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先生的小说《阿Q正传》中的阿Q是一个流浪的雇农,无财产,只能靠出卖自己的劳动力生活。身处社会底层,受到残酷的剥削压迫和凌辱,但他竟对自己的可悲处境没有意识。其性格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自尊自大而又自轻自贱。所有未庄的居民,阿Q全不放在眼里,对赵太爷和钱太爷也“不表格外的崇奉”。他的名言是:“我们先前——比你阔的多啦!你算是什么东西!”但另一方面,阿Q又很能自轻自贱,被打败了就轻易承认自己是虫豸而求饶,赌博赢来的钱被抢走,竟然自打嘴巴,用自残的手段来消除失败的痛苦。
争强好胜但又忍辱屈从。阿 Q 很爱面子,处处都想胜人一筹。这种争强好胜的心理甚至发展到与别人比丑的荒唐地步。但另一方面,阿 Q 却处处忍辱屈从。他受尽压迫凌辱,却默默忍受着。阿 Q 与王胡比赛捉虱子,比不过就骂王胡“这毛虫”,被王胡扭住了辫子要拉到墙上去碰头,他马上又说“君子动口不动手”,最后被王胡连连碰头。
保守排外但又盲目趋时。阿 Q 自以为见识高,其实却是狭隘,凡是不合未庄老例的,他都认为是错的,阿 Q 不容任何变革,只认祖宗章法。他认为城里人把“长凳”叫“条凳”是错的,笑话城里油煎大头鱼用切细的葱丝,称到过“东洋”的钱太爷的大儿子为“假洋鬼子”。但阿 Q 又善于赶时髦,进过几回城就嘲笑乡下人不见世面。
畏惧强暴而又欺压弱小。在比他弱小者面前表现出十足的霸道,他被王胡打败,遭“假洋鬼子”的“哭丧棒”打,就无端迁怒于小尼姑。在弱者面前,阿 Q 俨然如赵太爷般威风,但在强者面前,他又十分懦弱卑怯。
敏感禁忌而又麻木健忘。阿 Q 对自己的弱点很敏感,那头上的癞疮疤成了他的禁区,因而犯了禁忌症,但一面对实际的屈辱却又麻木健忘。
阿 Q精神胜利法的表现:
身份低微,与别人发生口角,却瞪眼道:我们先前——比你阔多啦!你算是什么东西!
生活窘迫,娶不起老婆,却自吹:我的儿子会阔得多啦!
进过几次城,就讥笑未庄人“不见市面”。
忌讳头上癞疮疤,人们寻开心,他会说“你还不配”,“又仿佛头上是一种高尚的光荣的癞疮疤”。
被闲人打了,心里想:我总算被儿子打了,现在的世界真不像样……
赢来的洋钱被抢,就自打嘴巴,假想打的是别人,精神上又转败为胜。
被王胡和假洋鬼子打,转头去欺负小尼姑,心理又平衡了……
精神胜利法是指自卑的人靠幻想来使自己暂时得到一点精神上的满足却无法真正改变现状的方法;是对真正的现实不敢正视,而用狂妄自大、自欺欺人的方法达到自我麻醉效果的方法;是在现实生活中处于失败者的地位,但不敢正视现实,用自轻自贱、健忘、以丑为荣等种种方法来自欺自慰的方法;是对于事实上的屈辱和失败,用一种自解自嘲的方式,在想象中获得精神上的满足和胜利的方法。
《阿Q正传》是鲁迅对旧中国病态国民性的一次集中展示和系统的大清算。精神胜利法贯穿阿Q的一生。阿Q要被杀头了,也还在用精神胜利法使自己忘记杀头的苦楚。鲁迅对阿Q精神胜利法的定义:“中国人不敢正视各方面,用瞒和骗,造出奇妙的逃路,而自以为正路。在这路上,就证明着国民性的怯弱,懒惰,而又巧滑。一天一天地满足着,即一天一天地堕落着,但却又觉得日见其光荣。”
如何看待精神胜利法呢?
积极性:“精神胜利法”是处于无奈之中的“人”的一种几乎是无可非议的选择,精神胜利法可以缓解人们精神上的压力,保持自我内心的平衡。
消极性:但这种调节应该是适度的,阿Q的精神胜利法是被动适应方式,即“在无法改变自身实际社会地位的时候,以被动忍耐的方式适应被压迫、被蹂躏的悲惨处境”。偶一为之,并不可怕;陷在其中而不能自拔,忘却了实际的战斗,甚至构成一个人的行为方式和本质属性,则只能驱人走向毁灭之途。
正确做法:对于失败,我们不能苟且,不能容忍,应该作出抗争,以求得实际的胜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