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无意间看到的,关于语文的思索

无意间看到的,关于语文的思索

作者: 初夏的一片叶子 | 来源:发表于2023-09-20 19:25 被阅读0次

俗歌媚词听多了,乍听阿宝用西北风兰花花演绎的《山丹丹开花红艳艳》,好像听天外来音:金属般的高亢声音,穿甲弹般的浸彻力,直扫心灵的第一个角落。当你回过神来,你已经成了俘虏。

阿宝--一个多次参加比赛但经常首轮就被淘汰出局,被专家认为发音不科学的乡土民歌手,2006年春节联欢晚会,终于在全国父老乡亲面前一展歌喉。

阿宝的哭声和倾诉令我难忘:真正的民歌都是这么唱的,我们那的农民,都是这么唱的。

那么,需要矫正的是阿宝的歌声还是学院派专家评委们的眼光?信天游的阿宝是意外,超女李宇春是意外,下一个是谁?阿宝、超女、专家--谁是今天这时代的另类?

杰出的文艺作品都是用灵魂演绎出来的。《二泉映月》《英雄交响曲》就是这样的作品,猫王、崔健、阿宝都是这样的人。他们的成功在于拒绝污染,剥去虚伪,还原自己,他们坚信源自生命本色的声音能表达一切,扼着嗓子装模作样是可耻和令人作呕的。

个性化的体验、审美、人格……

杰出的语文教与学都需要用自己的全部灵魂来沉醉熏陶和倾情演绎。唐古拉山、喜马拉雅山流出的水都是清泉、冰泉。三门峡的泥沙淤积、重庆长江嘉陵江江面上的诸多漂浮物都不是河流的本来面目。大河因人类的浮华生活而变色。

在假冒伪劣横行的今天,我们需要去寻找语文教与学的真实原生态。大中华的复兴与重新崛起需要我们重新牙牙学语,需要我们重新用汉语的方式思考问题。随着中国龙的崛起,将来或许还需要用汉语去思考全球的问题,甚至应该学会每天用婴儿的新奇眼光来审视世界。太多的所谓权威人士把教材文本中名家的语言进行了过多让人腻味的玩味乃至走火入魔,让真正的名家本人也会瞠目结舌。

语文不是八卦阵,不需要绕来绕去。工具性、人文性是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的,一切就在我们身边。如果认为在语文课的讲台上把陈述句改成疑问句就是启发和探究,那是对人文世界浅薄的曲解;如果台上一问,台下立即抢答声一片,那这样的问题还有什么价值呢?

汉字本是仓颉“穷天地之变,观奎星圜曲之势,察鸟兽蹄爪之迹”造出来的,这是汉字的原生态。奇正方圆、平上去入、眉飞色舞,还有无边风月、千变万化,均由此原生态衍生而出。学者不可舍本逐末。

从周风再到汉乐府,采风的乐官们就是这么摇着木铎把原生态的民歌收集上来的。小时候见过码头工人集体搬运嘉陵江中木头的盛大场面:强壮的劳力们,十个二十个一堆,抬着巨木缓缓行走,那沉郁的“吭唷吭唷”声,真像大地在歌唱。

鲁迅先生曾说:想知道文章该怎么写,要读名著;想知道文章不该怎么写,要念手稿。手稿是文章写作思维的原生态,而阅读的第一感觉,就是文章审美情感的原生态。背离这些,在课堂上去问一些人为设置的、牵强附会的、不着边际的问题,是语文教与学的假唱。

把问题、人格、眼光甚至一种意志根植于学生心中,乃是最成功的启发和探究--不在于是用疑问句还是陈述句。我们今天的语文课堂尤其需要这种精神和行动。

追溯到生活与心灵的深处--水穷云起的地方去吧,那里有令我们心灵感悟和感动的人文世界的原生态,那里有等着我们去和鸣的阳光天籁、清风明月,那里有林林总总的社会、人文、心理等诸多问题等着我们去解答。

千古圣者、仁者、贤者与平凡人的人格差别,绝没有什么法不传六耳的秘籍和玄虚,只有对生活、对理想人格、对信念,领悟的深浅、行道与不行道、行百里与行五十里的分别。

我们需要用心学习语文,用自己充满个性的声音歌唱语文,回到语文学习听、说、读、写、悟、思千姿百态的原生状态,琢磨、欣赏做人的敏与讷,为文的文与质,待人的忠与谋,适应与吸收来自大洋带着咸味的海风,从青少年开始重塑和建构大中华文化,重塑和建构下一代国民的坚固道德与丰满人格……

和谐是人类的原生态,和平也是人类的原生态,但和谐与和平不是一潭死水。狼吃掉老弱病的食草动物,是为了修剪群山,保持生态平衡。竞争与搏杀不是人类生存的原生态,只是提升和谐层次的手段。

子曰:君子无所争。其争也君子。所以我们要教导学生不但要有竞争之力,还要有关切有爱心。铁手与仁心是立身处世不可偏废的两翼。

我们要知方块字的魅力在于取象于天地万物、知人生的经历与体验乃是为文之基、知文章的内涵在于心灵的影射与跌宕变化,除了这些,是没有什么别的不传之秘的。

我们还要知名家所写的经典作品,一定是写出了潜藏于、根植于人心中的某种东西,否则,名著岂不是天书或者浪得虚名?

人文科学主要的问题不是懂不懂,而是那些名著名篇在多大程度上影响着你的人格、影响着你未来的种种价值选择及人生道路。

也正是因为君心似我心,所以语文课上我们面对名家作品完全不必畏首畏尾,只管放胆前行:

“旧历的年底毕竟最像年底。”--“毕竟”二字是鲁迅在比较中(与新文化中阳历相比)得出的由衷结论。几千年的旧文化岂容小觑?沉痛而真诚。简单地理解为加重语气可以吗?我看也没有什么不可以。

“我家后院有两棵树。一棵是枣树。另一棵还是枣树。”鲁迅当时居故都、抄古碑、憎厌黑暗却看不到黎明的曙光,静极虚极以至虚室生白。既然寂寞无聊,当然少不了无聊的“废话”。且不管鲁迅先生是因为忧国忧民还是因为别的什么而感到无聊。既然周星驰无聊的“无厘头”语言能体现一种时代精神,鲁迅的无聊语言为什么不能体现出另一个时代的某种精神?

还有,叶圣陶先生虽然是杰出的教育家,但并不是制作景泰蓝的行家里手。《景泰蓝的制作》一文实在不能作为说明文的典范。如何制作景泰蓝,当然是制作景泰蓝的专家工艺师知道得最清楚、最详细、最有体会,所以最好由他们来写。因为说明文的科学性是第一位的,语言文字表达方式仅是第二位的。总统回忆录理所当然应由退下来的总统写,其他人无论写得多么天花乱坠,文采飞扬,都叫越俎代庖,绝没有总统本人写的回忆录所具备的那种独特价值。令人欣慰的是,新教材没有再选入《景泰蓝的制作》

还有……语文学习中,个性化的原始感悟很重要。有感悟才能转化为自己的人文力量,无感悟终究还是别人的,顶多是鹦鹉学舌。

教材文本,就是这样一首歌---首作者谱写在乐谱上、编者选入了教材中、师生南腔北调都能哼哼唱唱的同一首歌。不拘泥你用美声、用民歌,或者用别的什么方式演唱,也不限制你用吉他、钢琴来伴奏,甚至敲锅碗盘子,都不妨一试。最重要的是,必须投入你的真声、真情和全部身心。不能感动自己,焉能感动别人?老师,只是教你识谱,助你个性的正确演绎。怎么演绎,还得看你自己。

唯其出自本心真情,才有个性化,才能成就人世间千万个不同的你我。

希望的翅膀 一天终张开

飞翔天上

心中一个梦 想雨后彩虹

画在天空

--《大长今》主题歌《希望》

在英语主宰世界、全民汉语水平坠落失真、语文教与学严重虚弱的情况下,请支持语文--中华独有的人文科学的伟大复兴。

相关文章

  • 关于语文教师的思索

    大学毕业已10年了,十年间我做过外贸业务员,装修公司客服,小影视公司的经理助理,也做过个体私营服装店的老板。从...

  • 【关于教育的思索】

    【关于教育的思索】 人生不仅有物质生活、精神生活、情感生活,还应该有第四种生活——智识生活。——丁俊贵 今天我想从...

  • 关于“烦恼”的思索

    最近看一个节目,看到很多人在生活中有着这样和那样的烦恼和痛苦,当然也包括自己,同样也常常陷入烦恼的泥泽里挣...

  • 关于生的思索

    关于生命和生存是个大的话题,却又是个不可回避的话题,有人对此淡然,有人视之重大,小人物或大人物、平民百姓或落魄乞丐...

  • 关于死的思索

    01 自我们有记忆开始,死亡从来不是件稀奇的事,"死"字也不会是一个少见少说的字。对于一切有生命特征的东西,我们所...

  • 关于辞职的思索

    生活其实也是有惯性的。 如同我,这些日子总在纠结该不该辞去做了二十年的工作,虽然知道这样苟且下去,前途未来是肯定没...

  • 关于能力的思索

    当明白知识,技能和才干的关系的时候,的的确确是醍醐灌顶的感觉。 我才知道那一次项目中我付出了那么多~之后对...

  • 关于健身的思索

    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健康永远是第一位的。这个月里一直想要健身,却一直懒惰,但明白还是需要健身才会的。 身体不断的代谢...

  • 关于未来的思索

    未来是什么样子? 没有人能承诺我们谁将永远不生病,可以在生命的最后安然离去;没有人能清楚告诉我们未来会变成什么样子...

  • 关于钱的思索

    钱,很多很多,都给你,有没有眉开眼笑,眉飞色舞,感动不已,激动万分。开玩笑的啦,正所谓君子爱财,取之有道。 这世上...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无意间看到的,关于语文的思索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xcdav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