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每一个带孩子的家长都或多或少经历过小人儿情绪“崩溃”的场景,要么哭闹不停、要么就地打滚、要么生气打人、要么喋喋不休。
尤其是在第一个叛逆期时,孩子的情绪往往会不受控制似的突然爆发,让父母措手不及。
身为一个准备七岁孩子的妈妈,同时学习情绪处理、接触学前教育的高校老师来说,我也曾经经历过孩子闹情绪的时候。随着时间的推移,我越来越感受到帮助孩子看到自己的情绪、疏导孩子的情绪对于家长来说是多么重要的一件事情。
如果每一对父母都能很从容地面对有情绪的孩子,我想不管对大人还是对孩子来说,都将变为有趣而愉悦的互动。
根据我自身的体验,我想分享几种帮助孩子情绪管理的理念和方法给各位父母。
让家长少走弯路的五种儿童情绪疏导理念和方法一、父母学会管理自己的情绪
很多文章都在讲如何帮助孩子处理情绪,但恰恰忘记了最重要的角色——帮助孩子处理情绪的家长。
其实父母的状态直接影响孩子的状态,如果想孩子状态好,前提条件父母需要先学习如何管理、处理自己的情绪。
学习处理情绪首先能够觉察自己内在发生了什么,不管多大或多小的情绪都能第一时间觉察到,才有可能帮助自己及时处理好自己的情绪。
很多时候当看到孩子在发脾气不知道怎样快速让TA停止时,很多家长都会因此产生让自己感受不好的情绪。
这时候需要成人在心里分清楚,这个情绪跟孩子无关,只不过是孩子的反应激起了自己内在小孩的某些情绪。
如果你学习过如何处理情绪的话,就可以一边协助孩子处理情绪,一边觉察自己的情绪随之处理掉。
假若自己无法帮助自己处理情绪,也需要不断告诉自己,这些情绪跟他人无关,是自己的情绪,尽量做到平和、温和。
总之,不管怎样,父母在孩子面前尽量做到温和而坚定。
有机会,可以学习一下自我情绪管理,真正做到明白自己的情绪、学会处理自己的情绪,同时也可以帮助孩子或他人处理情绪。
二、站在孩子的视角看情绪反应
很多时候孩子可能会因为大人看来很小的事情而有很强烈的情绪。
比如处于完美敏感期的孩子,如果妈妈不小心咬了一口孩子手里的圆饼,孩子或许会认为这一口导致这个饼不圆了生气、伤心,嚎啕大哭甚至直接把手里的饼扔掉以示自己的愤怒或伤心的情绪。
如果父母只是站在自己的角度看待这件事情时,往往会觉得孩子小题大做,又小气又夸张。
但如果你懂得儿童心理和年龄特点,站在孩子的角度看待这个事情、看待孩子情绪的话,你往往就会更加平和有爱地对待孩子的种种反应。
允许孩子各种情绪的发生,接纳孩子的各种反应也是作为父母需要修炼的一个点。
当孩子用自己的方式哭闹时,可能有几种情况:1、单纯用这种方式发泄情绪;2、做给家长看,希望家长满足自己的要求;3、不会用其他更好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情绪。
不管是不是自然流露还是学会了一种要挟家长满足自己的方式来发泄情绪,我们作为家长的都需要耐心平和地对待孩子。
当你状态越平和,越自在放松地看待孩子的情绪、看到孩子情绪背后真正的原因、尝试用共情、尊重的方式对待孩子时,你会发现孩子的情绪流淌地越快。
记住,情绪没有大小之分,你认为孩子身上再小的情绪对于孩子来说也是感受很明显的情绪。不管是自己的还是孩子的情绪,都需要真正被看到,引起重视,而非视而不见。
三、引导孩子认识自己内在各种情绪,学习用更好的方式看待情绪、疏导情绪
当孩子小的时候,或许TA并不清楚自己内在发生了什么,只知道小小的身体感觉很不舒服,让自己想哭、想叫、想发泄。
这时,如果家长给予孩子接纳,允许孩子的情绪自然流畅,带着爱意陪伴孩子发泄情绪的整个过程,孩子就会觉得自己有情绪是一个很自然很正常的现象。
但是如果家长这时也产生了各种情绪,因此对待孩子不耐烦、尝试用压制的方式让孩子平静下来的话,孩子往往会意识到自己目前的情绪是不好的,有时会被惊吓住或者产生更多其他的情绪体验,而情绪往往没有很好地流畅出去反而停滞在身体中。
还有一种情况就是家长用转移注意力的方式让孩子不关注当下的情绪,觉得这样也是一种好的方法,但这种方式也会让当下发生的情绪停滞在身体中。
正确的做法是:家长耐心的对待处于情绪中的孩子,允许TA用自己的方式去发泄,就算孩子是用这种方式要挟父母满足自己某种需求,也要耐心平静地让TA继续发泄下去。
家长只需要耐心平和稳定地关注着孩子,让TA明白自己内在的情绪是什么,告诉TA情绪是我们的朋友,不管什么样的情绪都是非常好的,让孩子明白,不管怎样爸爸妈妈都会陪着TA一起感受这些情绪。
等情绪流淌完毕之后,我们做父母的可以跟孩子一起探讨一下这些情绪背后的事情,看到产生情绪的根源。
讨论的时候,需要让家长注意的是,尽量引导孩子明白——情绪是自己的,跟别人无关。无需他人为自己的情绪负责,我们每一个人都需要为自己的情绪负起责任来。
比如有人让你生气了,你因此而生气,你可能会认为你的情绪是这个人引起的,应该是由这个人来负责。而真相是什么呢?如果这个人所作所为不会牵动你的感受或认知,你肯定不会因为这个人而生气,真正产生情绪的是这个人做的事情激起你的那些观点、感受、期待或渴望。
我们家长需要不断重复孩子内在的各种情绪让孩子辨识、也需要不断提醒孩子——自己的情绪自己负责,与他人无关。
当孩子明白这些了之后,家长还可以试着跟孩子探讨一下,如果下次再出现这种情况时,还有什么好方法可以让自己更舒服一些。
对于年龄段比较小的孩子,我往往喜欢用情景再现的方式,跟孩子玩手偶游戏或者过家家游戏,让孩子在游戏中感受同一情景中他人的感受、一起来玩不同的情绪反应版本游戏。
四、用一种放松、愉快、幽默的方式看待孩子的情绪
当孩子有情绪时,很多家长不由自主就会焦虑起来,甚至有些家长下意识会觉得孩子有很强烈的情绪发泄时自己就不算是一个好父母。
其实不然,不管是大人、孩子都会有情绪,有情绪是非常正常的事情,不管感受良好还是不良的情绪,都是属于我们正常的反应。
真正有智慧的父母,就会明白——产生情绪后如何引导孩子让情绪更顺畅地从身体里流淌出去才是我们更关心的。
除了第三点所说的方法以外,我想家长的状态对于孩子如何感受情绪也是非常重要的环节。
别把孩子的“情绪崩溃”想得太焦虑或者过于严肃,当你越轻松而关切地陪伴情绪中的孩子时,孩子也会觉得这个情绪也挺好玩的。当孩子能够接纳那些让自己感受不良的情绪时,这些情绪反而会流淌地更快速,很快就没有了。
等孩子情绪宣泄完毕后,我们可以用一些让孩子觉得很搞笑、放松、拟人化的方式再去感受这些情绪,孩子一下子就会觉得这些情绪竟然这么好玩。
比如我经常会在孩子情绪过后,给她表演当时她体内的愤怒是怎样的状态,抓耳挠腮跳上跳下的,甚至有时候还会用一些搞笑的表情到处找:咦,我头上的火苗去哪里了?这时孩子笑得前仰后合的,当她再发脾气的时候,我只要稍微做一点点那种表情,孩子立刻笑着说:愤怒没有了,快乐又来了·········
五、时刻保持一种开放的心态,带着爱和觉知敞开双臂迎接自己和孩子带来的任何困难或不良感受
不管对于自己的情绪还是孩子的情绪,我们都需要保持一种全然接纳的心态。
虽然很难做到,但保持一份觉察时刻感受自己内在的变化,允许一切的发生是我们每一个人都尽量去做的练习。
以我的经验来说,很多时候情绪是帮助我们向内看的最好工具,当我们借由各种感受不良的情绪作为通道向内看时,往往会看到内在那个受伤的小孩,那里有童年时期别压制住的各种熟悉的情绪体验。当我们能够敞开胸怀勇敢地面对它时,你会发现随着处理的情绪越来越多,你会变得更加通透而自在。
对于孩子的各种状况也会越来越接纳、理解,而对于孩子的情绪反应也会涌出更多适合自己孩子的处理智慧和爱的体验。
这时我们作为父母,不仅仅是孩子的父母,还会是孩子的情绪导师,更是跟孩子玩在一起的大朋友。
祝愿每一位家长都在清晰感受自己情绪、自如处理自己情绪的同时懂得如何帮助孩子处理、疏导他们的情绪,让我们更加自由地处于当下的每一刻。
如果您对情绪处理有兴趣或者有疑惑,也可以私信我,我也会跟您分享更多我学习情绪处理的好方法。
有兴趣的亲们还推荐你们看我曾经写过的另一篇文章——《欢迎你到我家里——帮助幼童处理情绪的方法》,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网友评论