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不疯魔,不成活

作者: 细嗅野蔷薇 | 来源:发表于2017-03-20 19:52 被阅读0次

前几日当当网买书,其中一本旁边出现“优惠购”,出于好奇点开看到这本《不疯魔,不成活》,一看价格为9.9,便收进了购物车。随意的点了点鼠标,收获了一本三遍才看懂的书。这悟性果然是被柴米油盐的琐事挤得满满当当,好在网购还算便利,让家庭妇女也有了接触艺术的机会。艺术来源于生活,就看有你没有一双自带艺术滤镜的眼睛。

第一遍看下来,只是发现刘墉先生记录的这些生活中的故事很有趣。代序和前言短短四五页纸,让我如同看小说中恶搞镜头般大笑,生活中的小事原来也能这么好玩。

红尘中总有那么些人或事给你的经历添上一抹色彩,或怀念、或窃喜、或感叹。

花魂是这本书里最喜欢的篇幅,深情略带忧郁的叙述总是最能打动我,让我渐渐潜入心底整理并抚平深深浅浅的印痕。

诗心中拆解的四首诗中只听过最后一首:李白《山中与幽人对酌》,就这篇还是陪孩子读书一起看的,惭愧之至。

童趣浓厚的压抑感可能源于感同身受,毕竟人随着年龄的增长难免有人从身边离开,也会出现很多需要收敛、配合的场景,无论如何,岁月依然会毫不留情继续推着你往前走。

合上书,发现背面印着这样一段话“散文似有声的画,画是无声的散文。倾听刘墉讲述书画人生,活出全新的自我。”讲真,前面一句倒还有点意思,后面这句真的是很搞笑。看一本书确实能让人有些新感悟,对生活也有新的认识,这“活出全新的自我”是怎么个活法还真是不晓得。不计较最后这句的无厘头,毕竟书中大篇幅的画作还没好好欣赏,于是又从头开始翻看。


看第二遍才算有点明白:原来这每一篇文章是刘老创作丹青的灵感来源和表达的想法。每幅画作间附有一小段心灵鸡汤,这应该是刘老的人生感悟吧!有些还无法完全理解,毕竟我的人生也才刚刚走上悟道之路千米之内。

一幅《(姜花)水湄仙子》及其文章,让我回忆起刚出大学在广东谋生的日子。那时候虎门街头经常能看到老人推着自行车卖花,后座放个桶,桶里装着刚剪下的姜花。开始并不知道花名,以为是观音竹开了花,一簇一簇白花比百合含蓄,香味也淡雅清新,遇上了总会花五块钱买一把,带回工厂宿舍添一点温馨。最好的一点:一束能插上一星期,经济又实惠。后来才知道这是姜花,广东很多人家院里都会种上几株,除了外观素雅和香味清新外,还因为它相比其它花卉更好存活无需打理,其实它属于野花类的。这幅画配着这样一段感悟:

即使天堂是不愁吃穿,不必工作,永永远远活着,那活着有什么意义,

正因为有苦恼,才有解决的快乐;

正因为有病痛,才有痊愈的欢喜;

正因为有忧愁,才有忘忧的美好;

正因为有今天的不足,

所以才憧憬明天。

好吧!其实感觉有点酸滴滴!学着说一句:正因为有酸文,才有现实的一笑而过。

出于对花的喜爱,这本书中收录的《迎风牡丹》也记忆深刻。刘老用“她”来称呼他画的牡丹,短文这样写着:

在这世界上,谁没有希望呢?

就算一时好像无望,也不是真无望,

希望总在哪儿等着我们,它总会出现。

欢欣的孩子,总能看透乌云,见到太阳。

积极的人们,总能看透绝境,见到希望。

原来他在画这幅画的时候又怀念起小时候,在父亲的办公室里,不成熟的画技作品也能听到父亲温暖的赞许。看来明天儿子再练小提琴时,我不应该直言指出该调整的指法,给点掌声或许会让新曲子更悦耳。

《鸢尾螳螂》画的是蝴蝶兰,咋一看画再看看画题,没发现和螳螂有关。刘老师是顽皮的“顽童画家”,书中就有记录:裱画师故意拖延交件时间,只为打赌能先找到老师藏在画里的不起眼的小秘密。细看才发现,其中一朵花下枝丫上冒出来一只单腿站立的螳螂。还想不太明白,这幅画与怀念养父之间的关系该从哪里切入,会不会是儿时当“钉子户”那间草房门外的景象?


第三遍从头看到尾,是想数一数书里收录的画作数量,还有故事及箴言篇数。结果,来回数了好几遍都没数清,正在“发毛”边缘时看到封面左下角标得清清楚楚:“60幅丹青墨宝  26篇温情告白  23帧智慧箴言”。(除了憨笑还是憨笑!)并写了一句话“心怀一份懂得,释放一份洒脱,活出全新的自我。”原来想活出全新的自我不是光靠看书,主要抓住懂得和洒脱才能得道吖!一直以为,得道高僧或仙人都是坚持自我的人。


如痴如醉执着的追我所求,如鱼儿水里游;

你眼里我疯疯癫癫像入魔,我又与你何干?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0304不疯魔,不成活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xcuin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