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流(英语:Mental flow)在心理学中是一种某者在专注进行某行为时所表现的心理状态。如艺术家在创作时所表现的心理状态。某者在此状态时,通常不愿被打扰,即抗拒中断。定义是一种将个人精神力完全投注在某种活动上的感觉;心流产生时同时会有高度的兴奋及充实感。齐克森米哈里认为,使心流发生的活动有多样性。
基本概念
心流,指的是当人们沉浸在当下着手的某件事情或某个目标中时,全神贯注、全情投入并享受其中而体验到的一种精神状态。它由积极心理学家Mihály Csíkszentmihályi(米哈伊·奇克森特米哈伊)在2004年提出,认为它就是人们获得幸福的一种可能途径。
其实,这种状态在心理学上被称作心流(flow),亦可称之为福乐、沉浸、神驰、化境。心理学家 Mihaly Csikszentmihalyi 将心流定义为一种将个人精神力完全投注在某种活动上的感觉,心流产生时会有高度的兴奋及充实感。
通俗点讲,心流就是人们全身心投入某件事的一种心理状态,如自媒体人在写稿时、程序员在敲代码时、设计师在做图时等都可以产生心流,而人们处于这种情境时,往往不愿被打扰,即抗拒中断。
Mihaly Csikszentmihalyi 曾描述道:你感觉自己完完全全在为这件事情本身而努力,就连自身也都因此显得很遥远。时光飞逝,你觉得自己的每一个动作、想法都如行云流水一般发生、发展。你觉得自己全神贯注,所有的能力被发挥到极致。
产生原理
心流的产生往往符合三大原则:目标清晰、即时反馈、挑战与技能匹配。
但最重要的一点是挑战与技能的匹配,也就是说心流的产生是依赖于个人能力与这个事件挑战难度的匹配。
自身技巧水平较高时:
当挑战水平也较高,我们就比较容易在做这件事的过程中进入心流(Folw);挑战水平中等,我们则会感觉到对此事有“掌控感”(Control);而挑战水平较低,我们做起来会感到放松(Relaxation),显得毫无压力。
自身技巧水平中等时:
面对挑战水平较高的事情,我们则会被“被唤醒”(Arousal),有兴奋感、紧张感,会被激励,向心流状态迈进;可面对挑战水平较低的事情,我们就会觉得太无聊(Boredom)。
自身技巧水平较低时:
面对挑战水平中偏高的事情,我们就会对这件事感到不同程度的担忧、焦虑(Anxiery,Worry);面临挑战水平较低的事情,我们就会对这件事感到无聊,同时又做不好这件事,很容易让我们陷入一种“彻底的无感(Apathy)”里。
技能方法
1. 去尝试更多的事情。
心流正如 Mihaly Csikszentmihalyi 所说:“在为喜欢的事情努力时、当内在动机存在时,人们会更容易进入心流的状态。而只有通过实践去尝试做一件事,你才会真正知道自己对它的感受,靠想象、分析和测试都是并不能真正帮你做到这一点的。”
2. 设立明确而具体的目标,并主动寻找反馈。
当目标越明确时,人们对于自己能否胜任就越清晰,也越能够专注地努力,而不会左顾右盼、犹豫拖延。而寻找反馈,能够帮助人们根据反馈做出及时的调整,避免反复碰壁而消耗热情与精力。 比如我们在玩游戏时,目标是清楚可循的,如打下敌机、打死怪兽、组合图形、寻找宝物、累积分数等;其次,每个游戏动作的成败皆立即得到回馈,每局的成败皆立刻揭晓,大部分游戏成败是即时可知的。
3. 另外,在完成某一项具体的任务时,以下的小技巧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集中注意力:
拆分任务,清除杂念。将一个任务分解成若干个具体的子任务,并为子任务分配时间,形成进度清单。在每次开始一项任务时,对照清单,明确自己目前的进展。这样也能帮助我们清除杂念——因为我们只需按着进度走即可,无需多想,只要把事情做了就好。
减少外界的干扰。处于心流状态的人是不愿被人打扰的,容易造成干扰的环境也很难让自己进入到心流状态,所以需要了解哪些东西容易对自己造成干扰,并提前阻止,例如将手机调至静音模式、找一个相对封闭安静的空间等。
深呼吸、白噪音、轻音乐、或者冥想等都被认为是很好的准备工作,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进入状态。最后,我们需要注意的是“心流”更多时候是一种在回溯中才能被意识到的状态,而这正是因为如此,处于心流中的人,是投入而忘我的,甚至丧失了对自我意识、感官,乃至对周围时空的觉察力,当然这也因人而异。
所以,当我们太过刻意地想要去寻找心流时,可能不仅会破坏随时出现的心流,还会适得其反。从热爱到投入,从投入到忘我,此乃心流的基础核心。所以有时候,忘记自己,就跟看见自己一样那么重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