开发应用程序所需的机器,并且拥有如何开发iPad应用程序的知识,这就是他的资源。他把这些资源整合起来加以利用去创造一些新奇的东西,在此之前没有教他具体如何去做,这就是他的应用流程。花费宝贵的空闲时间来开发程序,想要通过开发程序来解决他所关心的问题,创造独特东西的愿望,或者得到朋友赞叹的期望等都是驱动他做这件事的“价值取向”。“资源”是他所利用的东西,“应用流程”是他做事的方式,“价值取向”则是他做某件事的动机。

    在孩子教育问题上,很多家长犯了这样的错误:只关注于孩子们获得的资源,比如知识、技能以及经验,他们希望孩子能赢在起跑线上,也相信为孩子提供的机会和经验可以帮助他们赢在起跑线上。但家长们却没有深入参与其中——没有意识地培养孩子今后获得成功的应用能力。

    我们中的大多数人对家庭生活都有美好的想象。在我们的想象中,我们的孩子品行端正,并且崇拜、尊重我们。我们希望我们对他们的教育足以让他们做出正确的选择。孩子长大后,即使不在身边,也会让我们为他们感到骄傲。而实现这一愿望最有效的方式就是创造一种正确的家庭文化。如果没有在家庭成立的早期就有意识的塑造并巩固它,那么就可能会形成一种你不喜欢的家庭文化。教导孩子摆脱懒惰和无礼的行为,告诉他们因为他们努力解决某个问题而感到骄傲,这实际上都是在塑造家庭文化。尽管对于父母来说,始终保持行为一致,并且当孩子作对某件事时给他们积极地反馈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是文化就是在这种日常生活的互动中逐渐形成的,而且文化一旦形成,就几乎不能再改变。

    三、如何确定你能正直一生,从而远离犯罪?

    在生活中,好人也有可能做坏事,反之亦然。面对这样的不确定性,唯一的解决的办法就是认清自己所处的位置,当你达到任何一个目标时都能清楚地知道自己想成为什么样的人。你坚持什么以及你应该在所有的时候都在坚持,而不是有时候,或者是大多数时候。『仅此一次,下不为例』的想法非常诱人,但是一旦踏出一小步时,你就已经无法停下来了。所以不要跨出第一步。传统的思维方式聚焦于过去,而真正的思维方式应该聚焦于未来。

    如果你向基于边际成本理论的“仅此一次”屈服,那么你将为最终结果感到后悔。我们要知道:以100%的坚持来保持原则要比以98%的坚持来保持它更容易实现。如果你从未越界,那么你的道德界限就足够强大;如果你破例一次,那么没有什么可以阻止你一而再再而三的破例。

    避免人生中出现道德让步带来的后果的唯一方法就是坚决不让它开始------跨过底线的第一步就是使你走上后悔的道路的那一步。面临选择时,想像你所做的每个决定都符合当初下定决心要永远坚持的原则,可以更容易阻止你做出让自己后悔的决定,用一句中国古话来概括就是 “勿以恶小而为之”。

    最后用作者的一句话来结尾:对于生活的基本问题,并不存在所谓的特效药和快速解决的方法,养成正确的思考习惯比直白的答案更有价值,希望我们都能过上自己想要的人生。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书笔记:《你要如何衡量你的人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xbnra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