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界,决定你的世界》何权峰 著
之前读过作者的《格局》,下单的时候,又看到了这本书,所以买回来看看,作者比较擅长的是从小故事里见大哲理,很多启示就在我们平常的生活之中,作为一个心理学医师和作者,他的文字直击人心内心最敏感的地方。
在词典中
眼界的解释是:指目力所及的范围。引申指见识的广度。 眼界广者其成就必大,眼界狭者其作为必小。
格局的解释是:格是对认知范围内事物认知的程度,局是指认知范围内所做事情以及事情的结果,合起来称之为格局。不同的人,对事物的认知范围不一样,所以说不同的人,格局不一样。
格局是对内,眼界是对外。对内我们要做的是约束和控制,对外则是尽可能大的拓展范围。
现在很多人都喜欢下定义,贴标签,这样是在不断收缩自己对外界事物理解的广度,迷失在世俗的眼光之中,用别人的观点左右自己的行动。
即使如今网络发达,资讯繁多,我们还是按照过去看待事物的观点,将自己的内心困在方寸之间不肯朝前走。
活出自我只是一句口号,落实到自己身上依然是为了工作挤掉自己的私人时间,就连休假都选择在加班中度过,目的只是为了多赚一些加班费来满足自己欲望。
世界是不变的,我们的眼界却可以因为所处的角度不同而发生变化,对生活和价值进行重新定义,就会发现未必挣钱才是活着的目的,让自己快乐的事情有可能也是痛苦的来源,多问问自己的内心,让眼界变得更宽广一些。
时刻被不满足占领的内心
生活中我们经常会想到的就是自己没有什么,比如说看到一条漂亮的裙子就想拥有,看到新款的手机就想换掉刚买不久的旧型号,心时刻都被没有的东西占满,无处不在的广告刺激着人们的消费欲,隔三差五的购物节,年中折扣等等让人觉得自己的生活里总是差点什么。
商业行为就是将物品赋予情感价值,让人觉得买了这样东西能够达成一个完美的目标。
只买想要的,不买需要的是很多人在购物节里的思维方式,因为自己购物车里的商品都在打折,四舍五入等于自己没花钱。
但是不要忘记,不管这样东西能便宜多少,最终还是超出了原本计划内的消费标准的。
我们已经掉入了消费陷阱之中,价格是别人掌控的,但是价值却是自己定义的。
都是一个包,功能最多也就是装东西和外出携带,一个五万的包和一个五十的包区别之处就在于品牌带给人们对于身份和虚荣的满足而已。
不满源于自己的不知足,除了生存必须的物品,看看我们周围有多少东西是因为迎合他人眼光或者是为了彰显自己品味而购买的呢。很多不快乐都是由于贪欲造成的。
如果我们每天都能够做一些自己想要做的事情,那就已经是一种莫大的幸福了,相比残疾人来说,身体健康,能吃饱喝足,晚上安安稳稳的睡一觉就已经是幸福水平之上了。
眼睛永远朝外看,看不到自己拥有的,只是关注没有的,总想着去占有,却不会享有所得的,其实就是在消耗生命浪费时间。
财富再多不用那只是账户上的数字,房子再多不住也只是没有灵魂的建筑,这也是为什么现代人虽然比过去生活水平提高,但是幸福度却一直降低的原因,我们都去忙着占有,却没有时间享受所拥有的。
美好的东西其实一直都存在,关键就是在于我们能不能用心享受,但是享受并不等于要拥有,书中的一个例子令人印象深刻:
一位富翁拿出美丽的钻石给老人看,说这个价值连城。
老人看了之后说“谢谢你,愿意给我”
富翁说“我没说给你”
老人回答到“你给我看不就等于是给我了吗,宝石除了看之外还有什么其他的作用呢?”
很多美并不是一定要拥有才能欣赏,满天星斗,花红柳绿,都是大自然最好的礼物,我们不一定要用钱才能欣赏,用心哪里都是美。
自给自足并不需要花大价钱,只要有欣赏的心,这些美好的感受不亚于名贵珠宝和香车豪宅带来的满足感。
所谓的昂贵是因为它的实际使用价值远不及价格,所谓的便宜是使用价值和价格相匹配,最珍贵的往往都是不要钱的。
对于成功的定义也是如此,欲望是永无止尽的,对财富和名利的追求让人忘记健康,家庭,与爱人孩子相处的时间等等。
对成就的定义也有很多种,衡量自己成功的时候是不是将无价的东西一起算进去了呢。
关于价值每个人都有不同的定义,尤其是对自我价值的定义,不应该由别人来评价,要自己给自己明确的答案。
真正的快乐是怎么得到的
我们最想要的就是快乐,至于达到快乐的途径数不胜数,很多人只是为了所谓的成功目标,努力赚钱,但是活的却并不快乐,人们将快乐和成功联系在一起,但是仔细想想成功的人能获得满足感但是有可能内心已经没有了喜悦感。
快乐和金钱并不呈正比,体验感才是快乐衡量的标准,与财富没有直接的关系,对于快乐的定义作者给出的一个结论是:如果你不曾体验过快乐就不会知道快乐的滋味,比如说没有吃过巧克力的人就不会因为吃不到巧克力而觉得不快乐,没有用过手机的人就不会因为失去了手机而觉得不快乐,不快乐是因为曾经有过体验还想再次感受的欲望,如果没有的话顶多叫做恢复原状而已,没有理由因为得不到而不开心。
世界上没有什么非要得到不可,美味再多胃口的容积也只有那么一点,吃不下所有,好玩的事情那么多,自己只有一个身体,体会到的也只能是一小部分,真的需要舍弃的时候才会发现,其实没有什么舍不掉的。
应该是我们享受物品和服务带来的感觉,但是反过来却被不能拥有物品的欲望牵着鼻子走,到底是物品拥有自己还是自己掌控物品呢。
一个人喜欢的东西越多,牵绊就越多,内心不快的感觉也就很多,因为在你拥有物品的时候,物品同样会偷走你的感情,能带个给人欢乐的也能让人痛苦。
节欲是为了提醒自己让心感到满足的感觉,拥有的时候就充分享受,没有的时候就随他而去。
幸福不是快乐,内心充盈的满足感。
与家人在一起的时候不去想工作,全心投入到亲情带来的幸福中,其实很多人的生活水平远在幸福感之上,可是总是抱怨这抱怨那,这是由于自己的幸福标准出了问题,已经习惯了盯着生活中的负面和不如意,对能吃饱穿暖有车有房的幸福感视而不见。
恒久的幸福感并非来自于外部环境,而是源于内心感受,只要想法不变,即使给你的是世界首富的生活条件,内心还是会不安和焦虑。
幸福与否的衡量标准应该是自己而不是别人,攀比永远是比不完的,对待每件事情最重要的就是看自己,审视道德标准,审视对错,别人的是非善恶与自己无关,自己的做事准则也不应该由他人主导。
在想事情的时候想要客观就要专注在事情上,而不要针对人,没有人可以将事情做的不受非议的完美,嘴长在别人的身上,他们的评断不应该填满我们的心,只要自己问心无愧别人说什么都无妨。
相反为了别人的认同而去拼命解释,争辩,这样才是最耗费时间和精力的。
爱自己的表现就是自信,他们不会因为别人对自己外貌的指责而变得畏首畏尾,为了身材苗条折磨自己,因为胖也是他们值得骄傲的特点,自信之美最可贵,个性才是一个人与众不同的闪光点,想要对别人活出价值,先要让自己变得有意义。
工作的意义除了挣钱之外,还是为了实现自我价值,只有一颗为别人服务的心才能够获得更大的成功,世界五百强企业全部都是为了别人服务而存在的,成功的商人也有身怀一颗为有利民众和社会的心。
给与能让自己内心更“富有”,越是为了别人考虑越能够挣大钱,越是只为了获利反而会让生意越做越差。
因为人是组成社会的基本元素,只有让别人感受到真诚的服务之心,不愁没有生意上门。
帮助别人就是帮助自己。
境随心转
很多时候事情都是被我们赋予了意义,每个人的一生大部分都是在重复度过,但是我们可以将每一天变得不一样,今天怎么过完全取决于自己对一天的定义。
现在的处境就是过去一连串选择之后的结果,至于结果是好是坏全在自己解释。
书籍里举的例子都很浅显易懂,但是蕴含的道理却值得深思,看起来是一本很普通的鸡汤书籍,但是如果能够投入进去细细品读,可以为目前自己不快乐不满足的生活处境找到一些解决之道。
书看起来很厚,例子和插图很多,所以一个上午就能轻松读完,闲来无事的时候可以读一读,看待生活的眼光会有所不同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