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心情随笔
在文学院读研究生是一种什么感觉?

在文学院读研究生是一种什么感觉?

作者: 文火漫炖 | 来源:发表于2016-12-31 23:48 被阅读173次

    我在文学院前后待了7年。前面4年过得潇洒自在,诗酒风流;后面3年埋首故纸堆,形容枯槁。如果读书也算一行的话,这里也有专家和杂家的区别。专家是一门手艺,杂家是一味爱好。

    手艺,是糊口、成名的家什。得手艺前,“苦”字当头。水滴石穿,非一日之功。要有铁杵磨成针的耐心和毅力,要坐得起冷板凳,要稳得住欲望的魔鬼。苍天一吼:“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为了学手艺,真可谓艰苦九重天。待功夫到家,可挂牌行于世,手艺便是养家糊口、加官进爵的利器。这是一件好工具,是做人行事的物质基础,能让你衣食无忧。世有三百六十行,行行有手艺。手艺相传,则天下享富饶。

    杂家,却不是普世之物。它犹如古玩瓷器,识人挑玩家。玩不了,任凭你如何,终成不了道中人。杂家,赏玩的是知识,如古玩瓷器的收藏家、鉴赏家,是天分加修行的道者。相比于专家,杂家的经世致用是附带功能,自我的满足才是第一位的。

    文学院读研的3年里,我读书境况大概是读理论书常常消化不良,读文学作品则神游物外。吃客们常说,营养和美味,向来不共戴天,是鱼和熊掌不可兼得的二律背反。读书,在我看来,也是这样一种食材。求营养,则要苦读;为美味,则要乐读。但一苦读,乐趣就大减;一乐读,营养就流失大半。这真是让人一肚子苦水,痛苦之情难以言语来形容。

    好在读书一行的前辈留下来不少心得体会,开导后人。记得有一位兄台说,苦读,是为了功名,对前途的憧憬使人耐得住目下的冷寂;乐读,却是为了与作者把盏频呼会心处,为知音,为知识,为人类的一切智慧。这句话是我读研时的明灯。为什么会有专家和杂家的烦恼?皆因未将读书视作求功求名之工具,却发现有股力量暗地里把你忘此路上逼。比如严苛的导师;比如望子成龙的父母。而我恰恰是:专家非吾志,平生更喜欢作杂家。驰骋古今,往来中外,以知识为毗邻,为座上宾,此乃内心的本真愿望。至于营生之道,则是另外一码事了,与读书无关。

    今日读书之专家,一般是教授、学者等人物。在自己的领路内,他们可谓是专业精深之极。靠着学术论文,他们评职称、加工资。行行之佼佼者,还能靠此名利双收。古人要练成书法家得写黑一条河的水,今人读书要成专家,就得坐坏好几把图书馆的椅子,啃完几千几百斤晦涩的理论和专业著作。用前文提到的那位兄台的话说,就是得“找个荒郊破庙,外面一片孤坟,专拣深奥的经典,青灯冷薤,日以继夜,囫囵吞枣,心无旁骛”。苦读真是苦到肠子里了。当然,也有随便翻了几本就在学界混了一官半职的,从道义上说,只能冠之以“学界氓流”的称呼。

    杂家的境遇就自在多了。臂烛池墨,红袖添香;瓜棚豆架,好书香茗。营生之余,诗酒风流。更自在者,喝茶喝到自然凉,读书读到自然睡,不紧不慢,不赶不急。悠悠闲闲读本书,就像看一部声画效果极佳的好电影,听一首低中高音皆完美的歌曲,不为名,不为利,不为任何身外物,只因爱好这一种消遣方式。遥想古人在无光无影的时代里,上戏园,逛窑子之外,就是饮酒作赋,闲书香茗了。消遣最好有伴儿。而读书的最大好处,是你的座上宾全是古今中外的智者与贤达。他们的俗骨,你不会摸到,不会因此而煞风景;他们的才能,你能尽收眼底。有悟性之人,往往能“近水楼台先得月”,学先人所长,避先人所短。这是读书做杂家最功利的一面了,但仍未到像专家那样要转换成经济效益的层面。

    事实上,如今社会里能够苦心孤诣搞文学研究的青年真的寥寥。大部分文学研究生后来都转行了。笔者如今是一名机关小文秘。八股文为正业,小诗小文是爱好。自认为算是得其所。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在文学院读研究生是一种什么感觉?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xbpbv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