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输出第40天
雷军在金山的时候,每周工作7天,每天16个小时,经常都能看到北京凌晨四点钟的太阳。然而,素有“中关村劳模”之称的他,却不得不接受一个现实:和同一时期的BAT相比,金山是一天天掉队。
雷军很难受,他想不明白一点:自己比马云早10年创业,比马云努力,为什么还落后了?
当我在《好好思考》读到上述故事时,内心不禁一震。
在我看来,遇到类似这种剧本的绝不止雷军一个。
你应该也遇到过下述情况:
读书时,你明明要比有些人勤奋得多,但成绩就是没他好;出来工作后,你比同事要勤奋得多,但业绩往往不如他们。
那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呢?
雷军四十不惑时,终于想明白了:努力是成功的必要但不充分条件。成功仅仅靠努力是不够的,最重要的还是得抓住风口。猪在风口都能飞,人就更不用说了。
他后来抓住了移动互联网的风口,创办小米公司取得巨大成功,成为了中国的“乔布斯”。
那雷军后来的成功,可以给到我们哪些启发呢?

我从中总结出了一条公式:成功=方向+方法+努力。
在我看来,要想取得成功,首要条件是要找对方向。
像雷军之前做金山杀毒软件,他们通过对这一软件进行收费,其实营收还是很不错的。
但是,很可惜杀毒软件收费并不是大势所趋。
后来,周鸿祎创办360,顺应大势推出免费的杀毒软件,一举KO金山。
雷军显然是从这次惨痛的教训中得到了启发,他创办小米就是顺应移动互联网的大势,从而一举取得巨大成功。
在找对方向后,接下来是要用对方法。
其实雷军带领小米众将士杀入手机这片红海,一开始并不被看好,毕竟当时“中华酷联”在国内还是如日中天。
然而,令国人始料未及的是,小米将士在雷军的指挥下,很快上演了一出精彩的屌丝逆袭好戏。
他们之所以能逆袭,正是靠“7字方法论”:“专注、极致、口碑、快”。
当时“中华酷联”的产品都比较多元化,而小米则专注做手机;
当时“中华酷联”的产品质量有高有低,而小米则把手机的性价比做到了极致;
当时“中华酷联”的产品口碑有好有坏,而小米依靠极致的产品及服务,赢得了用户的口碑;
当时“中华酷联”如同笨重的大象,应对外部变化时反应迟钝,而小米深知“天下武功,唯快不破”,频频在竞争中快对手一步,从而占得先机。
没有这“7字方法论”,就没有小米后来的成功。
在找对方向和用对方法后,再加上雷军率领小米战士日夜奋战,他们后来能取得巨大的成功也就不足为奇了。
我们可以从雷军在金山和小米的经历,学到很重要的一点是:要想取得成功,光靠单一维度(比如努力)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要靠多维度。
你越用多维度看世界,看得越全面。
当你建立了全面且系统的世界观时,何愁不能在商业世界乃至生态世界取得巨大成功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