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国学吟诵
关于语言,你需要了解的知识

关于语言,你需要了解的知识

作者: 公子一小白 | 来源:发表于2017-04-04 20:19 被阅读28次

一、语言的定义?

语言(英文名:Language)是指生物同类之间由于沟通需要而制定的具有统一编码解码标准的声音(图像)指令。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们进行沟通交流的主要表达方式。人们借助语言保存和传递人类文明的成果。语言是民族的重要特征之一。

这是网上百科对语言的定义。其实语言不仅仅局限于同类之间的交流,它还可用于不同生物之间的交流,以及生物个体——这里特指人——的自我交流。不同生物之间的交流很好理解,比如说人与动物之间通过声音和动作、表情实现交流;人的自我交流需要用到语言吗?

语言是思维的载体,人的思维活动是建立在语言的基础上的,没有语言,思维活动就无法进行的。比如说此刻你脑中浮现的念头,你能不用语言在心里把它描述出来吗?不管是普通话,还是方言,还是外语,你的思维活动一旦离开语言,将寸步难行。

同时,语言塑造了人的大脑,使人变得更聪明。狼孩的故事便很好的证明了这点,狼孩是人的后代,为什么在被狼收养长大后智力却很低呢?因为他丧失了人类语言的习得和使用机会,无法用语言进行思考,因此智力就停留在动物的水平上。从这个角度来看,人类语言区分了人与动物,你不会人类语言,即使你是血缘和肉体上是人类,但也只是具备了人的躯壳而已,并不能算真正意义上的人。

二、语言的演变:

中华民族的体系语言可追溯到公元前1000年的周代,周代(公元前1000年-前200年)至魏晋时代(200年-600年)的官方标准语言叫“雅言”。成书于春秋战国时期的《尔雅》就是一部规范雅言的词典。除雅言外,当时流行的地方方言有秦晋语、粤语、燕赵语、巴蜀语、齐语、楚语、吴语、闽语等。魏晋之后,一路下来,官方标准语言经历了隋唐时代的“切韵”、“唐韵”,两宋时代的“广韵”和“平水韵”,再到元代的“中原音韵”、明代的“洪武正韵”、清代的“京音”,以及建国后推广的“普通话”。

三、为何历朝历代都要规定标准语言呢?

公元前221年,秦灭六国,建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国家——秦朝。秦始皇建立秦朝后,实现了书同文、车同轨,唯独没有实现言同声,其实直到现在我们也没有实现言同声,在湖北黄石,与黄石市仅一山之隔的阳新县讲的却是完全不同的方言,可见统一语言是件多么困难的事。

前面从语言的定义我们知道,语言是民族的重要特征之一。一般情况下,同一个民族使用同一种语言,人们通过说相同的语言来确认“我们”。在这里,语言不仅仅是交际工具,还升华为一种共同的仪式和信仰,人们通过语言这个仪式来获得彼此的认同感。特别是在异乡,遇到说同样方言的人,人们天然有种亲切感和安全感。

如果能让一个国家的不同民族使用同一种语言,那么无疑对稳固统治、民族和谐有着巨大的促进作用。因此,立志完成统一大业的秦始皇,当年在推行书同文、车同轨的同时,应该也在极力推行言同声。

语言反应了不同时代的安定与战乱,秦汉及先秦时期,战乱较多,流行的不同语言也较多,到了魏晋时期,战乱相对减少,齐语灭绝;从隋唐到清代,战乱进一步减少,国家相对安定,不同民族、不同地区之间联系加强,燕赵语、巴蜀语相继灭绝。到现在,国家越来越安定,人与人之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分工越来越精细,人们迫切需要一个共同语言来进行交流,于是普通话逐渐成为各民族的通用语言。

古代语言演变图

四、普通话的来源:

近代的“普通话”一词,据说是朱文熊于1906年首次提出的,经“五四”以来的白话文运动、大众语运动和国语运动,北京语音的地位得到确立并巩固下来。

那么,现代“普通话”标准是怎样确定的呢?

新中国成立后,在1955年举行的“全国文字改革会议”上,张奚若在大会主题报告中说:“为了突出我们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为了突出我们各民族语言文字的平等,所以经过深入研究,我们决定不采取国语这个叫法。如果叫国语的话,担心会被误解为把汉语凌驾于国内其他民族之上。”

经过研究最后决定中华民族共同语叫普通话。在这次会议上,与会者就普通话的方言基础产生了激烈争论,最后,大会决定采用投票办法,从覆盖汉语区的15种主要方言中,选出一个作为普通话的基础方言。当时的投票结果是:北京官话(以北京官话为基础方言,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52票位居榜首;西南官话(以西南官话为基础方言,以成都语音为标准音)获51票,以一票之差名落孙山;第三名是吴语(以吴语为基础方言,以苏州或上海语音为标准音),获46票;粤语(以粤语为基础方言,以广州语音为标准音)获25票,名列第四。

1956年2月6日,国务院发布的《关于推广普通话的指示》中正式确定普通话“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普通话。在文化教育系统中和人民生活各方面推广这种普通话,是促进汉语达到完全统一的主要办法”。“普通话”一词开始以明确的内涵被广泛应用。同年2月10日,中央推广普通话工作委员会在北京成立。从1998年起,每年9月份的第三周为全国推广普通话宣传周。

五、方言会消亡吗?

从古代语言演变图我们可以看到,从周代到清代,相继有方言灭绝。那么随着中国的现代化进程的加剧,人与人之间交流联系的紧密,方言会消亡吗?

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就要回顾一下方言在历史上是怎样产生的。

古代中国社会是一个农耕社会,在农耕社会,中国人的活动范围基本上是方圆十里路,人口的流动性极弱,生活环境相对封闭,在封闭的环境里,方言得以形成。所以我们中国自古有“十里不同音”的说法,为什么是“十里”?因为古代中国人赶集所能走的最远路程,早出晚归,就是十里路,所以是十里不同音,超出十里地以外,由于缺乏交流,相对封闭,语言就会发生变异。

方言存在的历史基础,就是因为人口不流动,而一旦人口发生了实质性的流动,方言存在的基础就必然崩溃。基础一旦崩溃,方言死亡只是一个时间问题。

任何事物都会从无到有,走向兴盛,再走向衰亡,方言也不例外。由于分工合作的需要,不同方言区的人,甚至不同国度的人,为了实现畅通交流,会自动选择一种节省彼此沟通成本的语言来进行交流。那些使用人数少,不便于学习和掌握的方言,必将会走向消亡。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关于语言,你需要了解的知识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xcjao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