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有点一惊一乍,牛逼一点的读者肯定会嗤然一笑:小样,这标题吓唬谁呢?但这些书确确实实影响了一个文科生的人生观。
人生观是一个玄之又玄的复杂话题。我猛地问你,你小子的人生观是啥?你肯定会一愣,半天答不上来,脑海里总会有一些虚无缥缈东西在盘旋,感觉能抓住但又抓不住。半天后,你尊敬地反问我,前辈你的人生观是啥?我敢保证,我一时也回答不上来。
我对人生观第一次产生困惑,那是高三时。我暗恋一个女孩,估计她到现在还不知道。小学时她是我同班,初中时是隔壁班,高中前两年是同班,高三却分班了。那会儿,大家成天忙着复习啊复习,谁也顾不了谁。关于她的消息,我从同班只言片语中偶尔听到。我成绩差,她成绩好,每次年级排名她遥遥领先我,当时我产生一个想法,高三毕业后,我还能再见到她吗?然后,我看着周围一群玩的嘻嘻哈哈没心没肺的同学,想着在未来一年内也要各奔东西,于是第一次产生了一个观念——人活着是为了分别吗?我想,这是我第一次思索我的人生。
思索的多了,也就开始大量阅读各种哲学书籍,最早是看一些心灵鸡汤类的,但看久了就没意思。心灵鸡汤天天感怀这,感怀那,把人都整成小资阶级情调了,我是农村娃出身,对着一块很不感冒,然后就放弃再看了。再后来,我接触了叔本华的人生哲学,这是第一次系统接触哲学人生观,当初对我影响很大,奠定了我看待周围世界的基本观点。可我不满足于此,一次偶然机会,让我翻阅了明洪应明的《菜梗谭》,从中我零零散散的知悉一些中国传统文人的人生观念。两相印证,收获很大。但是,我还是不明白我的人生观是啥。
人啊,想多了就爱钻牛角尖。对人生观的思考,我到现在还犯迷糊着。直到看完下面一系列书,才豁然明白,什么叫人生。我认为,不管是谁都应该去看看这些书籍,对我们生命的下半程旅途,有着绝佳地帮助。
第一本书是意大利物理学家卡洛·罗韦利撰写的《七堂极简物理课》,据说现在这本书卖的很火,能媲美当年霍金的《时间简史》。《七堂极简物理课》前面六节课 ,主要讲的是相对论、量子力学、时间的本质等一系列基础知识,不爱看的人可以略过,最关键的是最后一堂课《我们》。最后一课读完后,让我明白人呢,其实跟周围的桌子啊、树木啊、电脑啊都没有区别,解析到最后我们跟周围一切都是量子。所以,人跟人刚出生之时,是没有什么区别的。区别在于,我们后天生活的环境对我们的塑造。换句话说,你为什么是你,是因为自你出生以来,你所经历的种种,经由有意识或无意识地思考的整合。你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年龄增长,你随时会变的。
第二本书是刘慈欣撰写的科幻小说《三体》,这本现在也卖的非常火,我在文筑书店的新书推荐里面看到过。这本书现在想来,极无聊的,如果你没有一点物理常识,看起来有些费精神。《三体》讲的是人类渴望发现外星文明,结果发现一个叫三体的外星文明后,这个文明却要消灭人类,但宇宙中文明不止一个,根据书中提出的黑暗森林法则,人类文明和三体文明给大Boss文明给灭了,再后来给全宇宙文明也灭了。
我只看完第二部,就看不下去了。不是书写的不好,是我后来翻看了知乎上关于《三体》第三部介绍,知道了结局没有心思看下去。这本书,没有什么警示意义,但我看完《七堂极简物理课》后再接着看它,让我感受到生命的渺小,这比读史来着深切。
接下来,我有翻看了高铭的《天才在左,疯子在右》。我猛然发现,前面看到的书,印证第三本书,我不就成了书中那一类精神病人吗?想到这,我忍不住狠狠地对天骂了一声“靠”。
在以后的很长一段时间,我觉得我的人生观崩溃了,再也不看各类物理学书籍。把量子学应用到人类工具上看,砍掉我的手这个工具,手不再是我的;砍掉我的腿,腿不再是我的;砍掉我的脑袋,如果我人没死,那么脑袋不是我的呢,还是身体不是我的呢?那会儿,我深切领悟到霍金还是谁说的“伟大的物理学家一定是哲学家”这句话精髓。
正如《七堂极简物理课》给我的启示那样,人会随着年龄增长会慢慢变化。有一天,我读到药山禅师那句“云在青天水在瓶”,彻底顿悟。我们的人生观是什么根本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怎么活着让自己舒坦。把自己放在历史漫长的时间刻度上去看,我过去的经历不重要,现在的身份也不重要,未来的期待也不重要,重要的是当下;当下的你以及你内心的感觉才是最真实的。虽然有些及时行乐主义想法,这切切实实是我冒出的念头。从那一刻起,我想,我的人生观肯定升华了,虽然到现在我还不知道我的人生观是什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