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读了龙应台的人生三部曲《孩子你慢慢来》,《亲爱的安德烈》,《目送》。第一部主要讲的是她和华飞、华安(龙应台的两个孩子)的之间的故事;第二部主要讲的是她和安德烈之间的对话;第三部主要讲的是她和父母之间的故事。里面都是一篇篇文章,有的读完后并没有什么印象,有的篇章读的也不是很明白,我想可能这是因为这些故事并没有发生在我身上,有些事情我还没有经历,没有那么多共鸣,但是她的文字很优美,很有力量,值得人去思考。
![](https://img.haomeiwen.com/i5249351/10cc0d6ab5fc659a.jpg)
第一部中我想到我的小侄女和我的小侄子,现在好多小孩都不想让爸爸,妈妈生二胎,因为她怕失去爸爸,妈妈的爱,或是要和别人去分享他们的爱。有的小孩还小还不知道什么,但大人们总是这样问小孩,“你想要个小弟弟、小妹妹吗?有了弟弟,妹妹,爸爸妈妈就不喜欢你了”。那么小的孩子当然会害怕,人人都希望别人爱他喜欢他,大人们总是这么说,也难怪小孩子会害怕。其实有个兄弟姐妹是多好的事情,有时候就不会那么孤单,家长可能和孩子有代沟,但是相差几岁的兄弟姐妹并不会,她们可以谈心,一起商量事情,等爸爸妈妈老了,可以共同赡养。好处可比不好的地方多的多。我有个姐姐,现在姐姐也生了两个孩子,有时候听见别人吓唬姐姐的孩子总是有些害怕和担心,还好姐姐生的这个女儿很喜欢她这个小弟弟,但也要小心的去安抚她,不能让她感到因为有了弟弟,而失去了爸爸妈妈的宠爱。
![](https://img.haomeiwen.com/i5249351/63e6372841722fcb.jpg)
第二部想到了自己和父母,也想到了我以后要是有了孩子会不会也能像龙应台那样和自己的孩子聊天。在她和安德烈通信的字里行间可以体会到妈妈是渴望沟通去了解儿子,但是安德烈有时候会表现的不耐烦,不理解妈妈的唠叨和一些陈旧的观点。他们能谈论政治,生活和对一件事情的观点,他们有时候观点会不同。通过通信他们逐渐去了解,走进对方,是什么导致了他们有了不同的观点,是时代,是生活背景,是不同地域的文化,是年龄……,不管是什么原因,不管观点是不是一样,单凭他们能够沟通,去了解对方这一点,就很让人羡慕。我和我的爸爸妈妈说话的机会很少,我们都是不善表达的人,而我又一直在外面,交流沟通的机会更是少。
![](https://img.haomeiwen.com/i5249351/0556be095952ffd5.jpg)
第三部中想到的是父母老了会是怎样的场景,这一部读的最不明白,也没什么感受,有的只是想像,想象我的父母老了,糊涂了,想象自己老了。我最怕老了,怕老了满脸皱纹,手上都是老年斑,身上瘦的皮包着骨头,只有几颗牙齿,走路颤颤巍巍的,如果是自己孤身一人那就更害怕了。
等过几年重新读这三本书的时候,我又会有怎样的感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