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读了好几篇关于写作的文章。
其中有一篇强调说如果写出来的文章想要读者接受获得大量阅读,就要有一种读者思维去写作,一般有100-300阅读量以上的是已经初步摆脱自嗨,从作者思维转变成读者思维的作者,有300阅读量之上的是已经懂得如何运用写作手法的作者,这一段的特点则是排版整齐,详略得当,重点突出,图片恰当,要有相当基本功,而如果长期阅读量在300以下的则是忽略了基本功,而1000阅读量的文章以上的则是有一个相当切合读者心理的标题(阅读量的提升和你在某个领域的知识储备量是正相关的)掌握了标题规律。田宝的文章让我对写作的层次之分了解了一点,也可以从中知道自己的一些问题,但其实这样分还是有一个很大的问题的就是那个标题起的好,可能看的人就多,但田宝知道这个如何处理的,一般热度的话,写的好的人还是愿意给赞的。
还有一篇文章(妖艳小兔兔)是关于如何搜集写作素材的,通过读书去搜集素材;
1清晰地表现每一章的逻辑脉络,就是在读完后写一篇类似的文章。
2金句,或者是一些有趣的小故事,这些都属于亮点,要带走。即是抄摘金句和小故事。
3大量的自己的看法和心得,对知识点产生看法
遇到和自己见解相同或相悖的观点,或者觉得有趣的片段,都会在旁边写上批注,这和“有大量的自己的看法和心得”是一致的,通过这种方法可以将书中的知识链接到自己已有的知识上,形成体系,这样,书中的内容才算长到自己的大脑上。要和内容形成对话,书里说的再好,你看了再激动都没用,对那些让你感兴趣的知识点的看法才是关键。
4发现这本书和以前读过的其他书或文章的联系,把知识点聚成一个面。
书中有些内容和曾经读过的书的观点是相似或相反的,这个时候就需要我们进行总结和批判,现在很多大神提倡的主题阅读就是这样,搜罗来同一主题的书,读下来之后,会发现不同作者对同一观点的看法相同或相悖,通过自己的经验判断,就会对这一主题有一个整体的理解,通过整理从而形成真正属于自己的东西。
这个一技巧的关键点还是在于”缝合“。
通过感受别人的观点来改进自己。
01读者思维
什么是读者思维呢?或者说怎样的才能叫读者思维呢?我也是一个读者,我喜欢看那些和自己经历有关的故事,以及一些干货,而阅读的过程之中,那些作者都是先描写自己的故事,然后在故事之中夹杂着思考。
这其中的变化很微妙,但有一个比较明显的感觉是我能感受到作者的真心,她在和对话,我在倾听她的言语,她也知道我的心声,在字里行间隐藏着这样的对话,是判断吗,是肯定吗,是感想吗,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经历,为何那些优秀作者唯独就能抓到故事中的敏感点,作者之所以作者,是比普通人能看到能感受到一些人们内心关注的事物或被显示所隐藏的情绪。
还有一种就是本来没有那种感觉,没有相同的经历,但越读越有感觉,越觉得共鸣的文章,这很奇怪,这就好像作者在对你进行无声催眠,让你进入了一个世界并进入到里面体验了一番,是什么在作怪吗?是心理学上的暗示原理,还是共情,亦或者是让人有效地进入共情,这样解释的话,比如读者一开始就进入初步的共情,而接下来的文章则是不去打断这种共情的自然发生,那么这样写的话要怎样才不会打断呢?
我相信不一定每一个段都是精彩的,但所有连起来,一定是有一个节奏的递进的,比如情绪,比如剧情,比如环境这样顺序推进,突然想起以前老师所说的描写顺序,从大到小,从高到低,从热情到冷漠再到恍然最后便是淡然,这种情绪的描写。
那么读者的思维,我现在开始定义一下,自己所认为的读者思维,就是要好好地与读者非暴力沟通,在文字中不要暴力地去表达。如何做到这点,我认为首先要有基础的表达能力,要表达给谁,控制好表达的节奏,比如一些描写,从浅入深,跌宕起伏,峰回路转等等技巧。
而另一个大牛所认为的读者思维是如此的。不自嗨。
这就是作家的思维,自嗨。刚入班的学员很多这种文章,当他们问我怎么才能把文章写好时,我知道他们其实问的是怎么才能提高阅读量?如果写的是记叙和评论,那么他们文章中“我”字会出现特别多,这会给读者带来一种感觉:这作者好像在自言自语,既然不管我事,我还看它干嘛。
其实对他的这种看法还是不是很赞同的,不过他也倒是很诚恳的说出来了,我认为作者还是可以自嗨一下的,但要分的出场合上嗨。这是一个很重要的点,不自嗨。其实自嗨就是一种暴力沟通的表现,自己说自己的,同时不在乎别人,没有考虑到读者的感受。
02把握度
其实说那么多,其实把握度的问题,我很喜欢在我这种没有形成比较锋利思想的脑袋去借众人交流这一磨刀石,磨得锋利一点,不过也还是怕那句话就是,一个群体之中,想法有太多了,怕到最后,我会变得没有想法,这的确实值得警惕的一件事情,所以先要谨守自己的观点,既要吸收不同的观点,又要输出自己的观点。
最近看了一篇形容某些大道理的描写,叫做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这句就让我有点局迫,直接给出大道理,谁不知道呀,但是要从给出的环境的角度,角色,身份阶级,情绪态度,剧情等方面着重的写的话但是还不错的,不过似乎也是,那些看过的书中,作者也没有去强迫地表达一个观点。其实道理并不是没有的,角度不同,立场不同,思考方向不同,这都会造成千奇百怪的差异思考。所以有时候是摸着石头过河,但只要是认清了,摸对了, 那就去把它踏实了,不要担心什么了。
看了很多的爆款文章,感觉一般,为什么会这样感觉呢?标题过于吸引人,一下子把我期待的层次,给拉了下来,我期待的好文,字数不多,却在短短的时间内,含括了许多,表达自然得体,体现了作者的才华。
其实越多要求,越容易写不好,只知道这样好,却不知道其所以然。所以正如小六所说的,多写多读,唯脑熟尔,厚积薄发。
03修改
处于各种关联的心理因素,自己其实不是很想修改自己的文章,但明显来看文章修改后,的确接受的人多了,这是一个很好的地方,一篇好文章难说一蹴而就。
耐着性子,养成习惯,多修多改,多思考为什么,记录问题和答案,便是自己的成长了。
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你觉得难的东西,一定不要躲。先搞明白,后精湛,你就比别人优秀了。因为大部分人都不舍得花力气去钻研,自动淘汰,所以你执着的努力,就占了大便宜。其实很多东西并没有看起来那么难,难是因为懒。
还有一句话是这样的,人们所忽略的,往往是最重要的。
还有一句坚持的话语:你不需要跑的有多快,拼的有多累,你不需要跑的比老虎快,你只需要比同行的人,每天多迈出一步。
04升华
升华主题,升华内涵,这句话让我想起了我高中语文老师所说的:由己及人,由小到大,联系社会现状,转化为更大的事物,更深刻的事物。
他被眼前的一幕深深地震撼了!
一个失明的孩子,要准确地套住几米外的瓶子,何其艰难,但这个幼小的盲童,却用信念支撑起不折不挠的坚持,用执着击退了一次次失败带来的沮丧,让成功为自己喝彩,我一个健全的人,怎么能面对一点挫折就消沉灰心呢?(认知转变)他转过身,昂然地向学校走去......(行为转变)这就是典型的由认知转化为行动式的升华主题形式。先认识到坚持的重要性,主导坚持是这篇文章的主题,但作者觉得仅仅有这种认识还远远不够,于是,将这种认知又转化为行动——向学校走去(本质要表达的意思是走向不折不挠的坚持行动),使主题的境界得到提升,升华了主题。
比如课文之中
(1)母亲是一个平凡的人,她只是中国千百万劳动人民中的一员。()但是,正是这千百万人创造了和创造着中国的历史。(3)我用什么方法来报答母亲的深恩呢?我将继续尽忠于我们的民族和人民,尽忠于我们的民族和人民的希望——中国共产党,使和母亲同样生活着的人能够过快乐的生活。这是我能做到的,一定能做到的。这一段文字连续运用了两种方法升华主题:第一句赞美母亲,这是主题,第二句上升赞美像母亲一样的千千万万的劳动人民,这是由母亲这一个点上升为“千千万万劳动人民”这个面,运用的就是第二种升华主题形式。进而第三句话,将母亲的感恩之情,转化为尽忠革命报效人民的行动,这是第一种升华主题的形式。
这一个就是一种升华的形式,还有另外一种就是
一群孩子,利用星期天。偷偷拿着工具到学校维修桌椅。到晚上的时候,他们修完了所有的桌椅,高高兴兴的踏着月光回家。写到这里,文章的主题已经表现的非常明显:赞美孩子热爱集体、以校为家的高尚品质。但作者觉得还不够,于是在结尾添上了一段环境描写:操场边上的丁香花开了,沁人心脾的芳香,浸润在如水的月色中,弥漫了整个校园,并越过校园的围墙,向璀璨的万家灯火蔓延开去.......这一段文字表面看是写景,实际是借物喻人,表达的含义是:几个孩子的行为和思想,影响整个校园的所有学生,并将进一步影响社会。作者将文章的主题着眼点由赞美几个孩子的品行,上升为孩子的品行对世界不断扩大的影响,这就是典型的第三种升华主题形式:由具体的存在——转化为一种影响。
就如最近的一篇文章中一样,就缺少了比较有意义的主题升华,联想到更为深远的社会背景。
05总结反思
就如现在的这篇文章,反思自己所缺少的地方,然后进行改进,给自己的文章定制几个流程标准作为基本的初审标准,怎样的一个流程呢?
比如要有描写,描写需要有哪些,有怎样的顺序,怎样写更为适合优先。还有一段话中要分引用,主题,故事,升华,写作技巧手法等等。作为自己写作自我初审。先定一套标准,然后按照灵活性修改标准。至少让自己的文章都能表达出应有的水平。
以上是我认为我需要去改变的几个地方。
非暴力写作,多写多读,耐心修改,升华转化,总结反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