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网上看过一期《奇葩说》,讲的辩题是“婚礼真的有必要吗?”
身为反方一辩,臧鸿飞一针见血地戳中部分人内心的嗨点:“婚礼根本就是一个大型、尴尬、荒谬、自相矛盾、自嗨的私人举办的庙会。”婚礼无非是大家互相攀比和收份子钱的仪式。
然而婚礼本身这件事情,从古至今,它的最初意义是夫妻两人爱情道路上的一个仪式,这个仪式是向其他人宣告他们的爱情,也同时希望得到亲朋好友的衷心祝福。
婚礼发展到今天,多了一丝攀比、多了一份炫耀,却失去太多的心和心的交织。
2
法国童话《小王子》里,小王子和他驯养的狐狸之间有这样一段对话:
狐狸说:“你每天最好在相同的时间来。”
小王子问:“为什么?”
狐狸说,“比如说,你下午四点钟来,那么从三点钟起,我就开始感到幸福。时间越临近,我就越感到幸福。到了四点钟的时候,我就会坐立不安,我就会发现幸福的代价。但是,如果你随便什么时候来,我就不知道在什么时候该准备好我的心情……应当有一定的仪式。”
小王子问:“仪式是什么?”
狐狸回答说:“是一种早已被人忘却了的事。它使某一天与其他日子不同,使某一时刻与其他时刻不同。”
3
在国外,去听音乐会必须要隆重庄严,盛装到场,各种节日、纪念日都会一一庆祝,特别是孩子学校的活动,不论大小家长都会到场,毕业典礼更是举家前往见证的好日子。
而国内的孩子,从幼儿园到博士生,哪张毕业照里也不见家长的影子,学校缺少最重要的教养仪式。如今各种奇葩的毕业照片层出不穷,却唯独不见有人穿学士服和父母合影,也就没有人想起日渐老去的父母,为子女的学业有过怎样的付出。
4
中国北方有一则民间谚语:下雨天打孩子,反正闲着也是闲着。
意思是说,以前小孩子不听话管教的方式就是要打,天睛的时候大人要干活没空,到了下雨天就有空闲的时间了,小孩还是不听话很顽皮,反正闲着没事干,就打一顿。
你看,从教育孩子这样的一件事上说,自古人们就有一个仪式感:比如古代汉族男性的成年礼;比如,古人在日常中见面要拱手作揖,别离会折柳赋诗;以及现在有很多长辈教育孩子常说的:“坐有坐相,站有站相。”等等等等。这些自古流传下来的习俗,其实就是前辈们丰富单调生活的种种仪式。
5
现如今,我们的仪式感,可以是每天为自己做一顿精致的早餐,可以是一个人好好享受周末暖阳里的下午茶,也可以是在家或办公室里摆上一束鲜花...
生活中的仪式感,并不在乎生活水平的高低,关键的是在于一种心境,对生活的一种态度。毕竟人之所以来到这世界上,是为了享受生活,而不是为了活着而生活。
生活中需要仪式感,在爱情中更是如此。
爱情的仪式感往往表现在愿意为这份感情付出的心思和精力,它可以是表白时的一句话、节日的一束花、纪念日的小礼物...
有时候,一个简单的小仪式,就会让对方感到无比幸福。正因为有了仪式感,爱情才会一直保鲜,不会被生活的平淡所磨灭。
或许,有人觉得这样的仪式感有些矫情。做不到那么周到也没关系,只要你试着并坚持着去做一点,日子就像给咖啡加了点糖,雨天给自己画了个太阳,你的心灵更加灿烂,你眼里的世界也就大了。
朴素生活,就是本本分分的日子,偶尔用仪式点缀一下,才是有滋有味儿的人生。
(欢迎关注我个人公众号【小狼夜读】,散文写作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