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过贾谊①宅
刘长卿
三年谪宦②此栖迟,万古惟留楚客悲。
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
汉文有道恩犹薄,湘水无情吊岂知?
寂寂江山摇落处,怜君何事到天涯。
注释
①贾谊:西汉文帝时政治家、文学家,因受到佞臣排挤,得不到皇帝重用,最终郁郁而亡。
②谪宦:贬官。
名家点评
深悲极怨,乃复妍秀温和,妙绝千古。(邢昉)
后四句语语打到自家身上,怜贾正所以自怜也。(黄生)
赏析
《长沙过贾谊宅》写于唐代宗大历八年(773),刘长卿第二次遭遇贬谪,再次赴任南巴县尉,途经过长沙贾谊故居,遂作此诗。
首联为读者营造了一种沉重压抑的氛围。“三年”谪居身死,这是贾谊的不幸;“万古”青史留名,这似乎是历史对他的弥补。这一句中在缅怀贾谊的同时,也暗含诗人自喻。一个“悲”字,既悲贾谊,更悲自己,奠定全诗基调。
颔联侧重描写贾谊旧宅中的萧条景象。斜阳夕照的傍晚,诗人独自来到贾谊故居,只见满院荒草寒木,触目所及都是荒凉的景象。遭到贬谪诗人本就心情郁郁,此情此景更加重了他内心的郁闷。
颈联是全诗高潮,意为:连素来为人称道的汉文帝都不能成为贾谊的伯乐,帝王的恩情果然如此寡薄吗?谪居长沙时,贾谊曾站在湘水之畔,哀悼与自己身世相近的屈原,可这无情的湘江是否又能传达贾谊的凭吊呢?诗人先赞扬汉文帝“有道”,但马上又斥责他“恩薄”,这种鲜明而激烈的情感对比扣人心弦。本句看似写贾谊,实是诗人自况:连“有道”的汉文帝都没有重用贾谊,当今昏聩的帝王又岂会重用自己?站在贾谊宅里吊念古人,又有谁会同情自己的遭遇呢?诗人用反问的语气,写出了自己明知却不愿意承认的事实,心情之矛盾,情感之黯然,都在这啼血带泪的控诉中,真切而感人。
全诗用词委婉,对仗精工,以古人事写今人情,表达方式含蓄,情感激烈,既有对不合理现实的控诉,又有对国家时局的忧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