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进的邓超参与导演且主演的《银河补习班》陆续在各地点映,从网上的反馈来看,大家反响都不错,不少人都将其推荐给身边人。
“我用我第一个月的工资买票和我爸去的,电影结束后,我爸拉着我的手对我说,爸以前做得不好啊”
“永远相信自己的小孩,不断告诉孩子勇气和正向人生指引的爸爸,真得很伟大”
“虽然不喜欢我爸,但我希望下辈子还是他的女儿”
世界上任何职业在真正涉入其中之前,都必须经过一段时间的培训,但是只有一种职业不需要,那就是为人父母。

《银河补习班》讲述的是一个父子跨越漫长时光,因为一个意外错失儿子七年的成长,回归之后,独自承担起一个父亲的责任。想弥补自己不在儿子身边的时候,儿子身上所缺失的一些东西像是对美的感受,对学习的态度对生活的热爱以及对人生的选择和生存能力,这些东西由父亲传承给孩子,最终让他的孩子成为宇航员。
身教胜于言传。
教导孩子即使节假日也要早睡早起,自己却一觉睡到大中午。在信息爆炸的今天,浏览国内外时事热点,天下奇闻八卦,却忽略了孩子回家时脸上沮丧的表情,可能孩子今天被老师误解遭到的批评,可能孩子努力过后,成绩公布,结果依旧不理想。父母没有给孩子足够的关注,没有以身作则,一味功利教育,只看结果,不看过程,对孩子的未来缺乏一个正确的引导,心里的标杆永远是“别人家的孩子”这样的教育,可能会培教出一个高分的孩子,但却无法培养出一个具有创造性地优秀人才。
电影中,电影里马皓文对马飞的教育不是滔滔不绝,而是以身作则带着他,让马飞真真切切的感受到学习的重要性,思考的重要性,马飞童年时对地球仪和模型飞机产生兴趣,父亲马皓文就不断带他参观航空展,观看战斗机飞行。
他帮助儿子重拾信心并找到学习的乐趣;培养爱好,做喜欢的事;遇到困境,不要言败,沉着冷静动脑筋,想办法去解决。这就是一个父亲可以为孩子的成长所能做到的努力。一个不按常理出牌的父亲,培养出他最大的骄傲——一个出色儿子。
他对儿子常说的话就是“你是这个世界上最聪明的孩子”那句当着全校师生喊出的“我的儿子将会是这个学校最优秀的孩子”,更是成为马飞一生的精神支撑。

教育不是高屋建瓴,而是共同成长。
亲情在于“尊重”而非“强迫”,电影里,爸爸给儿子写纸条:“对不起,儿子,爸爸,也只是第一次学着当爸爸”。“清华北大只是过程,不是目的”,教育的意义不是看孩子学会了多少知识,考了多少分数,取得什么学位,而是他是否有独立思考的能力,在社会如何生存,如何在社会呈现相应的能力和贡献。教育不是单向的说教,讲“我走过的路比你走过的桥还要多”,而是俯下身子,大手拉小手,一起走“桥”,你以后会面临怎样的人生选择,会遇到怎样的困难,别怕,我陪你一起。我想,这才是教育的真谛吧
在应试教育大行其道的今天,培养出来的孩子大都跟用模子刻出来的一样,我们期待能有更多独特的个体,这是当前的教育体制和家长们应该思考并改进的问题。片中的父子正如千千万万中国家庭一样,内心充满着浓浓的爱,却不会表达出来,如果父子一起去观看这部电影,一定会引起很大共鸣。
电影不仅有欢乐,有温暖,更有深远的意义。直指中国应试教育之诟病,为了考试而学习,为了升学而学习,为了家长和学校的虚荣心而学习......从来不是为了获取知识能使人感到快乐发自内心地想去学习。孩子需要培养独立思考能力,以及面对困难时的自信和勇气。很多家长太吝惜夸赞与鼓励,教育上也太过强势,他们常说“你必须听我的,我都是为你好”。而片中的父亲让我们知道,原来孩子还可以这样教,家长还可以这样当。父子情深的真情实感更是让人动容,一部走心的好电影,必须支持。

《请回答1988》里说:“爸爸也不是生来就是爸爸,爸爸也是第一次当爸爸。”孩子,第一次当你的爸妈,我们能做的就是,把我们认为好的都给你,无论你走多远都请记住,我们始终是你最坚强的后盾,你一直都是我们的荣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